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晓求

2023年,中国GDP获得了5.2%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闪亮的数字,表示中国经济在恢复。但是,市场没有给予相应的回应,这也让我很困惑。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价值。中国资本市场是实现中央提出的金融强国的重要载体。金融强国内涵非常丰富,但是从理论逻辑的角度看,承载着中国实现金融强国梦想的主要载体是资本市场。如果资本市场不发展,金融强国目标的实现就要大打折扣。

资本市场在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中,起到枢纽作用。资本市场不仅拥有融资功能,还有更重要的功能,比如财富管理和投资功能,为社会提供多样化资产配置的功能。

资本市场是存量财富的储备与成长机制,也是通过信息流合理引导资本流动的机制,同时,它具有孵化高科技企业,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迭代的重要作用,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深刻理解常识,才能深刻理解市场

市场投资者不是慈善家,不是哪个企业缺钱就给谁。从长期来看,如果资本市场达不到收益预期,就会沦落为投机的市场。所以,观念转型、功能转型,非常重要。

我们对金融和风险的理解都是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非常落后。比如,认为股票上涨是风险,下跌是风险的释放,如果是这样的理解,市场出了现在这种状况就会被漠视。从金融角度看,股票上涨反映出社会有强大的信心,反映出社会的正向预期,是十分积极的信号,比其他任何指标都来得真实。

应该看到,当前资本市场发展出了状况,这不完全是监管部门的责任,必须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通常来说,监管部门很难做出超出其职能范围的事情,不过在必要的时刻也需要作出一些大胆的举措来稳定市场。比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主要职责是监管,在美国资本市场出现巨大动荡时,美联储就会出手。

2021年美股出现了四次熔断继而开始出现金融危机,关键时刻,美联储打破常规,迅速介入,这种颠覆教科书定义的举动恢复了美国市场信心,稳定了市场。在最关键的时刻,重要的金融部门一定要果断、坚决,维护市场的稳定性。

现在市场到了比较关键的时候,需要各方努力。投资者要有信心,不要恐慌;管理部门,特别是金融综合管理部门如央行需要关注市场的稳定性,高层部门要协调各部门出手稳定局势。

目前中国社会秩序是稳定的,经济也处在复苏阶段,但市场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从深层次原因看,是对市场的认识不足、不准确,具体来看,是一系列的制度、政策、规则有漏洞和缺陷。

面对这种状况,虽然我现在还不敢用危机这个词,但是的确出了状况,是否有坚决、行之有效、能稳定执行的措施很重要。

我们要直视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恢复投资者信心。现在调整一些长期制度固然重要,但并不会立即见效。就像一个流血的病人,暂时还来不及考虑他得病的原因,必须先把血止住。

恢复信心、稳住市场

恢复信心,稳住市场,就是“止血”,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具体怎么做,主要有两点。

首先,面对当前资本市场的状况,我还是要呼吁暂缓IPO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从目前实践看,是有不足的,这些不足是形成今天市场状况的重要原因。

注册制的成功,至少需要三个前提:1.发行人信息披露的法定义务;2.严刑峻法;3.中介机构的公允性。发行人信息披露的法定义务和严刑峻法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对信息的虚假披露有严格的惩罚,让发行人不敢再犯,才能规范发行人法定信息及时完整地披露。

2001年,SEC对安然公司给出了非常严厉的惩罚,最终安然倒闭。为什么SEC要给安然这样重的惩罚,因为在注册制IPO的环节中,合法、准确的信息披露极其重要,对于虚假信息披露要给予毁灭性的打击。

为什么中国在上市过程中有如此严重的排队现象?排队中隐含着巨大的问题,他们跃跃欲试,都想闯关,因为闯关是没有成本的。所以一旦查出虚假披露,要严惩所有的闯关者、欺诈上市者,给这些造假者、欺骗者以法律的威严,才能维护披露信息的充分、及时。

中介机构要具备公允性。不能为了区区千万服务费、承销费,不顾及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法律规定。

这些基础打好,注册制才可能成功。现在我们的注册制在这些必要条件上做得还不完善,因此暂缓IPO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市场上有部分声音不能理解IPO放缓背后的深刻意义。有人说,企业已经提交材料了,就在等IPO的钱了,否则,企业活不下去。我会告诉他们,IPO的钱是发展的钱,不是救命的钱。

其次,我们完善制度主要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注册制基础上的IPO制度的完善。法律和制度要有严厉的威慑,IPO环节的制度和法治环境要进一步规范。

第二,完善减持规则。要把IPO排队现象彻底消除,必须从完善减持制度开始。目前减持规则还处在政策阶段,我们要把它变成一种制度。除了证监会出台的《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支持适度融资需求》外,还要加上企业融资与创造利润的比例要求。

第三,融券机制要彻底改革。要统筹恢复信心的短期救济政策和长期制度改革。当前止血措施主要是暂缓IPO,统筹大资金例如央行入市干预则要越快越好。

总体而言,我对中国市场还是抱有信心的,我不相信它会一直这么下去,因为中国是要发展的,因为我们的制度是会完善的,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迫切性。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万博新经济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