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力量依然佔據上風。

超預期大幅降息對股債匯等市場影響備受關注。“利好兌現”加上股債“蹺蹺板”效應隨權益市場回暖生變,市場關注債牛會否技術性轉向。

不過從消息發佈後債市反應來看,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幅度均超過2BP,多頭力量依然佔據上風。

2月20日,龍年首次降息靴子落地,1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維持3.45%不變,5年期以上LPR下降25個基點降至3.95%,爲史上最大降幅。

當日,10年期國債活躍券23付息國債26收益率下行2.75BP,30年期國債活躍券23付息國債23收益率下行2.6BP。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則出現V形反轉。到了21日,長端及超長端國債收益率向上小幅波動,10年期國債活躍券、3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均上行0.15BP,前者收盤報2.409%,後者報2.5975%。當日,5年期、10年期、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均小幅上漲。

相比歷史降息後債市反應,20日長期和超長期國債收益率下行幅度相對較大。此前國債收益率降幅超過2BP的降息時點是去年8月,天風證券固收分析師孫彬彬認爲,當時是因爲LPR非對稱下降且幅度較小,市場對後續寬信用力度預期發生變化。

有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着去年來我國非對稱調整增多,政策利率變化對債市的影響邏輯也發生變化。此次降息後債市沒有看到明顯止盈情緒,除了寬貨幣預期仍在,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資產荒格局還在持續,降息後債券相較貸款的性價比進一步凸顯。

此次利率調整的特點是,長短端非對稱、MLF(中期借貸便利)及LPR非對稱調整,這也被業內視爲我國貨幣政策及其傳導機制更加靈活的體現。回顧來看,2023年8月已經出現過政策利率非對稱調整,當月MLF下調15BP、逆回購利率下調10BP,隨後1年期LPR下調10BP,5年期以上LPR繼續維持不變。

孫彬彬也認爲,除了關注利率本身,當前更要關注LPR比價效應。他指出,理論上,單獨調降LPR對債市存在兩方面影響,一方面激發融資需求、寬信用,對債市是利空;另一方面則是比價效應的利多,因爲貸款利率(尤其是中長期貸款利率)下調後,投資債券的性價比進一步凸顯,帶動中長期限的債市利率中樞下移。當下的市場反應說明,比價效應發揮的影響更大。

2021年以來,本輪寬鬆週期中1年期LPR下調共計40BP,5年期以上LPR累計下調70BP。“但在經濟承壓階段,比價效應的影響也異於往常。從數據來看,2018年以來LPR乃至於房貸利率等指標滯後於債市利率。”孫彬彬認爲,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市場期待更強力的穩增長工具。

“債市走勢取決於更高層面的進一步表態,以及寬財政等其他工具的積極運用,和地產數據和社融信貸的交叉驗證。”孫彬彬認爲,在市場預期偏弱的情況下,僅LPR超預期調整不足以改變債市交易邏輯。

廣發證券固收分析師劉鬱也在研報中表示,考慮到一季度通常是銀行金融市場部門的集中配置期,長端、超長端利率債相對性價比提升或成爲多頭情緒的催化劑。

從政策預期和干擾因素來看,LPR降息落地後,實體經濟融資壓力進一步緩釋,不少機構認爲一季度逆回購和MLF調降的概率可能有所下降。不過劉鬱指出,若短期內基本面數據反覆,不排除後續逆回購和MLF利率也存在超預期下調的可能性,屆時債市行情可能仍是從長端到短端。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則認爲,考慮到今年全球貨幣政策轉松是大概率事件,二季度仍然有進一步調降政策利率的可能性。

對於當前需要關注的干擾因素,劉鬱提到,一方面,自12月收益率重啓下行以來,長端品種的“高價籌碼”主要集中在交易盤,趨同交易的背景下,利率繼續向下的幅度較難預判,並且一旦行情有變,賣出擠兌或放大利率波幅;另一方面,從短期風險來看,如果3月政府債發行上量,或對季末流動性造成衝擊。

上述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從配置角度,股市回暖可能帶來的股債“蹺蹺板”效應影響可能有限,國債利率與存單利率之間的利差是未來空間的重要觀察指標,接下來需要關注的重要時點是兩會。

國盛證券固收分析師楊業偉表示,隨着兩會臨近,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對長端利率產生影響,長端利率可能繼續保持震盪。“預計春節後到3月中,1年AAA存單有望下降至2.2%左右,而10年國債有望在2.35%~2.45%附近震盪。”楊業偉在最新研報中預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