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4名主要高層有華爲工作經歷,中國BMS市場排名第四,經營業績高速增長,力高(山東)新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高新能”)衝擊A股IPO似乎是底氣十足,但要想順利過關,絕非易事。

本次IPO,力高新能打算募資7.35億元,進行擴產、研發中心建設等。然而,公司產能利用率僅在60%左右,大舉擴產,產能是否會閒置?

力高新能的控股股東煙臺攬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煙臺攬峯”),2023年12月4日更名前爲合肥攬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合肥攬峯”),是公司員工持股平臺,其獲授股權價格低至不足1分錢,同期外部入股價格超過26元/股。市場質疑這期間存在利益輸送行爲。

A股公司國軒高科一直爲力高新能第一大客戶,2023年上半年,爲公司貢獻超過60%的銷售收入。高度依賴大客戶,風險何解?

股權價格異常大幅波動

力高新能累計增資12次,股權轉讓10次,增資、轉讓價格波動較大,且存在相近時間股權轉讓與增資價格差異較大、同次增資/轉讓價格不同等情況。

力高新能有22名股東,其中,21名機構股東,部分股東突擊入股。

根據招股書,2022年7月、10月、12月,力高新能相繼吸納新股東。具體爲,2022年7月,深圳騰逸、深圳霄雲通過股權受讓,分別獲得公司77.1539萬股、137.15萬股,轉讓價格分別爲23.33元/股、24.79元/股,同期轉讓價格存在差異。

2022年10月、12月,中石化資本、萬華電池對力高新能進行增資,分別獲得271.1542萬股、165.3137萬股,增資間隔僅一個月,價格差別較大,分別爲44.26元/股、50.41元/股。

萬華電池增資,較5個月前的股權轉讓價格竟然翻了1.16倍。

“價格波動大”,在力高新能身上並不罕見。2017年5月至7月,楊浩生、何廣生等原始股東將力高新能合計79.5%股權轉讓給合肥攬峯,轉讓價格在0.76元/股至10元/股區間,其中,合肥安捷納、楊浩生對合肥攬峯的股權轉讓價格爲1元/股、0.76元/股,其他股東對合肥攬峯的股權轉讓價格爲6元/股左右。價格波動極大,異常明顯。

而在收購力高新能股權後不久,合肥攬峯就將所持部分股份高價轉讓。2017年9月,合肥攬峯將其持有的力高新能24.57%股權轉讓給深圳樸素、賽一博贏、嘉興霄源、深圳策馬等外部投資者,轉讓價格爲23.33元/股。2017年12月,力高新能引入外部投資者,海通興泰、無錫雲暉通過增資方式入股,增資價格爲38.77元/股。

短期內,力高新能股權轉讓價格及增資價格漲幅較大,讓人不解。

這一異常現象引起了深交所關注,要求公司解釋其中的原因和合理性,是否存在利益輸送行爲。

力高新能在回覆函中稱,基於當時力高有限的實際狀況、原股東持股成本等因素,協商確定股權收購價格。

作爲力高新能控股股東的合肥攬峯,是核心員工持股平臺,其中,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王翰超出資比例59%;董事、副總經理劉峯出資比例20%;董事、總經理王雲出資比例10%;董事、副總經理何蘇出資比例5%;員工、前任董事劉勇出資比例5%;普通合夥人深圳市攬峯無線科技有限公司出資比例1%,其爲實際控制人獨資企業。其中,王翰超、劉峯、王雲、何蘇均有華爲工作經歷。

力高新能曾對合肥攬峯進行股權激勵,員工入股成本僅爲0.0098元/股。同期,外部投資者入股價格爲26.36元/股。這期間的差額,確認股份支付費用總額7340.36萬元,分攤至2024年底。2020年至2022年,公司確認股份支付費用均爲1420.71萬元,2023年1—6月,確認股份支付費用710.36萬元。

這一異常現象,也被質疑爲利益輸送。

關聯方曾佔資千萬

力高新能存在內部治理問題,也備受市場關注。

2019年,力高新能控股股東合肥攬峯曾被稅務部門追繳稅款。

根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合肥市稅務局第三稽查局對合肥攬峯進行了稅務檢查,並於2023年1月12日出具《稅務處理決定書》,認定合肥攬峯存在 2017年未申報股權轉讓應納稅所得額等違法行爲,決定追繳合肥攬峯2017年個人所得稅2840.79萬元、2017年度印花稅12.30萬元,要求合肥攬峯補釦補繳個人所得稅12萬元,並對合肥攬峯少繳納的稅款自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截至2023年3月31日,合肥攬峯已按相關確認文件要求補繳了相關稅款,並繳清了滯納金。

控股股東的稅務違法行爲,對力高新能本次IPO會否產生不利影響?

力高新能稱,合肥攬峯雖存在未及時申報納稅等稅務違法行爲,但相關行爲發生在報告期外,合肥攬峯未因此受到行政處罰,主管稅務機關亦確認合肥攬峯相關行爲不屬於重大稅務違法行爲。因此,合肥攬峯前述違法行爲不屬於重大違法行爲,不會對本次發行構成實質性法律障礙。

除了控股股東合肥攬峯稅務違法外,力高新能還存在關聯方佔用公司資金問題。

2020年9月30日,力高新能收到日照銀行煙臺分行“信保貸”貸款1000萬元,並將其以貨款方式轉至力高半導體(實際控制人王翰超控制的企業,現已註銷),力高半導體於2020年10月12日、2020年11月30日各轉回500萬元至力高新能。該筆貸款已於 2021年9月9日償還完畢。

力高新能稱,關聯方力高半導體佔用了公司資金,但資金佔用時間較短,且上述款項均已歸還。

力高新能還存在轉貸行爲。2021年9月27日,力高新能收到日照銀行煙臺分行“信保貸”貸款990萬元,當年9月30日以貨款方式全部轉入合肥力高,合肥力高於2021年9月30日、2021年10月15日分別轉回590萬元、200萬元至力高新能,該筆貸款於2022年8月4日償還完畢。

力高新能還通過關鍵崗位人員進行大額取現。2020—2022年,力高新能通過關鍵崗位人員進行大額取現,並使用現金支付員工獎金、購買業務招待用品以及歸還實際控制人借款的情形,涉及金額分別爲228.05萬元、1070.43萬元、677.63萬元。公司稱,上述違規行爲已經規範,相關人員已經補繳了個人所得稅。

行業排名第四市佔率僅6.7%

力高新能的發展前景如何,也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力高新能專注於新能源汽車電子和儲能,集產品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爲一體,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BMS產品爲主、儲能和其他汽車電子產品爲輔的產品體系,是國內最大的第三方BMS提供商。

數據顯示,2022年,力高新能BMS裝機量排名行業第4名,僅次於比亞迪寧德時代特斯拉,但其份額僅爲6.7%。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前三名的市場份額合計超過50%,其中,比亞迪以26.4%的市場份額居首。

近幾年,力高新能業績高速增長。2021年、2022年,公司實現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爲0.15億元、0.90億元,同比增長151.46%、492.47%。這樣的業績,是公司衝擊IPO的底氣。

整車廠商是中國BMS市場的主要參與者,2022年裝機規模佔比達到48%,主要與目前整車廠商紛紛自研電池相關。

BMS作爲電池系統的“大腦”,與動力電池、整車控制系統共同構成了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是銜接電池組、整車系統和電機的重要紐帶。

由於BMS的重要性,以及出於降本的考慮,更好地推動軟硬件結合,提升電池系統整體表現,整車廠和電池廠均有自研自產BMS產品的意向。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統計數據,2020年至2022年,第三方BMS廠商的市場份額呈逐年下滑,分別爲31%、27%、22%。

那麼,在這種形勢下,力高新能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發展前景呢?

本次IPO,力高新能計劃募資7.35億元,其中,2.58億元募資用於新能源汽車電池控制系統研發及智能製造中心項目建設,2.77億元用於技術研發中心升級項目建設,還有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2021年至2023年1—6月,力高新能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爲30.68%、66.10%、59.66%,對應的產銷率爲97.41%、93.06%、92.21%。

產能利用率不到70%,力高新能大幅擴產,未來新增產能如何消化?

力高新能的客戶集中度偏高。2020年至2023年1—6月,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爲75.82%、75.30%、65.28%、88.42%。

國軒高科一直爲公司第一大客戶,2023年1—6月,公司對國軒高科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爲61.55%,存在大客戶依賴現象。

第三方BMS廠商的市場空間有限,高度依賴大客戶,產能利用率不高仍然大舉擴產,力高新能需要警惕產能過剩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