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1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2024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新任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首次亮相,并向媒体介绍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相关情况。

美丽中国建设重在“行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前一段时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如何理解美丽中国建设这个目标图景?

对此,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孙守亮表示,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对《意见》进行概括,即“新图景、新格局、新起点、新担当”。

第一,描绘了“新图景”。从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到目标愿景、再到蓝图、再到部署,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路线图、施工图、任务书和责任状,不仅真真切切能看得见,而且能实实在在抓得住、落得下。

《意见》作出三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就是到2027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展望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很显然,这是面向强国目标、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孙守亮表示,这是一步一个台阶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久久为功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路线图。

第二,构建了“新格局”。《意见》明确,要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这要求我们的工作与时俱进,要做到看得更广、谋得更深、想得更透、落得更实。这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施工图。”孙守亮说。

第三,标定了“新起点”。“回顾这些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续加强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研究美丽中国建设指标体系。”孙守亮强调。

第四,彰显了“新担当”。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系统推进。生态环境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意见》贯彻落实,发挥好职能作用,把统筹协调责任担起来,把推进实施机制建起来,把重大部署任务落下去,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唱主角、挑大梁。

孙守亮强调,美丽中国建设,重在“行动”二字,这是第一要务。再美好的蓝图没有行动就是空中楼阁。

监督帮扶发挥重要作用

裴晓菲在发布会上介绍,为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聚焦重点区域,突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达标排放监督”两项任务,协同推进“线上和线下”两个战场工作,2023年秋冬季以来,开展了8轮大气污染现场和远程监督帮扶,发现问题企业1.6万余家,推动解决涉气环境问题3.2万余个。

一是现场检查,发挥震慑作用。生态环境部抽调全国执法、监测技术骨干,每月压茬式安排2轮次现场监督帮扶,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弄虚作假、超标排放、偷排偷放、重污染天气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4254个,其中干扰自动监测、检测报告造假、伪造台账记录等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问题537个,移交司法17个,行政拘留25人,刑事拘留3人,保持从严执法的主基调。

二是线上推送,督促地方检查。通过远程推送识别线索,指导地方自查发现解决环境问题1万余个。

三是用好技术,精准识别问题。生态环境部利用卫星遥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污染源自动监测、用电监控等技术手段,融合各类数据信息,构建算法模型,精准识别问题线索,目前问题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85%以上。

监督帮扶对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估算,2023年监督帮扶共推动污染物减排约39.3万吨。

“下一步,我们将把重污染天气应对作为重中之重,持续选派业务骨干开展现场监督帮扶,督促各项措施落实落地。”裴晓菲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