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藥明生物(02269.HK)再次以一份“PPT”挑動整個CRO板塊的“神經”。

今日,藥明生物一則宣告公司經營向好的PPT公告,帶動CRO板塊上漲,但同時引發熱議,因爲僅僅一個月時間,藥明生物的口風就從上一份PPT的悲觀轉向樂觀,且單單去年12月一個月時間,公司新增項目數呈現“井噴”,佔到去年全年新增項目總數的近1/3,讓業內頗爲迷惑。

這意味着CXO行業景氣度反轉,還是藥明生物的“特殊”現象?對此,業內專家告訴財聯社記者,藥明生物2023Q4新增項目數量看起來喜人,但具體來看,有一部分是外部轉入項目,生物醫藥行業的景氣度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或是行業巨頭的“馬太效應”起作用。但也有業內人士堅持認爲,藥明生物12月新項目井噴或許不太正常。

一個月就“反轉”?

“要麼傻要麼壞!”“扇貝游回來了?”

從未有一個CRO公司讓這麼多投資者又愛又恨,在藥明生物昨晚最新PPT的影響下,11日的衆多生物醫藥羣和投資者論壇裏,對於藥明生物的“口誅筆伐”此起彼伏。

10日晚,藥明生物發佈一份PPT公告,這本是一份彰顯公司經營向好的PPT。

這是公司CEO陳智勝即將在第42屆年度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上的演講PPT,據該PPT介紹,去年藥明生物新增132個項目(超過藥明生物在去年年初設定的目標,即120個),且上調今年藥物開發業務新增項目目標,由80個提升至110個,預期2024年2季度開始業務持續向好,對未來發展依然充滿信心。

或受該消息的直接影響,今日藥明生物在港股跳空高開15%,帶動港股CRO板塊集體走強,其中,維亞生物(01873.HK)漲超5%,康龍化成(03759.HK)、藥明康德(02359.HK)、泰格醫藥(03347.HK)漲超4%,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凱萊英漲(06821.HK)超3%,昭衍新藥(06127.HK)漲超2%。隨後藥明生物股價逐步下降,截至午間休盤,藥明生物仍上漲超過8%。

然而也正是這份“利好”PPT,透露了令人詫異的反差。

一個月前,藥明生物剛剛在業績更新中稱,公司2023年截至11月底的新增項目是91個,並着重提出,“在下行週期中公司2023年目標新增120個項目顯然過於激進”。隨後引發港股和A股CRO板塊的全面下挫,投資者們“一片哀嚎”。

藥明生物在發佈完上述業績指引之後,在12月共進行了11次回購,合計回購3474.60萬股,累計回購金額10.05億港元。當時市場上已有投資者發出公司打壓股價,低價回購賺差價的質疑聲音,“收割完砸盤,再回購,簡而言之就是不裝了!”。

而對比來看,此番披露2023年全年新增132個項目,這意味着藥明生物在去年12月份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增加了41個項目。

爲何在一個月內能增加如此多項目?這是行業慣例還是個體特殊性?對此財聯社記者發送採訪提綱至藥明生物,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覆。

此外有媒體報道里昂新發布研究報告稱,將藥明生物評級從“跑贏大市”上調至“買入”,維持目標價37港元。然而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該目標價還不如2023年12月藥明生物大跌前的股價(12月1日收盤價43.5港元)。

馬太效應還是行業反轉?

“有沒有可能藥明生物把一些新項目故意集中到12月發完業績指引之後來簽約?”有業內專家在交流過程中如此向記者發問。

“我覺得更多的是行業巨頭的馬太效應。”某生物醫藥上市公司高管、資深醫藥行業專家楊濤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從藥明生物昨晚的公告內容來看,CMO業務貢獻加大,以及承接其他公司轉單的情況是值得關注的,藥明生物作爲CRO行業龍頭,具備“更快、更省、更好”的競爭優勢,中小CRO公司的訂單向頭部彙集,產生的“虹吸效應”。

也有業內堅持認爲藥明生物12月新項目井噴或許不太正常,一位不願具名的醫藥行業資深專家告訴財聯社記者,就算是馬太效應,也不會一個月時間就反轉了,12月行業景氣度並沒有反轉。而且大公司每年能做多少項目可以預估清楚,一般年底是交付高峯不是簽單高峯,沒聽說過哪個公司忽然年底客戶集中撲過來簽單的。

“因爲年底是客戶做第二年預算的時間,當年的錢都快花完了。此外,就算有集中籤約,那也是CXO公司自己的操作,客戶沒道理互相串通好了集中籤約,因爲CXO行業的單子談好了,也可以前面不籤,留着後面籤。”上述專家進一步解釋質疑原因。

另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12月至今,共發生14起跨國醫藥企業與中國生物科技公司之間的授權交易或併購轉讓,涉及的中國藥企包括百利天恆-U(688506.SH)、和鉑醫藥-B(02142.HK)、宜聯生物、亙喜生物、康華生物(300841.SZ)等,交易標的也從大火的ADC管線,逐漸發展到Biotech整體收購,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在資本寒冬中貌似出現了一個小高潮。

還有研報此前指出,仿製藥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持續高景氣,2024年進入行業上升拐點,分成類收入持續增加,疊加創新藥管線轉讓預期,相關重點公司管線有望得到重估和價值迴歸。

加之風向標之一的藥明生物如此表態,難道2024年CRO行業的景氣度有望反轉?

上述兩位專家均不認同CRO行業景氣度發生反轉。楊濤告訴財聯社記者,藥明生物這份公告並不代表CRO行業的基本面發生了變化,也不代表整個板塊景氣度回升。可以預見,2024年,一些此前以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業務爲主的CRO公司進入倒閉潮,如果轉型不快,大部分將會倒閉。CDMO公司或掛CDMO概念的面臨過剩狀態,洗牌必然。

醫藥行業資深人士、某CXO行業前高管王銳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影響CXO行業景氣度的因素主要是融資和地緣因素,目前並不看好今年行業景氣度,可以先等等看今年美國降息情況。

百盛生物CEO譚瑞政也認爲國內CRO公司的景氣度與海外生物醫藥產業的復甦緊密相關,但行業增速或不如以前。

“海外生物醫藥市場的復甦速度明顯快於國內,海外Biopharma和Biotech也不是很缺錢,所以我認爲今年國內CRO公司要增長,或許更多地只能押注海外市場,向三星生物學習,與國內外的大企業進行深度綁定。”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向財聯社記者預測道,CRO行業今年的增速將告別兩位數,可能平均下來只有個位數,如果相關企業新單獲取能力不強,尤其是中小型CRO企業,海外市場拓展出現瓶頸,那肯定會出現業績下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