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机构共收到金融六司13382张罚单,合计被罚33.99亿,同比增加25.42%。其中,2023年银行机构共收到8139张罚单,合计被罚27.51亿,同比大增29.7%;2023年非银机构共收到5243张罚单,合计被罚6.48亿。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处罚、追究力度加大,2023年个人罚单数量依然明显多于机构罚单,其中个人罚单数量7965张,是机构罚单数量的1.47倍,机构罚单数量5417张。

以处罚金额论,股份行、城商行2023年处罚力度相比2022年均明显加大,民营银行处罚力度明显减轻,同比减少40.32%。股份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因大额罚单较多或金额巨大,成为2023年被罚最狠的两家银行。其中中信银行收到银行业2023年最大的一张罚单,被罚1.52亿,也是近年来银行最大的一张罚单,涉及违法违规行为多达56项。

银行2023年共有5条失信被执行人记录,其中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次数最多的银行是九江银行广州荔湾支行,有两条失信被执行人记录。

央行2023年明显加大了对非银机构反洗钱不力的处罚力度,共有55张罚单处罚非银机构违反反洗钱法,合计处罚金额5442.28万元。重罚之下央行对非银机构的合计处罚金额同比大增181.89%。

银行篇

一、2023年银行业处罚情况概览

2023年银行机构共收到8139张罚单,合计被罚27.51亿,其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原银保监会开出的罚单最多,共6533张,涉及处罚金额20.7亿。其次是央行1356张罚单、处罚金额4.77亿。以外管局开出的罚单平均单张金额最大,达119.64万元。

从季度分布来看,2023年以3季度的罚单数量最多,4季度的合计处罚金额最大。

与2022年以农商行的罚单数量、处罚金额最多不同,2023年虽然罚单数量最多的是依然是农商行,然而处罚金额最多的是股份行,农商行排第二,城商行排第三,2022年处罚金额排第二的国有银行在2023年排名降至第4。

以处罚金额论,股份行、城商行2023年处罚力度相比2022年均明显加大,处罚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1.79%、69.1%。国有行、民营银行处罚力度则有所减轻,处罚金额分别同比减少2.43%、40.32%。

二、银行业2023年罚单排行(此处统计了机构和隶属该机构的个人罚单)

罚单数量居前的依然是国有大行,其中农业银行2023年罚单数量最多,共389张罚单,工行以345张罚单排第二,邮储银行以299张罚单排第三。

中信银行为2023年被罚金额最多的银行,共被罚2.57亿,主要由于中信银行收到一张处罚金额1.52亿的超大额罚单,收到多张千万罚单的民生银行被罚金额排第二,合计被罚1.65亿。农业银行以约1.2亿的合计被罚金额排第三。

三、银行处罚金额过5000万的大额罚单分析

银行2023年有4张处罚金额超过5000万的大额罚单。中信银行收到2023年银行业最大罚单,处罚金额15242.5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462.59万元,涉及违法违规行为多达56项,涉及信贷、同业、理财、票据、信用卡、公司治理等多个领域,并且其中有不少严重违规问题。比如涉及不良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发放大量贷款代持本行不良、通过同业业务投资已出表的不良资产,以及违反集团授信相关规定,形成不良等;涉及理财业务的违法违规行为有:理财产品承接违约资产、理财资金被挪用、改变资产交易价格,调节产品收益、理财与自营业务未严格分离、非标债权资产比例超监管标准等。

上海银行收到2023年第二大罚单,被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给予警告,处罚款9834.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9.9万元。涉及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违规向境外个人销售外币理财产品、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虚增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等。

中信银行分支机构和民生银行也收到处罚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大额罚单,中信银行分支机构跟上述中信银行总行罚单违法违规行为相同,民生银行大额罚单主要涉及小微企业业务违规。

四、2023年银行业重罚领域分析

(一)信贷领域三大违法违规行为被罚力度最大

信贷领域依然是2023年银行业被罚最多的领域。2023年银行收到超过4000张罚单处罚信贷领域违规问题,重点处罚挪用信贷资金、信贷管理不到位、违规放贷等。

数据显示,2023年信贷领域被处罚次数最多的五大违规案由为贷后管理不到位/不尽职、贷款三查不到位/不尽职、违规发放贷款、信贷资金被挪用于归还贷款/利息/银行承兑汇票垫款等、贷款/授信管理不到位。

若论罚没金额,被罚力度最大的三大违法违规行为是信贷资金被挪用于归还贷款/利息/银行承兑汇票垫款、贷款/授信管理不到位、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不真实或人为调整分类等,罚没金额分别为6.82亿、6亿、5.92亿。

(二)央行重罚违反反洗钱法

违反反洗钱法为央行2023年重点处罚的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处罚最多的是违法违规行为是反洗钱管理不规范、违反反洗钱法,其次是未按照顾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也是处罚较多的违法违规行为。

若轮罚没金额,则反洗钱管理不规范/违反反洗钱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的处罚力度较大,合计罚没金额均超过4亿。

(三)配合监管

配合监管也是2023年银行业处罚重罚的领域,共有超过1000张罚单涉及配合监管。其中处罚最多的违法违规行为是未按规定向监管提供资料或报送信息(不及时/错报/漏报),处罚频次达766次,合计罚没金额近10亿。其次是向监管机构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资料,处罚频次206次,合计罚没金额3.25亿。

五、银行被列为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情况

截至2024年1月3日,2023年银行共有461条被执行人信息(不少已撤销),其中商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的次数最多,其次是盛京银行,工商银行排第三。

银行2023年共有5条失信被执行人记录,其中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次数最多的银行是九江银行广州荔湾支行,有两条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此外,邮储银行长沙火星大道营业所再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022年曾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太原农村商业银行迎泽大街支行也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石家庄汇融农村合作银行留营小区分理处一度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但2024年1月3日中国执行信息网显示已撤销。

非银篇

一、2023年非银机构处罚情况概览

2023年非银机构共收到5243张罚单,合计被罚6.48亿。其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原银保监会开出的罚单最多,其次是证监会。

央行2023年明显加大了对非银机构的处罚力度,合计处罚金额达5987.78万元,同比大增181.89%。其中重点处罚非银机构违反反洗钱,共有55张罚单处罚违反反洗钱法,合计处罚金额5442.28万元。

从季度分布来看,非银机构在3季度、4季度被罚力度明显加大,尤其4季度达到峰值,合计被罚金额2.11亿,罚单数量也达到年内最高。

2023年不同类型非银机构受罚力度来看,保险、券商的罚单数量和处罚金额分别排第一、第二,处罚金额排第三的非银机构为资产管理公司。

二、非银机构2023年罚单排行(此处统计了机构和隶属该机构的个人罚单)

2023年收罚单最多的非银机构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共收到313张罚单,其次是中国人寿财产保险,收到216张罚单,泰康人寿保险以199张罚单排第三。

2023年被罚金额最多的非银机构也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合计处罚金额4110.4万,其次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之一的中国东方,合计被罚2990万元,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被罚金额排第三。另外两大AMC机构中国华融、中国信达也进入非银机构被罚金额前十,2023年资产管理公司处罚力度整体加大。中信证券为进入前十的唯一一家券商,雪松国际信托则为进入前十的唯一一家信托公司。

三、非银机构处罚金额过千万的大额罚单分析

非银机构2023年有4张处罚金额超过千万的大额罚单,前两大罚单均为央行开的罚单,其中中信建投证券领2023年非银机构最大的罚单,被央行罚款1388万元,中信证券领非银机构第二大罚单,被央行罚款1376万元,处罚原因均涉及违反反洗钱法相关规定。

兴银理财因理财业务8项违规领非银机构第三大罚单,被罚款1240万,涉及理财产品之间进行利益输送、短期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投资资产违规使用摊余成本计量、资管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后导致出现多层嵌套、同业理财产品压降不到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东方则因14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1060万,涉及通过内部交易和关联交易帮助附属银行掩盖不良资产、违规批量收购个人不良贷款、通过收购不真实债权为企业提供融资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非银机构被列为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情况

截至2024年1月4日,非银机构2023年共有733条被执行人记录。非银机构中被列为被执行人次数最多的公司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其次是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宝塔石化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排第三。

非银机构2023年共有197条失信被执行人记录,其中安心财产保险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次数最多,达33次,其次是泛海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4次,钜洲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13次排第三。

(本文的数据支持方为企业预警通)

(作者:唐曜华 编辑:方海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