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年報季的來臨,近年來熱衷於跨界併購安妮股份(002235.SZ)交出了一份怎樣的考卷?

據瞭解,過去十多年,安妮股份頻頻跨界併購,從彩票、物聯網、互聯網社交、數字營銷、版權服務、遊戲分發、遊戲虛擬幣、VR,到影視劇投資、藝術品銷售、區塊鏈等衆多領域均有佈局。

然而,安妮股份始終未能擺脫“併購後遺症”的困擾,多年來一直在盈利和虧損之間“反覆橫跳”。

1月30日,安妮股份發佈2023年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其歸母淨利潤爲-1.5億~-2.7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進一步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末至2023年1月初,安妮股份股價遭爆炒,一度連收5個漲停板,並於2023年1月12日創下當年股價高點(10.72元/股),隨後股價震盪下行。截至2024年2月21日收盤,安妮股份報5.31元/股,較2023年最高價下跌50.47%。

需注意的是,安妮股份有兩次財務造假的前科,並分別於2011年10月、2021年4月遭證監會處罰。

2023年淨利潤最高預虧2.7億元,暢元國訊併購案風波不斷

近年來,安妮股份雖然頻頻跨界併購,但其經營業績並未得到明顯改善。

財報顯示,2017—2022年,安妮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爲6.58億元、7.15億元、4.33億元、3.35億元、3.94億元、3.61億元,整體呈下滑態勢;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65億元、0.76億元、0.24億元、-6.23億元、0.23億元、-1.38億元,波動極大。

據1月30日披露的業績預告,2023年,安妮股份的歸母淨利潤預計爲-1.5億~-2.7億元,虧損額較2022年有所加大。

對此,安妮股份在業績預告公告中解釋稱,公司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有:受市場影響,銷售費用等增加;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及預計負債。

最新三季報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安妮股份的銷售費用爲2121.9萬元,同比增長9.69%;信用減值損失爲2571.1萬元,同比增長4.62倍,主要是前三季度新增單項計提減值損失所致。

據瞭解,安妮股份上述大額信用減值計提或與一則收購案引起的重大訴訟有關。

2023年12月29日,安妮股份披露一則《關於重大訴訟的公告》,公告顯示,該項訴訟涉案金額達1.42億元。

據公告,2015年12月,安妮股份與楊超、雷建、陳兆濱、魯武英、江勇、毛智才簽署《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協議》及其補充協議。依據協議約定,在業績補償期屆滿後,因業績補償期內既存的事實導致北京暢元國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暢元國訊”)出現訴訟、任何債務、或有債務、應付稅款、行政處罰、違約責任、侵權責任及其他責任或損失,且上述事項未在暢元國訊業績補償期屆滿時的財務報表上體現,上述六人應作爲連帶責任方向安妮股份作出全額補償。

截至2023年12月29日,暢元國訊業績對賭期合計約有1.42億元的應收賬款無法回收,從而造成損失。對此,安妮股份向法院起訴上述六人,請求判令六人向安妮股份全額補償損失1.42億元。截至公告發布日,該案件已獲法院受理,一審尚未開庭。

時代商學院查閱資料發現,暢元國訊成立於2004年,主要業務爲基於DCI(數字版權唯一標識符)體系開展的互聯網版權認證保護、版權代理服務、版權維權、版權交易、版權分發、IP孵化和增值服務等。2016年,安妮股份以不超過11.38億元的價格收購暢元國訊100%的股權,以謀求轉型。

根據上述協議,上述六人(即暢元國訊的原股東)彼時承諾暢元國訊在2016—2018年實現的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不低於7600萬元、1億元、1.3億元。然而,暢元國訊僅在2016年完成了業績承諾,在2017年和2018年皆未完成業績承諾。

由此,2017年和2018年,楊超、雷建等六名暢元國訊原股東進行了相應的業績補償。

此後,暢元國訊上述原股東與安妮股份仍糾葛不斷。公告顯示,2022年4月,安妮股份被雷建起訴,雷建請求法院判決安妮股份賠償1億元,原因是安妮股份惡意阻止暢元國訊完成約定的業績對賭。不過隨後不久,2022年5月,該案件以撤訴收場。

互聯網版權業務收縮,募投項目兩度延期

在上述併購案中,暢元國訊的數字內容版權業務被安妮股份寄予厚望。

在2016年年報中,安妮股份表示,2016年,公司通過收購暢元國訊將業務由商務信息用紙向互聯網版權服務業務延伸,並計劃加大對互聯網版權服務業務投入,打造權威的互聯網版權服務平臺。未來,隨着公司版權大數據項目的逐步落地,版權服務將成爲公司的核心業務。

彼時,安妮股份通過定增募集10億元配套資金,其中8.6億元用於版權大數據項目建設。

2017年3月28日,作爲數字內容版權確權服務的平臺,安妮股份重金投入的“版權家”正式上線,該平臺可以爲版權原創者提供版權梳理、版權登記、版權預警、版權監測、版權取證、版權和解、版權訴訟等一系列服務。

需注意的是,在2016年高調宣佈跨界進軍互聯網版權領域後,安妮股份通過定增募資8.6億元建設的版權大數據項目卻遲遲不見落地,該募投項目一再延期,甚至縮減投資規模。

2019年12月,安妮股份審議通過《關於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延期的議案》,宣佈將版權大數據平臺項目的建設期延長到2021年12月31日。

兩年後,2021年12月,安妮股份審議通過《關於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延期、投資金額調整並將剩餘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將版權大數據平臺項目的實施期限延長到2023年12月31日,同時,將項目投資總額調整至6.98億元,剩餘資金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對此,安妮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調整募投項目的投資規模及週期,是基於不斷變化的數字版權產業的市場環境、經濟形勢、用戶需求作出的選擇,且行業仍處於培育成長期,公司爲合理降低投資風險,出於審慎考慮和維護投資者利益出發,結合宏觀經濟波動、國家政策調整等外部因素作出判斷,對版權大數據平臺建設項目的相關規劃進行適當調整,契合公司整體戰略規劃佈局。

此外,在財務方面,切入互聯網版權服務領域並未給安妮股份帶來豐厚的回報。

財報顯示,安妮股份的互聯網版權服務包括版權技術與保護、版權交易與增值兩大業務。

2017—2022年,安妮股份的版權技術與保護業務收入分別爲0.14億元、0.3億元、0.28億元、0.18億元、0.17億元、0.1億元。在暢元國訊業績承諾期結束後,該業務就開始走下坡路,收入呈逐年下滑態勢。

2017—2021年,安妮股份的版權交易與增值業務收入分別爲0.57億元、1.06億元、0.69億元、0.06億元、0.12億元,同樣在暢元國訊業績承諾期結束後快速萎縮。2021年後的各年年報中,安妮股份不再披露該業務的具體收入數據。

兩度財務造假被罰,募資超23億元僅分紅6075萬元

2024年2月4日,證監會官網發文稱,依法從嚴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信息披露違法行爲。

對投資者而言,頻頻跨界併購的安妮股份並不是一家恪守規矩的企業。公開資料顯示,上市至今,安妮股份已兩度因財務造假被罰。

第一次財務造假髮生在安妮股份上市當年。2008年5月,安妮股份正式登陸深交所中小板,募資2.7億元。

2010年2月,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安妮股份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次年9月,安妮股份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據公告,經查明,安妮股份在2008年虛增營業收入6900.77萬元,虛增營業成本5291.63萬元,虛增利潤1609.13萬元。依據相關規定,證監會對安妮股份給予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對時任董事長張傑、時任總經理林旭曦、時任副總經理張慧、時任財務總監楊秦濤均給予警告,並分別處罰款10萬元、20萬元、3萬元、10萬元。

然而,安妮股份的財務造假步伐並未就此停止。

2021年,安妮股份再曝財務造假行爲。當年4月2日,安妮股份收到廈門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告顯示,經證監會查明,因子公司微夢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夢想”)虛構交易及銷售收入,安妮股份2015年虛增營業收入1065.96萬元,虛增利潤總額876.22萬元,虛增的利潤總額佔安妮股份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爲31.89%。

對此,依據相關規定,廈門證監局對安妮股份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罰款30萬元;對時任安妮股份董事長兼代總經理張傑、時任安妮股份財務總監許志強、時任安妮股份監事李昌儒、時任微夢想董事及原實控人韓燕東、時任微夢想總經理蒙欣均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罰款10萬元、6萬元、3萬元、30萬元、30萬元。

財務造假被“坐實”後,安妮股份也引來了衆多投資人的不滿和索賠,多次被起訴至法院要求其賠償因虛假陳述造成的各類損失。

2023年三季報顯示,截至當年9月末,安妮股份涉案金額超200萬元的司法案件共有7起,涉案總金額約爲4.54億元。其中,安妮股份作爲被告、案由爲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的涉案金額爲3.1億元,案件進展爲一審中。

另外,據Wind數據統計,2008年上市至今,安妮股份從A股直接募資合計23.74億元,但僅實施兩次現金分紅,合計分紅金額爲6075萬元。同期,安妮股份淨利潤累計爲-9.83億元。

1月29日,就重大訴訟、募投項目延期、業績下滑等問題,時代商學院向安妮股份發函詢問,但截至發稿,對方仍未作回覆。

(文章來源:時代週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