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上海報道

12月22日,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3)》。據記者梳理,此次報告主要有以下關注點:

1.省聯社改革“一省一策”,有三種模式可選擇

2022年以來,農信社改革明顯提速。 浙江、遼寧、山西、河南、廣西、海南等省區農信社改革化險方案已經國務院批准。浙江農商聯合銀行、遼寧農村商業銀行、河南農商聯合銀行已成立,山西農商聯合銀行已獲准籌建,廣西、海南也在加快推進省級機構組建。

報告披露了農信社改革的思路:“一省一策”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即省級黨委政府可結合實際,選擇將省級聯社改製爲持有限牌照的省級農商聯合銀行或組建全省統一法人農商銀行,也可採取省級機構與若干家實力較強的農商銀行並行發展等模式。 

報告稱,改革通過以市場化股權紐帶逐步取代行政化管理,強化省級機構和市縣行社兩級法人之間的經濟聯繫,增強省級機構依法依規履職的意願和動力,形成定位互補、激勵相容的利益共同體,提升農信社整體發展質量和服務鄉村振興能力。

2.農合機構和村鎮銀行高風險銀行數量較多

2023年第二季度,人民銀行對4364 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央行金融機構評級,其中包括銀行機構 3992家、非銀機構372家。評級結果按風險由低到高劃分爲11級,分別爲1-10級和D級,D級表示機構已倒閉、被接管或撤銷。其中,評級結果1-5級爲“綠區”、6-7級爲“黃區”, “綠區”和“黃區”機構可視爲在安全邊界內;評級結果8-D級爲“紅區”,表示機構 處於高風險狀態。 

評級結果處於“綠區”的銀行2236家,資產規模350萬億元(佔比90.65%);“黃區”銀行1724家, 資產規模29.47萬億元(佔比7.63%);“紅區”銀行337家,資產規模6.63萬億元(佔比1.72%)。

從機構類型來看,24家大型銀行中,評級結果爲1級的1家,2級的13家,3級的6家,4級的2家,5級的1 家,7級的1家,資產規模佔全部參評銀行的 73.8%,是金融體系穩定的壓艙石。中小銀行中,外資銀行、民營銀行及直銷銀行的評級結果較好,分別有95%、76%的機構分佈於 “綠區”,且無高風險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的評級結果次之,有67.2%的銀行分佈於“綠區”,但也有11.5%的機構爲高風險銀行;農合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高風險銀行數量分別爲191家和132家,資產規模佔參評銀行的0.84%。 

3.融資平臺風險、債券違約風險對參試銀行影響較小

報告披露,2023年人民銀行對全國3985家銀行機構開展壓力測試,評估銀行體系在多種“重度但可能”不利衝擊下的穩健性狀況。 

報告認爲,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債券違約風險對參試銀行影響較小。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不良資產率上升至15%,全部參試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降至14.38%,下降0.69個百分點。若賬面價值最大的10只債券發生違約,全部參試銀行資本充足率降至14.81%,下降0.26個百分點。 

4.試點對增量高風險機構開展硬約束早期糾正

早期糾正機制起源於美國,強調要儘早 識別風險機構及其風險隱患,並根據風險的差異化程度,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降低銀行經營失敗以及風險外溢的可能性,使風險處置的成本最小化。

報告稱,針對增量高風險機構探索推動具有硬約束力的早期糾正工作,其中硬約束重點在於 強調金融風險必須限期處置,不能形成風險淤積。目前,硬約束早期糾正的第一批試點工作已取得積極進展,第二批試點擴圍工作正穩妥推進。

5. 部分中小壽險公司存在風險隱患

報告表示,近年來,一些中小壽險公司由於經營管理能力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健康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一是公司治理失效,資金被違規佔 用。一些中小壽險公司“三會一層”履職 不到位,公司治理內部制衡機制失效,導致保險資金被少數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違規 佔用,用於支持產業擴張、項目開發、償還債務。

二是過於追求規模擴張。個別壽險公司以“高成本負債+高風險投資”的發展模式追求規模擴張,忽視風險管控能力建 設,以高成本資金博取高風險收益,最終釀成風險。 

三是在產品差異化和發展渠道等方面存在諸多挑戰。一些中小壽險公司產 品差異化較小,過度依賴短期激勵、價格戰等手段開展同質化競爭,難以形成有效 的盈利模式。有的中小壽險公司銷售渠道 對外依賴較深,“話語權”偏弱,造成 保險業務價值率下降,進一步壓縮盈利空間。 

6.穩步推進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籌集積累和規則制定工作

報告表示,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壓實金融機構及股東、實際控制人,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等各方責任,健全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重大風險處置機制。發揮好存款保險的風險處置職能,穩步推進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籌集積累和規則制定工作,推動金融穩定法早日出臺實施,健全維護金融穩定的長效機制。對跨行業、跨區域和跨境風險,加強監管協同和上下聯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7.資管產品淨值化比例達到88.2%

報告披露,2022年資管行業整體發展健康平穩,直接加總的資產總規模保持在90萬億元以上,年末資管產品淨值化比例達到88.2%。資管產品平均負債槓桿率等主要風險指標和 流動性指標持續改善,資管行業整體抗風險 能力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末,資產管理產品通 過投資非金融企業債券、股票等直接配置到實體經濟的資產餘額達35.9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在較高水平。 

8.能爲99.3%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障

報告披露,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有3998家投保機構,50萬元的存款保險保障水平能爲99.3%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障。得益於較高的保障水平,存款格局總體保持平穩,中小銀行存款佔比穩步提升。截至2022年末,中小銀行存款餘額128 萬億元,比《存款保險條例》出臺時增長 94%;中小銀行存款市場份額51%,提高3個百分點。 

報告還披露,根據投保機構現場覈查情況,2022年共對200多家投保機構的費率進行上調。央行表示,當前差別費率較好地反映了各家投保機構的真實風險狀況。 

(作者:楊志錦 編輯:周鵬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