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李願 北京報道

“希望監管部門支持具備能力的銀行設立理財公司。”1月18日,多位中小銀行相關負責人在中國投資協會金融業資產管理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全國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論壇(第二屆)上表達了類似的訴求。

一家頭部農商行資管部門總經理表示,要謀求監管政策支持,首先要練內功、夯實自身基礎。“一方面謀求單獨或聯合申請設立理財公司,一方面發展代銷理財。”

日前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暨理財公司年鑑(2023)》也顯示,對於未設立理財公司的商業銀行,需提高對理財業務改革的重視程度並要加快推進步伐,從而促進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發展方向包括不限於申請單獨成立理財公司、聯合其他銀行一起設立理財公司、專注財富管理業務等。

截至目前,金融監管總局已批覆了32家理財公司,31家已經開業,其中城商行、農商行理財旗下理財公司共計9家。截至2023年6月末,31家理財公司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爲20.67萬億元,佔全市場的比例達81.55%,而未設立理財公司的中小銀行理財規模不斷萎縮。

“中小銀行發展資管業務面臨‘三困’:資產荒、淨值波動、客戶需求與偏好變化的困難;規模受限、中收收窄、代銷衝擊的困頓;要不要發展資管、如何發展資管的困惑。”一家頭部城商行高管表示。

1月18日,由中國投資協會金融業資產管理專業委員會發布《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評價報告(2023)》顯示,除理財公司外,也有不少中小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被評爲優秀產品,產品類型包括固定收益類、混合類、權益類。“部分理財公司、城商行、農商行都有着相對亮眼的表現,說明該類產品的競爭較爲激烈,最終的業績結果和機構的投資能力掛鉤,和投資標的種類、區域特性相關,和債券市場的總體特徵相關。”報告解釋稱。

除設立理財公司外,對於中小銀行的資管業務,多位中小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代銷理財也是出路之一。“發行機構與代銷機構的合作不僅限於產品和業務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服務合作,雙方在一起提升客戶服務能力,一起做好投資者陪伴和信息披露工作等。”一家北方城商行的副行長在論壇上表示。

設立理財公司意願強烈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批覆浙商銀行籌建理財公司浙銀理財,這是自2022年10月以來金融監管總局首次批覆理財公司籌建,也是金融監管總局成立以來首家批覆籌建的理財公司。

對於浙銀理財的批覆籌建,不僅僅意味着12家股份行旗下均有理財公司,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這也是理財公司審批重新開閘的信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自2018年12月《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來,原銀保監會啓動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子公司制改革,並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原則,有序批設銀行理財公司,且這一原則直到金融監管總局“三定”方案發布之前未發生變化。

“三定”方案明確,金融監管總局金融機構准入司職責爲擬訂銀行業機構、保險業機構、金融控股公司等的准入制度,研究結構佈局,對機構及其業務範圍實行准入管理,審查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任職資格。

截至目前,金融監管總局金融機構准入司未明確機構准入原則,不過從金融監管總局其他司局態度來看,當前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的准入原則爲“嚴准入”。

面對當前中小銀行申設理財公司的難局,在上述論壇上,多家中小銀行領導呼籲監管部門給予支持。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報道,中小銀行並不甘淪爲理財代銷渠道,超過50家的中小銀行曾表達過設立理財公司的意圖。

“理財公司作爲重要的金融牌照,是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城商行能否繼續開展理財業務的關鍵,也是提升金融實力的重要抓手。”一家廣東城商行零售部總經理表示。在其看來,地方政府支持是推動城商行設立理財公司的關鍵,在已申設理財的城商行中就有案例。

同時,面對理財公司最低10億元註冊資本的要求,上述農商行資管部門總經理表示可“聯合申請設立理財公司”,不過截至目前,暫未有銀行公告過這一計劃。此前聯合農商銀行的成立,有觀點認爲,此種省聯社改革模式爲後續農商行聯合設立理財公司找到了出路,但截至目前還未有案例誕生。

中小銀行設立理財公司意願強烈的宏觀背景是,居民財富的快速積累,以及居民財富從房地產不斷向金融資產、金融資產內容從儲蓄向資管產品轉移,催生了巨大的財富管理需求。“居民財富結構的變化爲理財業務專業化、差異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上述北方城商行的副行長表示。

代銷合作越來越積極

上述頭部農商行資管部門總經理分析稱,當前資產管理業務已經發生了三個變化:從增量到存量,從產品中心到客戶中心,從賣產品到投顧式資產配置。“我們應該明確自身的定位和資源稟賦,找到業務發展自身的確定性。面對不確定的市場、客戶與監管環境,應明確產品定位、優化資產結構、融入大財富管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面對變化的財富管理市場,儘管相對國有大行、股份行,中小銀行發展資管業務沒有競爭力,但這些中小銀行相關負責人認爲仍具有一些相對優勢。

上述廣東城商行零售部總經理表示分析認爲,中小銀行資管業務的優勢在於三方面:區域市場滲透率;區域品牌優勢,客戶黏性高;業績增長速度更快。

“城商行客羣分佈較爲密集且本土化特徵明顯,在機構設置扁平化、運營效率高、組織架構相對靈活的優勢下,能否更好地做到精準的客戶畫像,並針對畫像特點構建綜合金融服務體系。”上述北方城商行的副行長也表示。

還有一家城商行副行長表示,由於城商行區域性渠道下沉能力強,積累了大量的“長尾”客戶,該部分羣體年齡相對較高,爲了更好地挖掘該部分客戶的投資需求,以養老理財業務提前佈局爲核心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升養老金融服務體系。這一定位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養老金融”大文章高度契合。

不過,多位中小銀行管理層也談到中小銀行發展資管業務面臨的短板,如產品同質化嚴重,自主創新能力弱;組織架構不清晰,人才儲備不足;風控能力有待提升;數字化進程落後等。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當前的資產管理業務局面,中小銀行仍較爲重視代銷業務。一家城商行副行長表示,必須自營和代銷“兩條腿”走路,以豐富產品貨架。

上述中國銀行業協會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7月下旬,共有443家銀行類機構開展了理財公司產品代銷,其中代銷1-3家理財公司產品的銀行有373家,代銷4-9家理財公司產品的銀行有49家,代銷10家及以上理財公司產品的銀行有21家,單家銀行最多同時代銷23家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

報告進一步分析稱,地方商業銀行對理財代銷合作越來越積極,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在資管新規等監管要求之下,中小銀行面臨產品整改和轉型的壓力加大,且中小銀行較難設立理財公司,因此獨立開展理財業務難度較大;另一方面,中小銀行在產品管理能力、風險管理能力以及知名度等各方面都不及大型銀行,同時互聯網銷售渠道受限,自營渠道難以發展,因此中小銀行更傾向於代銷理財公司的產品,彌補自身產品體系的空白;另外,代銷其他銀行金融機構的產品還可以增加服務費和手續費的收入,提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

(作者:李願 編輯:方海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