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廣汽集團視之爲新能源汽車板塊“全村的希望”,一度被市場認爲有望成爲“科創板新能源汽車第一股”。然而,喊出IPO口號一年後,埃安似乎有些偃旗息鼓。

廣汽挨安雖然在2023年取得48萬輛的銷售成績,在新能源汽車這一賽道上,僅次於比亞迪,但其當下似乎遭遇了瓶頸。

自去年5月開始,埃安單月銷量基本停滯不前,其身後的車企則在全力與之拉近身位。銷量的停滯,也讓埃安未能達成年初喊出的“保50衝60”的目標。

埃安不可謂不努力。根據多項數據對比,2023年,埃安不惜放任單車營收大幅下滑,上半年這一指標甚至縮水近三成,頗有“犧牲利潤、以價換量”之意。

更爲關鍵的是,在業內看來,有着“網約車之王”標籤的埃安,正面臨嚴峻挑戰。目前國內網約車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埃安過去賴以生存的B端市場出現瓶頸,正處於洗牌前夜。

目前來看,爲了甩掉“網約車之王”的標籤,埃安將“賭注”押在高端化和出海兩方面。但尷尬的是,承載着埃安進軍高端任務的“昊鉑”,並未在市場上掀起多少波瀾,月銷量基本徘徊在1000輛~2000輛左右,其推出半年的昊鉑GT車型,在最近一月內甚至僅賣出100輛。

至於出海,埃安纔剛剛起步。相較於友商們已在海外站穩腳跟,埃安亟需補齊功課。

那麼,估值千億元的埃安,未來又能有幾分勝算?

IPO和銷量的停滯

2022年末,埃安完成了182.94億元的A輪融資,成功將估值推升到了千億元水平,一舉成爲國內估值最高的未上市新能源車企。這也是整個行業可查到的最大金額單輪融資。

拿到這筆鉅額融資,埃安管理層似乎信心爆棚。總經理古惠南曾直言,“IPO之前公司不再有融資計劃。” 在2023年初的上海國際車展上,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也曾表示,“埃安成功完成A輪融資,力爭年內實現IPO。”

而彼時,科創板也成爲埃安IPO的首要目的地。按照這一進度,埃安將有望成爲“科創板新能源汽車第一股”。尤其是在廣汽旗下合資品牌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銷量下滑的背景下,埃安更是成爲廣汽新能源轉型“全村的希望”。

“一般來說,新能源車企融資或者啓動IPO,多數投資人關注的最重要指標是銷量或者交付情況。”一位新勢力車企人士告訴記者。在他看來,“車型賣得如何,與IPO進度有着直接聯繫,尤其是偏後期的融資輪。”

因此,就在風頭正勁時,埃安定下了一個亮眼的銷售目標,“全年銷量保50萬輛衝60萬輛,到2030年產銷將突破150萬輛”。在2023年年初,埃安銷量的確亮眼,從2月份的3萬輛逐月增長至5月份的4.49萬輛。在新能源車企排名中,埃安僅次於“一哥”比亞迪

然而,埃安IPO的這股熱度並未維持多久。從去年6月到9月的四個月,埃安的銷量一直徘徊在4.5萬輛左右,止步不前。而且,埃安10月銷量更是下滑至4.15萬輛。雖然在12月其銷量回升至4.59萬輛,但已經被身後的理想汽車超越。

尤其是其銷售絕對主力埃安S,10月以來銷量明顯下滑。在此之前,月銷2萬輛以上對於埃安S而言是“家常便飯”。但在10月、11月,這一車型的銷量均斷崖式下滑至1.17萬輛(根據第三方平臺數據),幾乎腰斬。記者試圖向埃安方面瞭解銷量下滑原因,但截至截稿時,該公司並未給出回應。

與此同時,埃安IPO進度似乎也陷入停滯。在2023年9月進行的廣汽集團半年度業績會上,曾慶洪改口了。在被問及埃安IPO進度時,他表示,“具體上市時間將取決於審覈進展和資本市場狀況。”

近期又有消息稱,埃安今年將在香港上市,但廣汽集團和埃安方面尚未證實此說法。反倒是銷量並不及埃安的極氪,在去年12月已經向美國證監會遞交申請,在IPO進度上實現後發趕超。

從2023年全年來看,埃安累計取得48萬輛銷量,雖然較2022年的27.1萬輛相比增長77%,但不僅沒能“衝60”,而且連“保50”的目標下限都未能完成。

而且,從年度銷量增速來看,埃安腳步也明顯放緩。2022年,埃安實現27.12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125.67%。而在2021年,埃安全年銷量同比增幅也達到101.8%。

長期服用“抗生素”

在業內看來,埃安銷量陷入瓶頸與其自身定位有着直接關係。在這家新能源車企身上,還有一道頗爲尷尬的標籤——“網約車之王”。

過去,埃安銷量的快速增長主要依賴以網約車爲主的B端市場。早在2018年,埃安推出首款以“埃安”爲品牌名的車型埃安S。爲了迅速提高銷量,埃安S主要瞄準了B端市場,甚至提供定製車型,並確立了“成爲B端市場王者”的目標。

當時國內網約車大行其道,出租車也逐漸更新爲新能源汽車。因此,整個B端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激增。

基於網約車紅利,埃安實現了銷量的迅速增長。2020年,埃安全年銷量突破6萬輛。其中,埃安S以全年4.6萬輛的銷量,躋身乘聯會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第4名。這一年,埃安S在出租租賃市場的銷量爲3.6萬輛,佔總量的60%。

除了埃安S,埃安又在2021年推出埃安Y,該車型同樣是面向B端市場,幾乎是網約車的定製版。數據顯示,2021年,埃安12.7萬輛的年銷量中,43%來自於B端市場,其中埃安S有63%的新車投放至B端,埃安Y也有20.33%投放至B端。這兩款車型的絕大多數版本目前價位在10萬元~15萬元之間,在埃安銷量矩陣中無可替代。

據瞭解,目前國內網約車市場上運營着超過30萬輛埃安車型,大約佔據了網約車市場的25%。而在廣東地區的網約車市場上,埃安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據接近埃安的人士告訴記者,2023年埃安在網約車B端的銷量約佔整體的30%左右。

不過在業內看來,車企過於依賴B端市場猶如長期服用“抗生素”,固然可以令短期銷售迅速放量,向市場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但過於依賴B端市場,一方面會導致車企對C端市場風險抵禦能力過低,猶如產生“抗藥性”;另一方面也會降低車企在C端市場的敏感性,降低其對市場偏好的把握能力。

衆所周知,包括比亞迪、理想、蔚來甚至極氪、零跑等在內的一衆新能源車企,都是在C端市場一路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

一旦某家車企將C端市場份額拱手讓出,其市場將會被競爭對手迅速分食。而車企若要重新返回C端市場則會難上加難,最爲典型的例子便是曾經通過網約車打開市場的威馬汽車,其目前已經完全出局。

對於埃安而言,需要高度警惕的是,網約車市場在2023年以來已經明顯進入瓶頸期。2023年4月~5月,全國多地發佈網約車行業風險預警提示稱,當地網約車市場運力飽和。在出行需求有限的前提下,部分車輛因訂單少導致閒置,供過於求致使車輛營運水平處於低位。多地建議,有意從事網約車經營的企業或個人理性評估、審慎進入網約車市場。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近日也表示,從國家保險數據分類的出租、單位、私人三大購買羣體來看,目前出租網約市場的規模接近暫時飽和,網約車帶來的擁堵壓力加大,收入下降明顯。“網約車市場面臨的平臺混雜、工作性價比下滑等問題,處於洗牌優化前夜。”他認爲。

“押注”高端化與出海

埃安必定也認識到了上述問題。在過去一年,爲保住銷量,埃安不可謂不努力。

埃安2023年的一項數據指標令不少人所忽視。2023年上半年,埃安實現汽車銷量爲20.93萬輛,同比增長108.81%,實現營業收入223.87億元。也就是說,其單車營收(即當期營收/銷量)爲10.69萬元/輛。(由於埃安全年營收數據尚未公佈,因此以半年數據作爲參考)

記者對比2022年埃安的經營數據發現,2022年全年,埃安單車營收爲14.27萬元/輛。而從2022年上半年來看,其單車營收更是達到14.76萬元/輛。由此可見,埃安在2023年車輛價格上明顯作出了讓步。從2023年上半年來看,其單車營收同比下滑近三成。

單車價格下滑,顯然會直接影響其毛利率

當然,埃安也有其應對方案,即走向毛利更高的高端市場,這也是埃安手中的重要“籌碼”。在業內看來,走向高端,一方面可以令埃安擺脫“網約車之王”的名號,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其盈利狀況。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就曾直言,埃安佔領了普通私家車之後,接下來要進入中高端的豪華市場。“廣汽不能停留在十幾萬元的車型上,還要在三十萬、四十萬元豪華品牌車型上儘快佈局,單獨靠埃安品牌不能完成這個高端化使命。”他表示。

在這一背景下,“昊鉑”品牌的面世水到渠成。自2022年9月發佈至今,“昊鉑”已先後推出了3款車型,分別是定位爲跑車的昊鉑SSR,中大型豪華轎車昊鉑GT以及中大型SUV昊鉑HT。昊鉑GT和昊鉑HT兩款爲主力銷售車型,售價在20萬元~30萬元之間。

“昊鉑”在市場上的反響如何?答案是“不溫不火”。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昊鉑GT在2023年7月開始交付,當月銷量達到2003輛。此後銷量逐月走低,在8月到10月三個月中分別實現710輛、706輛和506輛,而在11月更是僅售出100輛,銷量跌至冰點。而昊鉑HT在2023年11月的銷量也僅爲1910輛。

就在2023年末,某新能源車企創始人曾作出研判,“2024年,價格區間在20萬元~3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競爭會相當慘烈。”

從過去來看,這一價格區間屬於合資車企最後的“堡壘”。但現在,幾乎每一個自主品牌車企都試圖加入這一價格區間的競爭。肩負埃安品牌向上的“昊鉑”主力車型,恰好就落在這一價格區間。因此,“昊鉑”如要在市場上掀起波瀾,將面臨嚴峻考驗。

埃安“押注”的另一條出路便是出海。

在2023年6月,埃安與泰國經銷商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宣佈正式進軍泰國市場。彼時,埃安官方稱,“進軍泰國市場,是埃安國際化戰略的第一步。未來,埃安將深耕泰國市場,持續輻射東南亞及周邊區域。”

而在2023年12月,埃安在柬埔寨市場發佈AION Y PLUS,這也是繼首站進軍泰國之後,埃安在全球範圍正式開啓的第二個海外市場。

據記者瞭解,埃安目前也正在制定龐大的出海戰略。但在埃安之前,比亞迪、吉利、長城以及奇瑞等車企已經逐步在海外站穩腳跟。這一背景下,埃安如何在海外市場分羹,尚待時間檢驗。

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