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增持格力鈦,格力電器(000651.SZ)豪擲超10億元。儘管對財務沒有壓力,但投資者感到痛心。

2016年,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力推130億元收購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隆”,現更名爲“格力鈦”),遭反對後,董明珠“曲線救國”,組團出資30億元獲得銀隆22.39%股權。

2021年,格力電器出資18.28億元拍下銀隆30.47%股權,加上受託董明珠所持股權表決權,正式控制銀隆。

最新公告顯示,格力電器出資逾10億元收購格力鈦24.54%股權,未來,將繼續收購,屆時,格力電器和董明珠合計將持有格力鈦100%股權。

截至今年6月底,格力鈦淨資產0.66億元,而估值高達41億元。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格力電器一而再、再而三收購格力鈦,是在替董明珠“買單”。當年,董明珠組團收購銀隆,萬達、京東均虧損不少。格力電器收購,是爲了萬達等退出。

收購格力鈦,董明珠依然看好,但投資者依然不看好。

多元化喊了多年,空調業務收入佔比仍超70%,目前市值約爲1800億元,蒸發了2400億元。格力電器的多元化,仍是變數。

董明珠的滑鐵盧格力買單

格力電器再度收購格力鈦,仍然不被投資者看好。

12月19日晚間,格力電器發佈公告,擬通過受讓現有股東持有的股東增持控股子公司格力鈦,公司董事長董明珠持有的股份不參加。當日,公司與12名交易對方簽署了協議。本次交易,公司將合計增持格力鈦約2.71億股股份,佔其總股本的24.54%,交易價款合計約爲10.15億元。

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直接持有格力鈦55.01%股權,控制其72.47%的表決權。

不僅如此,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授權管理層,在未來12個月內,以不超過本次交易估值,擇機開展協議受讓格力鈦合計不超過3.04億股股份,佔格力鈦總股本的27.53%。

如果這些收購順利完成,屆時,格力電器及董明珠將合計持有格力鈦100%股權。

董明珠終於如願了!

7年前的2016年,董明珠看上了銀隆,曾力推格力電器以130億元的價格收購銀隆100%股權,但遭到了董事會反對。但董明珠沒有放棄。

董明珠組了一個局,“曲線救國”。2016年12月,董明珠個人及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團、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燕趙匯金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銀隆簽署增資協議,共同增資30億,獲得珠海銀隆22.39%的股權。其中,董明珠個人出資10億元,持股銀隆7.46%,後來增持至17.46%。當時估值13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對董明珠的信任,王健林連盡調都未進行,直接出資5億元。

銀隆也有過短暫輝煌。增資完成第一年,銀隆在各地簽下了11個產業基地,覆蓋成都、邯鄲、天津、蘭州、南京、珠海、洛陽等地,而此前只有珠海,武安、石家莊三個基地。

2017年,銀隆新能源客車以6626輛的年銷量排行全國第四,2018年則以7278輛銷量僅次於宇通、比亞迪排第三。

然而,表面上的輝煌,背後早已危機四伏。拖欠供應商貨款、工廠大面積減產,原董事長魏銀倉遠逃海外,原總裁孫國華等人侵佔公司財產鋃鐺入獄。

銀隆被掏空。2021年8月底,格力電器通過司法競拍獲得銀隆30.47%股權,代價是18.28億元。董明珠也將其持有的銀隆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格力電器行使,公司合計控制銀隆47.93%的表決權,成爲其控股股東,銀隆也因此變身爲格力鈦。此時,銀隆的估值爲60億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格力鈦資產總額243.11億元,負債總額242.45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0.66億元。

董明珠的朋友圈“王健林、劉強東”等都深陷其中,虧損不少。

從當初的130億元估值,到如今的0.66億元淨資產,董明珠遭遇了滑鐵盧,格力電器仍然給出了41.38億元估值,市場認爲,這是在替董明珠“買單”。

多元化之路蹣跚而行

收購格力鈦,投資者一直不看好。

截至2022年末,格力鈦資產總額爲250.24億元,負債總額247.86億元,資產負債率達99.05%。2022年格力鈦的營收爲25.87億元,淨虧損19.05億元,2021年同期爲淨虧損3.21億元。2023年1—6月,格力鈦營業收入14.40億元,淨利潤-1.71億元。

持續虧損、基本上資不抵債的格力鈦,在董明珠眼中是“優質資產”。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董明珠稱,“格力鈦的技術沒有問題,收購格力鈦是爲了拉長格力電器的產業鏈,同時打開汽車空調的銷售。格力鈦目前還在“填坑”的過程中,但曙光就在面前。”

或許,董明珠是迫不得已,咬牙也要堅持力挺格力鈦。

二級市場上,受格力電器增持格力鈦消息影響,12月20日,格力電器股價大跌7.09%。

在行業分析人士看來,格力電器投資格力鈦並不難理解。格力電器業務單一,產業轉型急需邁步,多元化被提上了日程。

手機、新能源汽車成爲轉型目標,家電產品也積極突圍。“好空調,格力造”的廣告語也變成了“好電器,格力造”。

從目前來看,格力電器的多元化並不成功。2021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空調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爲70.11%、71.36%、70.54%。

董明珠眼中的優質資產,格力鈦真的能帶來多元化的曙光嗎?

公開資料顯示,魏銀倉在2009年底成立了銀隆的前身——珠海銀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銀隆”),旗下擁有廣通汽車、奧鈦儲能兩大品牌。2010年,銀隆斥資5700萬美金(約合4億人民幣)收購美國奧鈦53.3%的股份。按照魏銀倉當時的說法,“這一舉動改變了我國沒有鋰電池材料知識產權的局面。”

2012年至2013年,銀隆先後收購珠海廣通汽車,石家莊中博汽車,獲得了生產資質。

然而,行業人士認爲,銀隆的主要問題技術路線錯了。

銀隆主打的鈦酸鋰電池太大了,不適合小型客車,只能裝公交車的大型車輛,且其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在補貼退坡的情況下,市場需求減少。

伴隨着寧德時代、比亞迪的迅速崛起,動力電池市場格局已定,銀隆主打的鈦酸鋰電池被邊緣化。

二級市場上,12月2日,格力電器收報32.04元/股,市值約爲1804億元,較此前的巔峯時刻蒸發了逾2400億元。

18004億元市值,不到美的集團3700億元市值的一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