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熱辣滾燙》的票房已經超過32億,賈玲成爲了導演票房榜的第9名,也是前10裏唯一一位女導演。



我看到這個消息時有點感動,我想很多女孩可能和我一樣,當有女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時會心生敬佩,同時還會感到小小的與有榮焉。

在很多層面上,賈玲拓寬了女性的職業天花板。

女導演只用兩部電影就成了“最賣座導演”之一,不要說國內,就算是放眼世界,賈玲都可能是第一人。



但這條“飛昇”之路不是賈玲一個人走出來的,在她之前有很多中國女導演,她們一腳一腳地踩出了這條路。



你想象的初代女導演是什麼樣的?

大概得出身優越,能早早接觸到電影這種新鮮玩意兒,還得有超越時代的眼光和“敢爲天下先”的闖勁兒吧。

從很多角度來說,第一位華人女導演確實是這樣的。

她叫伍錦霞,1914年生於舊金山,是第三代華人移民。



出身不用說,家底殷實,她想拍電影老爸就給她開了一間電影公司,讓她21歲就成了導演。不要說這是將近100年前,哪怕是現在,大部分人21歲都還在大學裏讀書呢。

但千萬不要因此就覺得她只是一個被慣壞的富家女!

她梳一頭利落的短髮,常以男裝示人,做事也非常乾脆,江湖人稱“霞哥”。她往返於好萊塢和香港,執導了11部左右的電影,其中很多作品的主題放到現在都不過時。


中間是霞哥

最近幾年經常有觀衆說想看全女卡司拍戲,想在銀幕上看到更多普通女性的故事,現實卻常常讓人失望。

但伍錦霞在85年前就已經幹過這事兒了。

1939年,她導了一部《女人世界》,又名《三十六女天罡》,讓36位女明星來演繹各行各業女性的日常生活。

霞哥真的領先時代一個世紀!



現在大部分戰爭片都以男性爲主角,而霞哥當年就導演了《民族女英雄》,講的正是女性爲了保家衛國而參軍的故事。

多說一句,李小龍出演的第一部電影也是伍錦霞拍的,叫《金門女》,日後的功夫巨星這次客串了一個女嬰。



更牛的是,她的先進性不僅僅體現在做導演這一件事兒上,她還創建了發行公司,把大量的華語片、粵語片帶去美國,爲無數的後來者踩下了第一個腳印。

電影是伍錦霞連通東西方的橋樑,她把現代的女性意識帶回祖國,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文化和藝術。

真正意義上新中國的第一位女導演,則是小伍錦霞兩歲的王蘋



這個名字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熟悉,但我說一部片子你們肯定就知道了——

《永不消逝的電波》(下稱《電波》)。

片子講的是兩個在上海執行任務的地下工作者從假夫妻慢慢發展出真感情。

我覺得“神片”這個詞不足以形容它,因爲後面有無數神級諜戰片都以它爲靈感來源,比如《潛伏》,所以它應該叫神片之母。



王蘋爲什麼能把諜戰拍得這麼日常又這麼驚心動魄?

因爲戰時她真的在上海蔘與革命工作!

真實的經歷和女性創作者的敏感細膩加在一起,纔有了這麼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電波》。



在伍錦霞和王蘋之後,中國女導演的路越來越寬了。

70年代末香港電影進入黃金時代,湧現了好幾位女導演,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許鞍華和張婉婷。

她倆對照着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許鞍華電影裏最寶貴的是市井溫情,她拍普通女性的《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桃姐》都非常好看,但一碰張愛玲就完蛋。




《女人,四十》劇照

張婉婷呢,可以拍遺憾的愛情,也可以拍《宋家皇朝》,她擅長拍不需要爲柴米油鹽發愁的女人們。



80年代初,內地女導演也迎頭趕上,我覺得不僅在人數上不熟香港,在作品質量上也能打得有來有回。

比如我個人很喜歡的黃蜀芹導演!

她從家世到作品都非常傳奇。

她是富不知道多少代出身,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她父親黃佐臨1925年中學畢業就直接去英國留學了,還在劍橋當過戲劇大師蕭伯納的學生。


小時候的黃蜀芹、妹妹和父親

她想拍電視劇《圍城》,錢鍾書一口就答應了,因爲錢老當初在淪陷區寫小說很窘迫,而她父親經常慷慨解囊幫助他。

除了《圍城》,她還拍過另一部大爆的電視劇,叫《孽債》



我一跟我媽提這個名字,她就能自動唱出“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當初的爆劇是真的能做到萬人空巷。

跟她的電視劇比起來,她拍的電影多少有點“糊”,但後者纔是我愛她的原因。

我最初知道黃蜀芹的《人·鬼·情》是聽北大教授戴錦華的節目,戴老特別認真地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具有女性意識的電影”

故事其實不復雜,就是扮演“鍾馗”的女戲子秋芸的一生。

一個擅長演男丑角的女人,她會經歷一些什麼?



很多人稱這部片子爲“性轉版《霸王別姬》”,但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人·鬼·情》早了《霸王別姬》6年。


《人·鬼·情》劇照

既然提到了陳凱歌的片子,那就再多說一點,每次陳凱歌有什麼新聞出來,前妻洪晃在電影《無窮動》裏說的經典臺詞就會被轉出來。



《無窮動》的導演寧瀛也是女性,她是意大利電影大師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的徒弟,當初大師在中國拍《末代皇帝》,寧瀛是副導演。

寧瀛算是黃蜀芹的後輩,跟大家比較熟的女導演李少紅、胡玫是一代。

現在提到李少紅很多人會想到那部雷人的《紅樓夢》,其實她還是內地第一個入圍歐洲三大影展的女導演。

她憑藉電影《紅粉》拿到了柏林電影節的視覺效果銀熊獎,那是1995年,她40歲。



就在下一年,陳沖作爲評委出席了柏林電影節,然後下定決心開始做導演。

原因說得好聽點是“看到了很多沒意義的電影”,說得直接點就是“姐覺得自己上也行”

再過了兩年,陳沖導出了處女作《天浴》,拿下了那一年金馬獎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還讓女主李小璐成爲金馬獎當時最年輕的影后。





再往後說,女導演就更多了。

在賈玲之前,國內票房最高的女導演是薛曉璐,她最有名的電影是《北京遇上西雅圖》,雖然我更喜歡她講自閉症的《海洋天堂》,那是她的電影處女作。



同樣拍愛情片出頭的女導演還有陳玉珊、黃真真、蘇倫,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非常年輕的邵藝輝,她前兩年憑處女作《愛情神話》一下子就有了姓名。



拍小製作獨立電影的女導演就更多了,比如之前把胖冰捧成影后的李玉,以《嘉年華》讓文淇提名金馬影后的文晏,在《送我上青雲》裏拍出女性情慾的滕叢叢……



演員轉型的女導演也不少,除了前面提過陳沖,比她做導演更早的是張艾嘉,在她之後還有徐靜蕾、小燕子、劉若英,再到票房成績最好的賈玲。

只拍過電視劇的女導演也不少,比如《西遊記》的導演楊潔、從《仙劍3》拍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林玉芬、能拍《功勳》也能拍《夢華錄》的楊陽……

這次實在是篇幅有限,主要寫的都是電影導演,下次有空詳寫她們!


楊潔導演

這麼多女導演看下來,我心情其實有點複雜的。

最直觀的感受當然是高興,能很明顯地看出來女導演的路是越來越寬的,人越來越多,風格越來越多樣。

看大前輩女導演們的時候,我感慨於她們的先鋒性,同時也深深地明白,先鋒性的另一面是極高的門檻。

如果沒有超厚的家底,亦或是極特殊經歷,那時的女性是連電影幕後的邊都沾不上的。

但慢慢地,有了學院派女導演,誠然考學不容易,家中有沒有關係也很重要,但總歸是比“爸爸能給你開電影公司”這個門檻容易多了。

現在麼,我當然不會覺得隨便一個女生就能做導演了,但我真的認識家境只是中產的女孩,憑着心裏一股熱愛,從片場工作人員做起,最近帶着自己做的短片去了電影節。

女生做導演還是很難,但不再難於登天。


邵藝輝在拍《愛情神話》之前曾靠賣電子煙養活自己

但我又翻了翻電影導演票房榜單,立馬明白這條無數女性一點點走寬的女導演之路,還是太窄了。

導演票房榜Top100,只有賈玲和薛曉璐兩個中國女導演。



中國電影總票房Top100,算上拼盤電影,女性參與的也只有5部,《你好,李煥英》、《熱辣滾燙》、《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父輩》、《後來的我們》。



票房當然只是電影的一部分,但這是一個很直觀的參考。

那句話被無數人重複過無數次,但依然有效——

我們需要更多的女導演。

期待有一天,我們看到女導演衝進票房榜單前10,第一反應不再是感動,而是習以爲常。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作者:海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