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舒曉婷 北京報道

1月15日至19日,以“重建信任”爲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在瑞士達沃斯舉行。全球經濟是此次論壇聚焦的熱點話題之一。

1月19日,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Ngozi Okonjo – Iweala)在年會“全球經濟展望”小組討論中表示,經濟可能正在走向正常化。同時,她也指出,地緣政治衝突、紅海局勢以及世界各地的選舉等不確定因素使預測變得困難。

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將目前的經濟形勢描述爲“新常態”。 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同一個小組會議上,他表示:“展望未來幾年將會發生的事情,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新常態。”

“想想人工智能的競賽……想想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未來幾年我們將不得不應對的分裂威脅。疫情後債務水平上升,能源價格上漲,縮減了我們爲轉型融資的財政空間……全球經濟的增長前景非常渺茫,”林德納補充道。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小組討論中預計,經濟不會在2024年恢復“正常”,儘管過去12個月的某些數據保持平衡。她指出,2023年消費、貿易和通脹開始走向正常化。“世界各地的消費仍然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但我們從中受益的‘順風’正在逐漸消退。”拉加德補充,由於就業市場變得不那麼緊張,消費者儲蓄減少,消費疲軟。

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看來,2024年是全球經濟能否實現“軟着陸”的關鍵年份。他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大多數經濟體,未來發展主要面臨以下挑戰:一是高利率環境下資本跨境流動對國內經濟造成的擾動;二是高債務帶來的債務風險壓力以及對全球總需求造成約束;三是全球地緣政治動盪,加大全球供應鏈壓力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

武漢大學美國加拿大經濟研究所、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胡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目前形勢來看,全球普遍的緊縮貨幣政策在短期內“轉向”會非常謹慎。對於各國而言,要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長期目標,需要依託財政政策等其他經濟政策與貨幣政策相配合,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比如,加大對未來科技研發、綠色低碳發展、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支持。

在沙特阿拉伯財政大臣穆罕默德·賈丹(Mohammed Al-Jadaan)看來,結構改革對各國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他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指出,財政改革可能是最關鍵、也是最被忽視的領域,如何解決破碎的社會體系、老齡化社會、氣候變化和人工智能風險將是關鍵因素。如果不在公共部門採取相應措施,發展中國家將成爲最大的受害者。

(作者:舒曉婷 編輯:李瑩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