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人工智能已成爲科技巨頭的必然選擇。

當前,“AI含量”已經深刻影響了科技巨頭們的排位,微軟市值超越蘋果成爲美股股王,英偉達超越谷歌和亞馬遜成爲美股市值榜“探花”,OpenAI躍升至全球第三大獨角獸,估值九個月漲兩倍。

“AI賣鏟人”英偉達的表現尤爲亮眼,上週英偉達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市值達到1.8萬億美元,成爲全球市值第四高的公司,僅次於微軟、蘋果和沙特阿美。2023年英偉達以239.02%的年度漲幅傲視羣雄,2024年(截至2月21日)再度大漲36.25%。2月21日超預期業績公佈後,2月22日美股盤前英偉達再度暴漲逾10%。

另一方面,AI的巨大影響力纔剛剛開始,除了英偉達、微軟等少數巨頭,大多數企業仍處在“燒錢買未來”的鉅額投入階段。IDC中國研究總監盧言霞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AI對企業業績的影響尚不顯著,大模型的應用目前還不成熟。一些能夠應用的細分領域,對於提升企業業績肯定是有幫助的。最終AI肯定會在一些公司的營收上反映,進而體現在資本市場表現上。

科技巨頭AI爭霸戰纔剛剛開始,未來仍充滿了懸念,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尚未塵埃落定,但可以預見的是,AI將重塑整個世界。有人歡喜有人憂

在AI熱潮火遍全球之際,科技巨頭們有人歡喜有人憂。

“AI弄潮兒”英偉達風光無限,公佈了超出預期的最新財報。在人工智能需求下,數據中心是推動英偉達業績飆升的最大動力,去年第四季度營收達到創紀錄的184億美元,強於分析師預期的172億美元,在英偉達總營收中佔比高達83%。

相比之下,傳統芯片巨頭英特爾近年來逆風不斷,在AI革命浪潮中被英偉達甩在身後,昔日霸主英特爾如今市值只有英偉達的約十分之一。英特爾也在奮起直追,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蓋爾辛格表示,在當下這個他稱之爲“芯經濟”(Siliconomy)的浪潮中,他將利用市場對AI芯片的狂熱需求來重新奪回英特爾的市場領袖地位。

蓋爾辛格預測,到2030年,英特爾將主要通過滿足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使其代工業務達到全球第二大規模,可能僅次於目前的領軍者臺積電。“某種程度上,太空競賽正在進行,對人工智能芯片的總體需求似乎在未來幾年都是無法滿足的。”

作爲生成式人工智能熱潮的“引爆者”,OpenAI也是巨大的贏家。OpenAI成立於2015年,2022年底發佈人工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一舉引爆了全球人工智能的熱潮。

今年2月,隨着OpenAI與風險投資公司Thrive Capital基本達成股票出售協議,OpenAI的估值已經提高到約800億美元。對比來看,在9個月前OpenAI完成一筆3億美元的股票出售時,公司估值還是約270億美元。

根據CB Insights數據,800億美元的估值意味着OpenAI成爲全球市值第三高的科技初創公司,僅次於字節跳動(2250億美元)和SpaceX(1500億美元)。

人工智能發展日新月異,OpenAI繼續攻城略地。2月15日,OpenAI發佈最新視頻生成模型Sora,能夠生成長達一分鐘的分辨率爲1920×1080的高質量視頻,在生成時長和生成質量上較其他現有模型和產品實現了明顯突破。Sora實現了AI+視頻場景的效果突破,通過藉助Transformer架構展現了優異的可拓展性。

在AI熱潮中,一些公司暫時領先,一些公司已經落後。隨着企業對AI的重視度越來越高,落後者後續能否迎頭趕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翰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AI是一個資本、人才、數據與算力密集型的行業,具有相關優勢的企業有希望迎頭趕上。另外,AI領域的商業化必然面臨着傳統市場準入限制,傳統產業中能夠及時響應與把握獨特渠道的企業同樣能夠在垂直領域迎頭趕上。“AI含量”決定成敗

過去一年裏,蘋果和微軟座次互換,也顯示出“AI含量”的差異對科技巨頭排位的巨大影響力。

作爲OpenAI的“金主”,微軟已經向OpenAI投資了130億美元,也成爲AI熱潮的大贏家,成功超越蘋果成爲全球股王。2023年第四季度,AI驅動下的微軟智能雲業務(包括Azure服務)收入爲258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的253億美元。2023年11月,微軟開始向企業用戶正式銷售Microsoft 365 Copilot服務,收費標準爲30美元/月,但並未披露Copilot的具體收入。

對比來看,蘋果的“AI含量”目前少得多。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今年2月表示,蘋果在AI方面花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但具體的進展將在晚些時候分享。

目前蘋果在AI熱潮中似乎反應較慢,面臨不少挑戰。楊翰方對記者分析稱,蘋果公司是實物電子產品領域的領袖企業,技術披露和發佈的方式不同於其他幾家科技股。以蘋果在產品、技術等方面的人才儲備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其內部對AI反應必然非常迅速。但是,果面臨的挑戰來自軟件部分,其長期以來搭建的操作系統與生態體系面臨着新的挑戰,當前部分科技巨頭的AI產品具有打破蘋果傳統操作系統和生態體系的能力,或許進而會影響蘋果實物電子產品的優勢。

但目前就斷言“鹿死誰手”仍爲時過早。硬件方面,去年6月,蘋果公佈了首款混合現實(MR)頭顯設備Vision Pro,這也是蘋果2015年以來首個新的產品類別,Vision Pro起售價爲3499美元(約2.5萬人民幣)。雖然Vision Pro面臨成本過高、應用生態不完善等一系列挑戰,但仍在不斷改善中,已經成爲推動未來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軟件方面,知名科技爆料人馬克·古爾曼透露,蘋果公司準備在iOS平臺編程軟件Xcode的下一次大版本更新中加入AI功能,對標微軟旗下的GitHub Copilot,後者依託的是OpenAI的GPT大模型。

對於即將推出的iOS 18,蘋果計劃將其稱爲“iPhone十六年曆史上最重大的更新之一”,iPad和Mac的新系統也將迎來一系列AI功能。蘋果正在探索的AI功能包括自動生成音樂播放列表、AI製作幻燈片、在特定應用程序內切換不同功能以及通過大語言模型支持Siri回答一些複雜的問題等。未來誰將脫穎而出?

在AI熱潮下,投資者仍需保持一絲理性,目前AI對企業業績的影響尚不顯著。

在楊翰方看來,通常科技創新都需要大量前期資金的投入,市場通常可以接受科技企業即期業績不突出。另外,互聯網相關行業通常相信先發優勢,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和用戶羣體,能夠產生顯著佔比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因此,市場通常更關注科技企業市場規模,而不是短期經營業績,當技術格局和用戶習慣穩定後,再對技術產品進行商業化,兌現業績。

楊翰方提醒,AI商業模式能否複製互聯網模式,是否存在較高用戶規模效應和用戶網絡效應,這些問題依然有待進一步觀察。當前屬於激烈競爭的初始階段,市場對技術的認可支撐估值,但在技術停滯後一年左右的時間,通常市場會缺乏耐心並迫切關注短期業績。

在狂熱過後,未來AI熱潮會不會冷卻?盧言霞認爲,這取決於大模型類AI能不能廣泛應用。如果不能廣泛、大規模應用,那可能就會冷卻。

目前僅有“AI賣鏟人”英偉達等少數公司收穫了真金白銀。英偉達首席財務官科萊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在業績公佈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目前市場對其先進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繼續“超過供應”,“構建和部署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几乎已經觸及每個行業。”

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表示,AI計算更像是能源,他認爲很多人都低估了對大量AI計算的需求,這將是未來非常重要的事,非常令人興奮。世界將需要更多芯片用於人工智能計算,這將需要全球在很多方面進行投資,超出我們的想象範圍。

除了“AI賣鏟人”英偉達,下一階段哪些公司有望從AI熱潮中獲益?盧言霞表示,AI算力廠商肯定是最先且最大受益的,下一步,訓練大模型的廠商以及基於大模型開發AI應用的廠商如果找對了賽道,也會從中獲益。

楊翰方對記者分析稱,AI產業的發展強化了人們對算力變現的共識,其長期性和規模性逐步受到市場認可。憑藉在算力領域的領先地位,英偉達已經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認可,下一階段,同類型的競品公司期待在不斷擴張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除了在服務器領域的激烈競爭外,這類企業會密切關注AI的應用領域拓展,併力爭在未來諸多細分賽道形成獨特優勢,推出輕量級、強安全、高耐用產品。

展望未來,楊翰方表示,AI熱潮會影響芯片成品的上游產業,以需求拉動相關企業業績。隨着數據和算力的擴張,AI產業的下游也已經形成技術突破的預期,推動相關智能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商用。從某種程度上,市場會將半導體行業、人工智能行業、智能製造和機器人產業等以產業鏈的視角聯繫在一起,相關企業未來都有可能受益於AI熱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