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1月18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介紹,2023年,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共爲在華常住外國人簽發各類居留證件71.1萬人次,在華常住外國人已恢復至2019年底的85%。有關分析指出,85%是一個相對較高的恢復比例,意味着在我國經濟社會持續恢復回升向好的情況下,在華常住外國人的恢復態勢良好,接下來,有望逐步接近甚至達到2019年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爲助力外國人來華快速恢復,多項政策密集出臺,其中部分政策已然顯效。

恢復超八成

1月18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2023年移民管理工作主要數據。數據顯示,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全年累計查驗出入境人員4.24億人次,同比上升266.5%;其中內地居民2.06億人次、港澳臺居民1.83億人次、外國人3547.8萬人次,同比分別上升218.7%、292.8%、693.1%。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移民管理局發言人張寧在會上表示,2023年,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共爲在華常住外國人簽發各類居留證件71.1萬人次,在華常住外國人已恢復至2019年底的85%。相信隨着我國經濟社會持續恢復回升向好,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擴大,國家移民管理局協同有關部門實施一系列促進中外人員往來的便利措施,來華外國人數量將持續穩步提升。

“85%是一個相對較高的恢復比例。”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總體來看,在華常住外國人的恢復態勢良好。”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一恢復比例意味着在我國經濟社會持續恢復回升向好的情況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擴大,外國人來華的數量正在穩步提升。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疫後恢復階段,在華常住外國人的快速恢復有何意義?王鵬認爲,隨着我國經濟的疫後復甦,吸引外國人來華具有重要性。“首先,這有助於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外國人的參與可以帶來新的商業機會、投資和技術,推動我國產業的升級和創新。其次,這也有助於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間的友誼,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王鵬表示。張玥補充道:“這還有助於我國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提升國際影響力。”

多重吸引力

在王鵬看來,超過八成的恢復比例也顯示出了中國對外國人的吸引力。“一方面,中國政治穩定,社會治安良好,爲外國人提供了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另一方面,中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爲外國人提供了廣闊的商業機會。中國還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如交通、醫療、教育等,能夠提供便利的生活條件。”王鵬表示。

張玥進一步指出,中國擁有14億人口,消費市場規模巨大,對全球投資者具有強大吸引力。我國政府還對外資企業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土地使用政策等。文化魅力也是吸引力所在,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吸引了無數外國人前來探尋。

多種吸引力之下,在華常住外國人能否在2024年迎來全面恢復?王鵬認爲,是否能恢復至2019年的100%尚不確定,因爲這取決於多種因素,如全球疫情控制情況、國際旅行限制的放鬆程度以及我國經濟復甦的速度等。

張玥同樣表示,國內外經濟環境、政策調整以及外國人來華的需求也會對恢復情況產生影響。“隨着我國疫後經濟復甦以及國家移民管理局協同有關部門實施一系列促進中外人員往來的便利措施,有望逐步接近甚至達到2019年的水平。”張玥表示。

政策已顯效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爲助力恢復,我國已出臺多項措施,尤爲值得注意的是,已有政策開始顯效。國家移民管理局外國人管理司司長毛旭於1月11日公開介紹,2023年12月1日,我國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國試行單方面免籤政策以來,截至今年1月9日,上述6國免簽入境人員共計14.7萬人次,呈現出整體上升趨勢。

目前,更多政策正在爲恢復加力。1月11日,國新辦就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長劉海濤在會上介紹,即日起,對急需來華從事商貿合作、訪問交流、投資創業、探望親屬以及處理私人事務等非外交、公務活動的外籍人員,來不及在境外辦妥簽證的,可憑邀請函件等相關證明材料向口岸簽證機關申辦口岸簽證後入境。在華外籍人員因正當合理事由需多次出入境的,可憑邀請函件等相關證明材料,向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申請換髮多次入境有效簽證。

同時,據劉海濤介紹,在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大興機場、上海浦東機場、杭州蕭山機場、廈門高崎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成都天府機場、西安咸陽機場9個國際機場推行24小時直接過境旅客免辦邊檢手續。對於持24小時內國際聯程機票,經上述任一機場過境前往第三國或地區的出入境旅客,可免辦邊檢手續,直接免簽過境。

“中國始終致力於推進經濟全球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以更好惠及各國人民。爲適應當前國際經貿活動高效、快捷交流交往,特別是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發展趨勢,移民管理機構持續優化外籍人員入出境和停居留政策環境,積極推動各國人員順暢便捷跨境流動。”劉海濤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