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修復可期。

繼昨日漲停之後,2月22日,平安銀行再度微漲0.93%,全天成交金額53.08億元,創下自2022年11月以來的最高紀錄。2月份至今,平安銀行已漲超15%。

在高股息策略的帶動下,今年以來,銀行板塊連續飆升,Wind數據顯示,年內銀行指數已上漲12.83%,大幅跑贏滬深300,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中排名第二。

經過連續大漲,多家上市銀行股價已創新高,如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股價連創歷史新高;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創下2018年以來的新高。

事實上,在股票市場中,銀行股一直是比較獨特的存在。一方面,與其他行業相比,銀行板塊盈利能力較強,另一方面,此前卻伴隨着股價下跌“全員破淨”。

而在股價屢創新高的今年,銀行股能否“破淨重圓”、估值修復還尚待觀察。

被追捧的銀行股

如果僅從資本利得的角度來看,銀行股並不是投資者眼中的“好股票”,股價抑或長期低波動,抑或跌多漲少,難以實現超額收益,因此,每一次銀行股的漲停,都堪稱“歷史性事件”。

不過,今年以來,由於二級市場大幅震盪,在機構避險、低估值、低倉位等因素影響下,“低估值、高股息”的投資策略備受追捧。

易方達基金林偉斌認爲,高股息風格資產一方面受益於經濟復甦以及穩增長政策預期,另一方面其較高的股息率對應着較短的權益久期,在市場震盪區間防禦屬性較強、波動較小,能否獲得較好的收益表現。

而銀行股是典型的“低估值、高股息”品種,具有現金股息率高、分紅穩定等特點。比如,興業銀行的股息率超過7%,南京銀行、渝農商行、華夏銀行等股息率超過6%,整體股息率中值超過5%,較無風險利率的相對溢價處於歷史高位。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第一財經表示,銀行股作爲高股息板塊,是利率下行階段機構增持的主要方向,比如保險資金。另外,匯金增持銀行股,也說明了銀行股具備估值低和業績穩定增長的優勢。

在業績方面,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佈了2023年四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根據數據: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我國銀行業的利潤增速雖略有回升,不過,息差依舊處於持續下行通道,另外,資產質量保持穩健,不良率水平持續下行。

1月份以來,有9家上市銀行公佈了2023年業績快報,其中,6家實現營業收入的正增長,長沙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46%,增速最高;9家銀行實現淨利潤的正增長,其中,4家銀行實現雙位數增長,杭州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23.15%;有7家實現了不良率的下降。

有望走出“全員破淨”

事實上,在股票市場中,銀行股一直是比較有爭議的存在。銀行業儘管近年來深受淨息差下滑、不良率攀升的挑戰,但與其他行業相比,盈利能力依舊不容小覷。

2023年半年報顯示:42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淨利潤超萬億元,佔滬深A股所有上市公司淨利潤的三成以上,銀行板塊總市值超9.9萬億元,在滬深A股中佔比12.4%。

但銀行破淨問題卻非常普遍,已成常態。2023年初,九成銀行股破淨;2023年7月初,僅剩寧波銀行1家未破淨。2023年10月18日,寧波銀行宣告破淨,至此,整個銀行板塊無一倖免。截至2024年2月21日,市淨率最高的招商銀行也僅0.87倍。42家上市銀行的市淨率平均值爲0.57倍。

由於股價大面積且長期性地“破淨”,導致近年來上市銀行股頻頻觸發股價維穩機制。

1月30日,重慶銀行公告,1月2日至29日,由於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每股淨資產,進而觸發了穩定股價措施的啓動條件。這已是重慶銀行自上市以來推出的第四輪穩定股價措施。

去年,包括瑞豐銀行、齊魯銀行、廈門銀行、蘭州銀行、滬農商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均觸發了股價維穩機制,並相繼採取董事、高管或股東增持股份等措施來穩定股價。

在銀行股實現了“開門紅”之後,今年能否走出“全員破淨時代”?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鄭慶明認爲,1月信貸開門紅超預期,疊加穩增長政策陸續落地,銀行板塊預計還將有階段性催化;資本市場對銀行基本面的底部預期基本到位,不會比預期更差。儘管銀行一季報承壓,但不排除是利空落地而後迎來企穩拐點。

鄭慶明認爲,在經濟回暖信號驗證、穩增長政策強化階段,銀行板塊順週期屬性將逐步顯現。

信達證券研報也認爲,在政策預期帶動經濟預期改善的背景下,銀行作爲實體經濟復甦的重要一環,估值修復可期,有望持續實現絕對收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