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職務調整後,近兩年的“隱祕增資”爭議當事人迎來了獲罪結局。未名醫藥2024年2月19日公告稱,近日收到刑事判決書,創始人兼前董事長潘愛華等人因利用職務便利非法佔有公司財物和挪用公司資金進行營利活動,被判構成職務侵佔罪和挪用資金罪。

判決書顯示,杭州強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強新”)判將非法佔有的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未名”)34%股權返還至未名醫藥。同時,潘愛華對廈門未名承擔返還1275萬元的責任。另據媒體報道,對潘愛華數罪併罰,執行有期徒刑13年兼100萬元罰金;李鵬飛被判決有期徒刑8年,罰金78萬元;羅順德被罰有期徒刑7年,罰金20萬元。潘愛華、羅德順和李鵬飛均堅持無罪辯護意見,已提出上訴。

從實控人或上市公司高管跌落至身陷囹圄,這背後是多年的利益糾葛和股權爭奪戰。2022年5月18日,杭州強新以約28.9 億元取得廈門未名34%股權,但該交易母公司未名醫藥的董事會未做審議,甚至未名醫藥大部分董事直至工商變更完成才知情。在未名醫藥新舊董事長交接之際,這一“隱祕增資”被視作未名醫藥股權拍賣後原董事長潘愛華的延續影響力之舉。

被選中的廈門未名爲未名醫藥核心資產,既爲未名醫藥提供大量收益,又持有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科興”)26.91%股權。潘愛華與納斯達克上市藥企科興生物(SVA.O)董事長尹衛東公開爭奪北京科興控制權更是從2016年開始,其間歷經談判科興生物私有化要約、切斷北京科興廠區電源、控訴僞造公章和簽字,要求返還公司證照、索賠……至今,潘愛華構成職務侵佔罪,對未名醫藥的控制權爭奪已經接近落下帷幕。但在未名醫藥持有廈門未名的北京科興26.91%股權,並擁有直接入局北京科興控制權資格後,未名醫藥和北京科興的新未來如何還有待觀察。

未名醫藥前董事長獲罪

判決書顯示,潘愛華、羅德順和李鵬飛因利用職務便利非法佔有公司財物和挪用公司資金進行營利活動,被判構成職務侵佔罪和挪用資金罪。法院判決追繳杭州強新非法佔有的廈門未名34%股權,返還給未名醫藥並責令潘愛華對廈門未名承擔返還1275萬元的責任。未名醫藥表示,此次判決爲一審判決,對公司本期利潤和期後利潤的影響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據媒體報道,被告人潘愛華犯職務侵佔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100萬元;犯挪用資金罪,判處其有期徒刑5年,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3年,並處罰金100萬元。被告人李鵬飛犯職務侵佔罪,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70萬元;犯僞造國家機關公文、印章罪,判處其有期徒刑2年,並處罰金5萬元;犯僞造公司印章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年,並處罰金3萬元,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8年,並處罰金78萬元。被告人羅德順犯職務侵佔罪,判處其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20萬元;犯挪用資金罪,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20萬元。

關於判決結果,據媒體報道,潘愛華、羅德順和李鵬飛均對職務侵佔和挪用資金兩罪的判決認定的事實和理由均不服,堅持無罪辯護意見,已經提出上訴。

據瞭解,潘愛華出生於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曾任未名醫藥的創始人兼董事長,2022年8月公司董事會換屆後,其職務調整爲終身創始董事長。羅德順曾任未名醫藥總裁助理、副總裁,於2022年8月接任公司執行董事長。李鵬飛曾任北京科興董事、杭州強新執行董事。從創始人到被指控“偷賣資產”,何以至此?

這一變動還需要從事件當事人潘愛華等人的參與的“隱祕增資”梳理起。在2022年5 月18日,杭州強新以科興生物股票或現金、或技術的方式出資28.9億元取得未名醫藥全資子公司廈門未名34%股權並完成工商變更。當時,未名醫藥爲廈門未名唯一股東,在廈門未名的持股比例及實際支配的股份表決權比例爲100%,而且3名董事會成員均爲未名醫藥委派。但令不少人震驚的是,未名醫藥聲明除潘愛華、羅德順、楊曉敏外,增資事件發生時的11名時任董事的剩餘8名均不知情。

2022年10月17日,未名醫藥收到深交所《關於對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被要求自查是否失去廈門未名的控制權。在對上述關注函的回覆中,未名醫藥強調,董事會未收到過杭州強新入股廈門未名相關文件,未就杭州強新入股廈門未名事宜履行過相應的審議程序,不認可杭州強新入股廈門未名。

此次入股爭議被業內視作一次威脅未名醫藥對廈門未名控制權的“隱祕增資”。從入股至完成工商變更,甚至未名醫藥的大部分董事不知情。

“隱祕增資”背後的股權爭奪戰

在“隱祕增資”事件發生時,未名醫藥正處於大規模人事變動期。未名集團創始人之一潘愛華持有的未名醫藥股權被用於質押融資,在未及時償還債務後,股權被陸續拍賣。2022年8月9日,未名醫藥在董事會中通過岳家霖出任董事長的議案,將潘愛華的職務調整爲終身創始董事長並聘任其爲公司首席科學家。僅在董事長變更三日後,關於杭州強新入股廈門未名,未名醫藥於2022年8月12日向淄博市公安局張店分局報案。潘愛華、羅德順、楊曉敏三人於2022年11月被捕入獄。

陷入爭議事件乃至牢獄之災的潘愛華實則是爲爭奪未名醫藥和北京科興的控制權。在潘愛華持有的未名醫藥股票被拍賣後,此次“隱祕增資”稀釋了未名醫藥持有的廈門未名股份,一定程度上潘愛華對廈門未名的控制也未消失。

爲何是廈門未名?廈門未名被視作未名醫藥的核心資產,主要產品是用於神經損傷修復的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爲未名醫藥提供了大筆營收。未名醫藥2022年年報顯示,未名醫藥鼠神經生長因子營收0.7億元,佔整體營收的19.69%;干擾素營收2.84億元,佔整體營收的79.52%。

值得注意的是,廈門未名還牽扯着北京科興。廈門未名持有新冠疫苗研發商北京科興26.91%股權,北京科興由潘愛華、納斯達克上市藥企科興生物(SVA.O)董事長尹衛東等人於2001年聯合創立。彼時,潘愛華控制的北大未名持股51%,尹衛東以技術入股佔24%;2004年科興控股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尹衛東控制的科興控股全資子公司香港科興持有北京科興73.09%的股權,而潘愛華控制的北大未名股權降至26.91%。

控制權之爭至2016年正式拉開帷幕,尹衛東和潘愛華雙方團隊對北京科興發起私有化要約收購,雙方報價分別爲6.18美元/股和7美元/股。雙方各出手段,控訴僞造公章和簽字,要求返還公司證照、索賠、解散北京科興等,其間斷電事件更是引發大衆矚目。2018年4月17日,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上地西路39號的辦公樓及廠房的電源,被通過位於同一地址的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配電室的總控開關人爲切斷,造成北京科興事件當天在產品(疫苗)和事件前已結束生產但需於在線生產的產品(疫苗)損失,共計市場價值1540.4萬元。

事件發生後,2022年11月2日,未名生物、廈門未名收到《民事判決書》,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維持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廈門未名、潘愛華向北京科興連帶賠償損失1540.4萬元,同時,未名醫藥對廈門未名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此次判決爲終審判決,代表斷電事件畫上句號。

但直至新冠疫情蔓延,北京科興憑藉新冠疫苗一年大賺超百億美元,私有化要約仍遲遲未達成。近期,美國投資機構Alternative Liquidity Index LP(以下簡稱“Alternative Liquidity”)提出,以每股0.03美元的現金價格購買最多1000萬股科興生物的普通股。對比此前收購方出價,這一價格縮水超1000倍。對此,科興生物則表示收購要約不可取,不符合公司或其股東的最佳利益。

科興控制權爭奪結局尚無定數,但未名醫藥或許已經終結動盪期。2022年10月10日,未名醫藥發佈公告稱,將廈門未名持有的北京科興26.91%股權全部劃轉至未名醫藥,直接持有北京科興26.91%的股權。

在營收表現方面,未名醫藥仍在承壓,虧損仍未停止。2024年1月30日,未名醫藥發佈2023年度業績預告稱,預計2023年淨虧損2.43億元至3.45億元,上年同期爲虧損1468.98萬元。未名醫藥認爲虧損是資產減值所致,合計計提資產減值2.72億元至3.68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減值預計1.65億元至2.30億元。如果剔除減值影響,未名醫藥業務經營本身產生的利潤爲正。對未名醫藥而已,幾近結束董事會換屆動盪期又持有北京科興股權,或許能在市場擁有新表現。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