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呂文琦

日前,小雨傘母公司手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手回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

招股書顯示,手回科技是中國線上人身險中介服務提供商,致力於通過以保險客戶爲中心的數字化人身險交易及服務平臺,爲保險客戶提供定製保險服務解決方案。

據招股書披露,在業務模式上,手回科技的人身險數字化交易及服務解決方案通過小雨傘、咔嚓保和牛保100三大平臺賦能於不同銷售場景中的保險交易及服務。

財務表現上,2021全年、2022全年和2023年前9個月,手回科技的收入分別爲15.48億元、8.09億元和13.37億元。同期,該公司淨利潤分別爲-2.04億元、1.31億元和-2.87億元。

手回科技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於保險交易服務,即保險銷售賺取的佣金。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9個月,這項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爲99.9%99.4%99.7%。而保險技術服務,包括幫保險公司提供風險評估協助、公估及閃賠方面的解決方案,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一直低於1%

儘管小雨傘和保險公司合作推出了“增多多”、“大黃蜂”、“超級瑪麗”等多款爆款產品,但保險中介這個核心業務並不能讓手回科技高枕無憂。

在招股書中,手回科技指出,在保險交易服務業務中,面臨來自使用其內部銷售渠道的其他保險中介機構及保險公司的競爭。同時,螞蟻保、騰訊微保等背靠巨頭的對手也讓互聯網保險中介市場成爲‘紅海’。

鑑於中國領先互聯網公司擁有大量數據及強大的技術開發能力,我們認爲該等公司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發展其保險業務與我們形成競爭。手回科技對於形勢毫不諱言。

從成本角度看,佣金是手回科技最大的支出,2021年和2022年佔營業成本的比例超過60%。另一大支出是自媒體流量渠道支付的渠道推廣費,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佔營業成本的30.6%28.6%,在2023年前9個月,渠道推廣費佔比上升至47.6%

流量費用的上升折射出互聯網保險的通病,隨着互聯網流量見頂,獲客成本不斷升高,正擠壓着公司利潤空間。

“保險產品高單價,轉化漏斗通常較長,在互聯網流量見頂時,模型更容易惡化;另外,如醫療、重疾等高價值保險是低頻產品,靠內容積累起量的運營週期也較長。若非背靠流量巨頭的平臺,自己搭建流量渠道會面臨掣肘問題。”嘉程資本投資人王博洋向界面新聞表示。

有資深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坦言,保險的屬性和互聯網想要快速上規模、幾年翻一倍的追求是相斥的,“互聯網+保險”投資近年來的降溫也佐證市場對這一概念的熱情冷卻。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保險平臺定製的幾款“網紅”重疾險在行業內也有一定爭議。有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這些產品爲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偏離精算價值,將疾病發生率表打了5折。同時還存在逆選擇隱患,導致首年賠付達到了數千萬級別,拖累保險公司利潤,長期難以爲繼。

除了商業模式上的問題,目前的市場情緒也讓互聯網保險平臺上市之路阻力不小。近年來,A股、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保險公司與中介平臺都處於股價下跌的陰霾中,衆淼創客、致保科技等互聯網保險中介也在IPO之路上徘徊。

此番手回科技衝刺港股IPO能否成功,仍需要時間驗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