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靜安區委政法委結合大興調查研究和“四百”大走訪,主動研究新情況、把握新規律,着力在理論與實踐創新中更好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2023年12月,隨着位於老滬太路202號的靜安區法治服務中心的正式投入使用,傳統細分的法律援助、行政複議、矛盾糾紛受理等窗口,在這裏被統一歸併爲綜合業務受理窗口,任何事項都可以在同一個窗口完成諮詢受理。

也就是說,居民羣衆反映的各類矛盾問題,從“綜合業務”窗口諮詢受理第一道程序開始,就能實現“一門通辦”。

作爲全市首家區一級的法治服務中心,靜安區法治服務中心聚合政法、行政、第三方力量和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法律援助等多功能於一身,專業力量參與調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矛盾糾紛,妥善調處行政爭議,對特定領域事項提供律師援助、法律諮詢等綜合性法律服務保障。

同時,靜安區法治服務中心發揮全區矛盾糾紛協調樞紐平臺作用,對接具有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職責的區級職能部門(事權單位),建立完善協調溝通機制,靜安區法治服務中心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通過派單形式移送調處,並跟蹤督辦。

踐行“楓橋經驗”,在調解中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作爲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靜安區委政法委充分發揮區、街鎮、居民區三級法治服務中心(站)的特有優勢,實現網絡共建、資源共享、人員共用、矛盾共調,讓法治服務中心(站)成爲確保靜安社會和諧穩定的“減壓器”“壓艙石”,爲靜安區加快建設卓越的現代化國際城區創造高水平的安全環境、高質量的法治環境。

在基層治理實踐中,想方設法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是提高羣衆滿意度的根本途徑。

靜安寺街道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區委政法委的協調下,牽頭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區建設管理委、區規劃資源局、區房管局等部門,順利化解了轄區某高檔居民小區業主和開發商關於車位銷售的矛盾,就是生動的例子。

2023年12月,隨着該小區車位銷售方案與停車方案同步出臺,小區車位銷售完成,解開了3年來業主和開發商之間的“心結”。

原來,該小區比鄰靜安寺商圈,由於規劃批准的車位比不足1:1,部分業主擔心買不到產權車位而不同意開發商合法銷售車位,如此一來,業主與開發商矛盾日益突出,但由於2021年提出時有業主反對,於是車位銷售暫時擱淺。

2023年初,開發商與業主約定的免費停車期限已到,車位銷售再次被提上議程。

業主們提出,現有的機械車位設計不合理導致停車不便、小區綠化等配套設施不完善等,認爲開發商未按銷售合同履行責任,無權銷售車位。

但開發商銷售車位於法有據。爲此,靜安寺街道牽頭多個部門,從羣衆利益出發,堅持“堵疏結合”,經過溝通,開發商承諾限時解決泳池開放、綠化補種、房屋空置費收取等小區建設的遺留問題。

車位銷售方面,街道設身處地爲業主考慮解決方案,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推動開發商對機械車位改建擴建,並聯合區建設管瘤委、交警、開發商、周邊樓宇等積極溝通,挖掘小區路面紅線內及周邊道路停車資源;同時發揮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的協調作用,支持業主自治自管,與開發商、律師協商制定完善小區的停車規則,鼓勵業主間“車位共享”。

多管齊下之後,車位銷售方案與停車方案同步出臺,即使未買到產權車位,業主也有較穩定的停車場地。

“法、理、情”相結合實踐“楓橋經驗”,從根本上解決了小區車位不足的矛盾,贏得業主的認可,小區的歷史遺留問題在調解中“一攬子解決”。

“整體性轉變”,全力推進靜安區三級法治服務中心(站)建設

“我們積極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靜安的生動實踐,通過大力推進法治服務中心建設,對基層法治工作來了一次‘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不僅實現了對各類矛盾糾紛的‘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還打造了更加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居民羣衆也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翔表示。

據瞭解,針對當前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的短板、弱項,靜安區三級法治服務中心(站)建設聚焦做強“指揮部”、做實“主陣地”“連心橋”的思路。

其中,靜安區法治服務中心充分發揮集聚全要素法治資源的“頭部治理”優勢,實現對全區面上矛盾糾紛的全態掌握、綜合研判、預測預警,依託進駐其中的各方面“高精尖”人力資源,對諸如“三跨”等疑難矛盾糾紛進行會商、會診。

街鎮法治服務中心注重“一站式”調處化解的“主陣地”作用,通過把塊內的人民調解、信訪諮詢、訴調對接等,以及條上的司法、行政、專業機構的公證、律師等進行融合聯動,實現以合作治理爲理念的新型社區治理機制。

民區(樓宇、園區)法治服務站更加註重於發揮羣衆工作優勢,通過“連心橋”作用來築牢“第一道防線”。

目前,靜安區14個街鎮中,除前期試點的臨汾路街道法治服務中心以及最新投入使用的寶山路街道法治服務中心,曹家渡街道法治服務中心正在建設之中,其餘各街鎮正按照要求結合各自實際抓緊制訂方案,力爭早日啓動建設。

回應民需民意,確保人民羣衆“進一扇門,解萬般事”

對矛盾的調處,特別是複雜矛盾的解決,各部門之間的協同聯動至關重要。

爲此,靜安區全面推廣公安派出所、街道司法所和律師事務所“三所聯動”機制,在街鎮法治服務中心和公安各派出所實行“雙掛牌”制度,把原本分散的各類行政管理資源、執法司法資源、多元解紛資源、專業法律資源進行重構和整合,讓訴源治理、警源治理、訪源治理在“法理情”統一的平臺上展現其更大治理效能,逐步形成黨領導下的矛盾化解平臺、社會治理平臺、法治惠民平臺。

目前,靜安區全區16個公安派出所和14個街鎮均已掛牌並實現人員進駐,並積極拓展第三方解決糾紛的隊伍,重點對醫療、物業、金融、知識產權、勞動爭議等民商事糾紛多發領域,以及相關行政爭議領域,提供專家諮詢建議。

2021年,作爲全市首家“一站式”法治服務中心,臨汾路街道法治服務中心投入運營,平均每年爲社區居民提供的政策法律諮詢、心理疏導等服務長達2000小時以上,每年服務羣衆1600餘人次,累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500餘起,原先需要幾個月都無法協商一致的房屋漏水、寵物擾民等鄰里糾紛,最快7天就能得到解決,消除安全隱患的同時,極大增強羣衆的安全感。

作爲上海市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和外資經濟的核心承載區,靜安區在佈局三級法治服務中心建設時,充分考慮靜安樓宇、園區多的特點,計劃按照分片包塊的原則,在樓宇黨建的引領下,把樓宇、園區的法治服務站,作爲居民區層面法治服務站建設的補充,進而拓展樓宇“黨建+治理”內涵,實現“小事不出樓”,提升“最後一公里”的服務能級。

記者瞭解到,下階段,靜安區委政法委將加快推進居民區和商務樓宇、園區法治工作站建設,不斷拓展矛盾糾紛多元排查化解工作體系的覆蓋範圍和工作效果,同時細化、完善三級法治服務中心(站)的運行模式,融合聯動機制以及進駐單位的具體職能,促進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切實做到一站式法治服務,確保人民羣衆“進一扇門,解萬般事”,法治服務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靜安區委政法委表示將把主題教育成果體現到高質量平安建設、高水平法治建設、高效能社會治理的成效上,堅持法治思維,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工作機制,爲靜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