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金融一線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23銀行業發展論壇數字金融大會”於12月21日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爲“數字新趨勢,金融新使命”。 中國光大銀行金融科技部副總經理兼智能運營中心副總經理史黎在論壇上發表演講表示, 銀行如何能針對數據作爲資產提供相應的託管、信貸、證券化這方面金融服務的支持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也是最終能實現數字經濟真正發展的必要條件。

中國光大銀行金融科技部副總經理兼智能運營中心副總經理 史黎中國光大銀行金融科技部副總經理兼智能運營中心副總經理 史黎

以下是演講全文:

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新浪財經組織的這次活動,非常有感觸,前面很多行領導和部門老總,尤其是來自科技和業務部門的老總都從各自的經驗、體會,各個角度分享了很多關於數字金融如何發展的思考和經驗,受益頗多。

我簡單彙報一下我們行在這方面的思考和實踐,撿重點的關鍵內容跟大家做一個分享,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我彙報的主題是“凝心聚力、科技賦能,持續推進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因爲我是科技部門的,所以我更多會從科技如何賦能金融發展的角度彙報。

數字金融發展的趨勢和意義首先看一下,數字金融是發展的大趨勢,已經很多年了。首先,數字經濟發展持續提速大環境下,對於數字金融有了更強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有了更多發展的要求,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使得金融服務融合更好的爲實體經濟,爲民衆服務,是整個數字金融發展的大環境。

從全社會來講,無論是個人客戶還是企業客戶,還是同業客戶,其實對於我們線上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從最初網銀簡單的基本存貸匯交易服務需求到了如今更加綜合、豐富、個性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這是從需求側看。

從供給側看,我們銀行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如何拓寬服務客戶範圍,如何拓寬服務客戶地域範圍,如何對客戶有更深入的理解、瞭解,提供更好的黏性服務,從我們的經營角度來講,經營手段的角度來講也是需要通過數字化的能力來提升、改變我們金融服務的方式。

這裏面我們說到有助於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助力數字經濟、助力實體經濟、助力普惠民生,這裏面也提到前面幾位專家提到的關於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裏面提到的五篇大文章,這也是黨中央給我們金融行業的一份文章,需要我們給出我們的答案。擺在這裏面的我個人理解它有另外一個含義,因爲五篇大文章設計了科技、養老、綠色、普惠、數字,這幾個產業或者說對於社會發展來講目前最需要支持,最需要助力的領域,大家知道我們要實現科技自強,這個領域產業的發展需要金融提供支持。我們的普惠、綠色、養老同樣如此,其實在原來傳統金融服務的方式來講,對這這五個方面的行業的支撐都不是那麼充分,所以纔會提出要做這五篇大文章。

科技企業的性質隨之而來的是很多不能像傳統銀行對於資產進行估值、信貸支持的方式,必須改革金融服務方式。數字中國的發展,數字社會的發展,數字經濟的發展既需要金融行業、金融企業自己實現數字化,融入數字社會中,同時也需要金融提供金融服務的支持,幫助這些產業能夠發展得更加順利,最後實現整個數字中國的目標,這是我理解的,因爲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數字經濟裏面有很大一個因素跟以往不同。數據作爲新興生產要素,這種生產要素如何被確權,如何被估值,如何被交易,以及在過程中成爲一種資產,銀行如何能針對數據作爲資產提供相應的託管、信貸、證券化這方面金融服務的支持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也是最終能實現數字經濟真正發展的必要條件。

再往下我們有助於銀行轉型的發展,這個不多說了,因爲大家都有了解,現在整個銀行的競爭愈發激烈,在新的形勢發展之下必須用數字化手段,無論是降本增效還是提供更豐富的特色化服務,能夠使得在我們行業的競爭中處於相對有利的位置都是很重要的。這裏我也想提到特色優勢,其實有一種說法,在數字化的背景下到底是更有助於小銀行的發展還是更有助於大銀行的發展,我們看到小銀行原來在地域,通過數字化手段可以拓寬客戶接觸範圍,可以突破原來區域服務的範圍,可以有機會發展,但其實我們看到給大銀行更大的機會了,可以利用技術上、規模上、財政上的優勢以及多年業務上的積累,在數字化的過程中有可能把原來滲透不到的領域、區域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把他們的客戶變成自己的客戶,把他們的業務拓展成自己的業務,這還是很嚴峻的,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會帶來業務發展後續的變化。

之後,我想介紹一下科技如何賦能在光大銀行的實踐,我們先跟大家報告一下,我們行戰略層面分了科技戰略、數字化戰略和企業戰略,整個串下來是三位一體的。在企業戰略裏面明確的是數字化轉型是戰略落地的有效路徑,在數字化轉型戰略裏面,圍繞着企業的戰略,圍繞着三大北極星目標,建立了五個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範式,其中圍繞着“人貨場”,在新業態下如何用數字化的手段能夠把他們更好的組合起來,發揮各自的特點,形成我們銀行競爭的差異化競爭力,這是很關鍵的,所以這五大範式裏首先強調了場景生態的建立。

場景生態的建立如何增強場景連接的能力,場景融合的能力,包括場景創立的能力,有一些外部場景把金融服務嵌入進去,有些還要創建一些場景,我們和相關方共同成爲場景的主導,把整個場景生態能夠建立和完善起來。貨這一塊,我們現在的產品服務強調了個性化,強調個性金融服務,無論是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還是個人都有不同的差異化產品需求,一方面需要我們有很強的數字化產品設計,產品交付的能力,同時我們還有很強的智能化產品推介能力,使得我們產品的體系更加完善,使得我們的產品能夠更好、更智能的爲需要產品的客戶提供服務。

客戶這邊的智能運營,客戶是所有企業的根本,德魯克說企業有兩大核心職能,第一個就是創造顧客,你的客戶基礎好你的業務必然發展得好,你要有比較完善的一套客戶經營管理體系,同時用數字化的手段,智能化的手段在整個客戶全生命週期,從獲客到促客到留客等等能夠深入的瞭解和理解你的客戶,並且爲他提供更好的體驗,和他共同成長,這是很關鍵的。

最後的兩大範式,一個是數字技術能力支撐,其實就是科技這一塊如何爲前面這些創造技術的可行性,保證能夠在技術上落地。再有一個就是敏捷組織保障,可能是人員、組織架構,包括敏捷團隊的機制建設,還有業績融合體制的探索,這些是組織保障,落到科技層面就是聚焦在了三大中臺和八個核心能力,就是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八項能力就是核心業務支撐能力還有專項技術和業務相關的能力。

下面我跟大家再展開介紹一下我們做了什麼,第一個我們做了整體的規劃,和我們的企業戰略規劃,和數字化轉型規劃進行了有效的銜接、對接,形成了科技戰略規劃,目前在全力推進規劃的落地。第二個是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各業務領域,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三大中臺。再往下就是一些前沿技術,剛纔陳總也介紹了,一些前沿技術如何使用,技術本身不是關鍵,是最新的還是次新的,還是成熟的,關鍵是用好,我們在探索過程中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有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尋找或者結合還是很關鍵的,如果找不到適合的場景很難發揮作用,或者很難在銀行裏面能夠逐漸成熟、逐漸應用好,發揮它的價值。第四個是資源投入,這個不多講了。

再往下是我們賦能兩個核心業務板塊,零售和企業數字金融,做了一些關鍵的項目推進和建設。在規劃裏面有客戶運營層,這裏面彙集了三大中臺裏面業務的關鍵。數據價值,除了我們做好自身內部的數據,讓我們的數據能夠管好、用好,發揮好價值以外,我們還在積極探索外部整個數據要素市場化的課題,包括我們最開始發佈了數據資產估值白皮書,近期也發佈了商業銀行關於企業數據資產入表相關的成果,也都是在積極探索,在整個數據要素市場化的過程中銀行在這裏到底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能夠起到什麼樣的積極推動作用。

這是場景金融,剛纔也提到了,雲繳費是我們行的特色,現在是最大的開放式繳費平臺,各位在日常繳費的時候可能前端用的是微信、支付寶,但是背後的平臺實際上是雲繳費平臺支撐的,我們的用戶達到了5億多,這其實就是我們創立了一個場景的樣例。

另外是物流流通,這個相當於我們跟相關平臺合作,深度嵌入整個平臺,平臺裏的各個角色我們如何有效提供包括賬戶、支付等等相關的金融服務,同時還配套了其他一些服務,使得我們能夠爲流通整個場景有更好的金融支持。

再往下是守牢底線,風控這一塊,剛纔陳總也提到了反詐平臺,感覺興業銀行非常先進,我們現在只是認識到反詐平臺應該是企業級綜合的、集中的,因爲詐騙犯是不管那一套的,只要你有任何薄弱的環節,任何一個地方他都可能攻擊你,找你的破綻和漏洞進行詐騙。如果你的反詐能力是分散的,平臺是不統一的,最後反詐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我們現在還是屬於建立起來正在整合的過程中,興業銀行其實已經完成了這個動作了,實現了這個目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另外風控全流程以及營銷運營的貫通,以前營銷是營銷,風控是風控,兩個是脫節的,最後營銷了半天到風控環節其實無法通過,如何把它一體化,使得我們的效率更高,最後風控效果也更好了,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的聆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