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呂文琦

近日,北京的王先生在銀行裏有一筆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剛剛到期,在對比了市場上的理財途徑後,他選擇把錢存進一款分紅型增額壽險中。

“我喜歡保本保息的低風險理財,但是近些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一直在走低,我擔心下一個五年後連2%的利率都沒有了。而分紅險的收益拉長看很不錯,所以我不想再費心,直接把錢放進保險了。”王先生向界面新聞表示。

隨着2023年末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存款利率再一次下調,市場上3年期和5年期的定存利率已跌至2%附近,1年期定存則徘徊在1.5%左右。

存款利率的下降引發不少人的利率焦慮,爲資金尋求更好保值增值途徑成爲“王先生”們的理財關鍵詞,有着2.5%-3%利率的儲蓄險產品成爲不少人“挪儲”的目的地。

與存款相比,以分紅險、增額終身壽險、萬能險三種產品形態爲主打的儲蓄險在收益上究竟表現如何?它們是否是低風險投資者的最佳選擇?

部分萬能險結算利率達4%,未來仍有調低壓力

自去年7月底儲蓄險預定利率換檔後,目前年金險產品預定利率爲3%,分紅險最低保證利率不超過2.5%,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不能高於2%。

不過,界面新聞在走訪中發現,除了年金險的收益固定之外,多數分紅險和萬能險向客戶演示的收益都在3%以上。

明亞保險經紀人Polly向界面新聞介紹,因爲分紅險除了2.5%的保底利率外,還有一部分浮動的收益,這部分收益和保險公司的投資水平息息相關,一些保險公司投資能力強會帶動分紅險的整體收益達到4%。

以一款熱賣的合資險企分紅型增額終身壽險爲例,年繳10萬元,繳費期5年。在5年時實現回本,單利爲0.1%,在15年時單利爲3.92%,內部收益率(IRR)爲3.21%,高於增額終身壽3%的預定利率。

1月正值保險“開門紅”,不少銀行也在銷售短交快返的理財險。

界面新聞實地走訪北京市幾家銀行發現,在銀行理財經理推薦的產品中,躉交5年期的分紅型和萬能險成爲主流,並且中小型險企演示的預期收益高於大型險企。其中,分紅型保險保底利率在2%-2.5%之間,預期收益率在3.5%-4%;萬能險的保底利率2%,結算利率在3.6%-3.8%,亦有少量產品的結算利率在4%左右的水平。

但是在分紅險的保單中一定會看到“保單的紅利水平是不保證的,在某些年度紅利可能爲零”等提示。

2023年,60家保險公司首次公佈了近2000款分紅產品的分紅實現率,70%左右的產品可實現100%以上的分紅實現率。但由於歷史原因、計算方式調整等差異,部分頭部險企如中國人壽、新華人壽出現了分紅實現率在80%或以下。

萬能險也面臨結算利率進一步調低的壓力。界面新聞從業內獲悉,多家人身險公司得到窗口指導,要求自2024年1月起,各險企萬能險結算利率不得超過4%;6月開始不得超過3.8%。

有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指出,隨着市場利率下行和保險公司投資壓力增大,未來萬能險結算利率仍有一定的調降空間,不僅結算利率下降,保底利率也會進一步下降。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保險資金的年化財務收益率爲2.92%,年化綜合收益率爲3.28%;人身險公司年化財務收益率2.93%,年化綜合收益率3.32%

東吳證券非銀分析師葛玉翔認爲,此次國有大行降息對壓降2024年負債成本的作用很明顯,也打開了明年年初LPR下調的空間。若後續LPR持續調降,或將打開2024年一年期以上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

儲蓄險需5年+才能回本,提前支取有虧損風險

儘管壽險產品利率輪番下降,但與其他理財方式相比仍具有吸引力。

國聯證券分析師曾廣榮指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保險產品的收益率優於銀行定期存款。增額終身壽險等保險產品憑藉其保本保息且收益率相對較高等優勢,有望受到更多客戶青睞。

國泰君安非銀分析師劉欣琦認爲,銀行降息背景下預計居民對收益更確定的保險儲蓄需求較爲旺盛。葛玉翔亦認爲,低利率環境下,保險保本優勢依舊突出。在定期存款利率調整後,對年金、增額終身壽險等儲蓄型業務提振力度較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儲蓄險都存在早期收益較低,需要封閉5年甚至更久才能回本。

根據理財經理提供的儲蓄險利益演示,如果在猶豫期內退保,可以拿回所有已交金額;如果過了猶豫期後選擇退保,增額終身壽險首年能拿回的錢僅爲已交保費的54%,6年期分紅型兩全險略高,首年退保可以拿回已交保費的79%。6年期分紅型兩全險的現金價值可以在第四年和本金持平,增額終身壽險則是在第五年追平本金。

北京聯合大學保險系講師楊澤雲向界面新聞表示,增額終身壽險作爲一種穩健的長期型產品,一般所說的複利並不會在短期內實現。當將時間拉長至十幾年甚至更久,後期收益相對可觀。

楊澤雲也提醒消費者,因爲保險銷售後需要向渠道和人員支付一定的費用,扣除這些費用後,保險前期退保所能獲得的退保費是少於本金的。如果消費者在前期選擇退保,本金會有40%甚至更多的損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