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山人》創作札記

文/韓金原

電影《開山人》上映前,曾接到重慶電影集團的邀請,寫一些這部電影在創作過程中的事情。我翻出了兩年前在接到任務時,去重慶下莊村採風時的一些文字記錄,以及在劇本創作過程中留下來的文檔,試圖理出一些頭緒。

起身去下莊村採風前,我和監製趙寧宇老師,編劇陳亮老師閱讀了重慶電影集團提供的一些關於當年下莊村修路的基本材料,對人物原型毛相林和下莊村事蹟整體感受是非常觸動的。下莊人不甘心“坐井觀天”,他們在村支書毛相林的帶領下,用鋼釺和鐵錘,憑藉着自己的血肉之軀,在懸崖峭壁上突破自身的極限,挑戰着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最終修出了一條8公里長的“天路”。一羣樸實勤勞的中國農民,爲了村莊的發展,爲了自己的幸福,爲了子孫的未來,用生命挑戰不可能。這些在原型故事中激盪着的情感力量都深深震撼着我們。

我和編劇陳亮老師是當年五月份的時候去下莊村第一次採風,第一次坐着汽車來到那條傳說中的天路上。文字的閱讀和照片的觀摩與身臨其境還是有很大差別。這條天路即使已經可以通車,但是我在過程中始終緊緊抓着車門上方的扶手,因爲太險峻了。一側是籠罩在頭頂的洞壁岩石,另一邊就是萬丈深淵。這樣的天路行車已然如此驚魂,當年只能徒手攀巖和憑藉着原始的工具鑿出一條公路又得冒着多大的風險,是可以想象的。

現在的下莊村很難找到當年的樣子了,到處都是平整的柏油馬路和統一樣式的白牆黑瓦,以及一片片紐荷爾橙子的果園。這裏風光好看,空氣潔淨,是一個值得週末旅行的地方。然而對於拍攝電影來說,要還原當年的情況,這裏是沒辦法取景了。

當年參與修路的村民現在都辦起了民宿和農家樂,他們很忙碌。談起當年的事情,村民們都是面帶羞澀,不願意多說自己,都是在說別人。那是一段艱辛的歲月,所有人都喫下了現代人難以想象的辛苦。但是他們說起時,臉上都是浮現淡然的微笑,都過去了,結果是好的,現在過上好日子了。事實上,現在電影中所呈現的人物,大多數在當今的下莊村,依然在那裏生活着。正是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與頑強,不斷湧現出來的鮮活生命力,帶給了現在電影中那些感人的力量。

具體的人和事這裏就不多說了,都在電影裏了,然而有一個人物,我在筆記中發現自己其實沒有記下他的名字,但是在採風的時候卻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在後續劇本和電影的創作中,因爲素材太豐富也沒有空間把他的事蹟放進去,有些可惜,所以就在這裏多說兩句吧。他是下莊村小學的老師,可能也是校長,因爲學校裏好像就他一個人在負責教學。當時去找他的時候,是個傍晚,他正在給一些來露營的人找地方扎帳篷,民宿都住滿了,遊客只能在學校的小操場上落腳。幫完遊客後,老師帶着我們來到教室,我們就坐在學生的桌子前,聽他說起當年的事情。

老師是1979年參加工作的,已經工作了42年,現在整個小學只剩下7個學生,因爲路修通了,大多數的孩子都去縣城裏讀書了。老師說,以前路沒修的時候,課本都沒辦法按時到,他只能一次次爬山去鄉里問課本到了沒有,很多時候也是白去。幾百斤的課本,自己要帶着學生揹回來。稍微有一些搬家經驗的人都知道,書本是搬運時讓人最頭大的東西。幾百斤的書,他和學生們捆在背上穿山越嶺,這樣的場景很難不讓人動容。說完學生,老師淡淡地開口,說起了自己,他有兩任妻子都因爲沒路的問題,生病沒有辦法受到及時的救治死在了村裏。這樣的人生經歷一句話說起來已經很震撼。避免死亡,可能是修路最大的動力。老師最後告訴我們,那些修路犧牲村民的墓碑也是他雕刻的。他現在過上了好日子,也會一直在這裏做老師。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們的心情也是有些忐忑的。在時代發展中,年輕一代的觀衆和新的市場變化,也對我們在以毛相林及下莊人爲原型的故事電影的創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嚴酷的挑戰。在這樣的創作背景下,經過數次會議的反覆研究,確定了一條以商業類型片的故事方法帶入原型和素材當中,用事件激發人物,再用人物去拉動事件,強情節、強情感、大場面的創作思路。

電影《開山人》是所有參與的創作者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希望大家能喜歡這部電影,能夠感受到我們在創作過程中感受到的情感力量。這將是這部電影的幸運,也是創作者們的最大的幸福。

(作者系恆業影業項目開發總監)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