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時報·e公司

e公司訊,1月19日,中期協公佈《2023年12月期貨公司總體及分轄區經營情況》(下稱“報告”),期貨業去年全年的經營數據也隨之揭曉。數據顯示,儘管全國期貨公司核心經營指標出現了一定幅度下滑,但市場交易規模同比仍有明顯增長。去年1~12月,全國期貨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00.9億元,同比下滑0.17%;手續費收入234.65億元,同比下降4.85%;營業利潤130.36億元,同比下降7.75%;淨利潤爲99.03億元,同比也有所下滑,降幅爲9.88%,這是繼2022年後行業連續第二年出現淨利潤下降。

證券時報記者 金凌

1月19日,中期協公佈《2023年12月期貨公司總體及分轄區經營情況》(下稱“報告”),期貨業去年全年的經營數據也隨之揭曉。

數據顯示,儘管全國期貨公司核心經營指標出現了一定幅度下滑,但市場交易規模同比仍有明顯增長。

去年淨利99億元

上述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國共有150家期貨公司,分佈在29個轄區;2023年12月交易額48.02萬億元,交易量7.18億手,營業收入48.56億元,淨利潤11.08億元。

至此,期貨行業去年全年的幾項關鍵指標也浮出水面。去年1~12月,全國期貨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00.9億元,同比下滑0.17%;手續費收入234.65億元,同比下降4.85%;營業利潤130.36億元,同比下降7.75%;淨利潤爲99.03億元,同比也有所下滑,降幅爲9.88%,這是繼2022年後行業連續第二年出現淨利潤下降。

此外,市場非常關注的全國期貨公司客戶權益,去年底爲1.42萬億元,較前月略有增長,從全年看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同比去年下跌3.92%。去年7月底,期貨客戶權益創出1.63萬億元的歷史最高水平,但此後3個月連續下跌,10月底最低曾跌至1.41萬億元。

值得提及的是,期貨公司的註冊資本和淨資本同比仍有小幅增長。截至去年12月末,全國期貨公司合計註冊資本1157.08億元,同比增長3.03%;淨資本1235.52億元,同比增長5.83%。

中期協的報告分析統計範圍僅爲期貨公司母公司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不包含各類子公司(如資產管理公司、風險管理公司、香港公司等境內外子公司報表數據)。

交易量同比繼續增長

中期協最新統計資料表明,以單邊計算,2023年12月全國期貨交易市場成交量爲6.91億手,成交額爲48.0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8%、0.08%,環比分別下降12.58%、12.49%。2023年1~12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爲85.01億手,累計成交額爲568.5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60%、6.28%。

分交易所看,鄭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量增長勢頭最猛,去年1~12月累計成交量爲35.33億手,累計成交額爲128.4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35%、32.58%,分別佔全國市場的41.56%、22.59%。

另據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去年11月末,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管業務規模爲2833.29億元,在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規模中佔比2.23%。而在2022年底,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管業務規模爲3147.06億元。

上市期貨公司表現分化

雖然受制於整體市場和行業本身調整的壓力,A股上市期貨公司的股價表現卻有所分化,總體看優於大市。

其中,南華期貨表現最爲突出,去年股價漲幅達到32.46%。瑞達期貨緊隨其後,去年漲幅爲13.49%。另外兩家A股期貨公司——永安期貨弘業期貨,去年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近日,部分商品期貨交易所下發了最新交易手續費減收方案,引起業內高度關注。

興業證券研報認爲,短期手續費減收方案調整,可能導致期貨行業交易活躍度下降,中長期有利於行業格局優化和市場穩定。短期來看,由於量化交易極大助力了成交規模增長,高頻量化策略的退出或將導致行業交易活躍度和流動性的下降。但從中長期來看,一方面,目前絕大多數中小期貨公司的收入高度依賴交易所手續費返還,同時由於客戶體量較小,高頻交易對其成交規模貢獻巨大,此次調整將帶來期貨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未來過度依賴高頻交易賺取手續費的期貨公司將加速出清,利好收入結構較爲多元化的頭部期貨公司,行業格局或將進一步走向集中;另一方面,量化交易退出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場波動性,有利於期貨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