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高語陽 餘暉

2月23日凌晨4時,南京雨花臺區一小區發生火災,截至2月23日24時,事故共造成15人遇難。經分析,火災系建築地面架空層停放電動自行車處起火引發。

目前,江蘇省已成立調查組,調查火災原因和責任。

近幾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多次部署。2月25日,信長星在南京隨機選擇居民小區、商業綜合體檢查消防安全。

25日,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市長陳之常都外出暗訪檢查安全工作。韓立明在當天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會議上表示,“這起事故令我們十分痛心、給我們當頭棒喝”。

汲取教訓不能停留在口頭上

政知君注意到,這幾天,江蘇省級黨政“一把手”多次部署。

2月23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看望受傷人員、指導事故處置;信長星主持召開會議,進一步研究部署事故處置工作。

2月24日,江蘇省消防安全委員會全體(擴大)會議召開,省長許昆林出席會議並講話。

2月25日,信長星以“四不兩直”方式,在南京隨機選擇居民小區、商業綜合體檢查消防安全。

江蘇省級黨政“一把手”多次要求,要“查明事故原因”“汲取事故教訓”。

在2月23日的會議上,信長星指出,要實事求是、客觀準確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訓,立即組織消防隱患排查整治,措施必須可落地、好操作,確保覆蓋到每個小區、每個單元、每個點位。”

全面排查火災隱患是目前江蘇的重點工作之一。

在2月24日的會議上,許昆林提到,要全面排查人員密集場所火災隱患,“絕不能大而化之、漏過風險”。

在2月25日的檢查中,信長星前往臨近“2·23”火災事故現場的雨花臺區義德東苑小區。

在現場,有的架空層密集停放着電動自行車,緊挨着採光井,部分窗戶柵欄外掛且擺放着易燃可燃物品。

信長星向正在巡查的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指出問題。

他強調,水火無情、人命關天,事故就發生在身邊,隱患排查整治是爲羣衆安全着想,是大事,也是急事,不能心存僥倖,不能拖延等待,不能走過場,不容再發生同樣的事故。

檢查中,信長星強調,“汲取教訓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排查整治不能滿足於發通知、貼告示,不能只看做了哪些工作,更要看還有哪些工作沒有做、不到位。”

市委書記、市長暗訪

2月25日,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市長陳之常都在暗訪。

韓立明專程到江寧區大里聚福城怡景園小區,隨機察看小區地面架空層管理以及電動車戶外充電和消防噴淋設施。

她還與小區居民交流,聽取對保障房小區消防隱患整治的意見建議。

在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平治社區黨羣服務中心,韓立明主持召開專題會,對雨花臺區繼續做好火災事故善後處置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2月24日凌晨,陳之常出席發佈會通報相關情況

同天,市長陳之常暗訪小區消防安全工作。

陳之常隨機走進棲霞區鳳康園小區,現場檢查電動自行車管理和噴淋系統、消防栓、滅火器等消防設施配備情況,對發現的問題要求立即整改。

在花港·幸福城芙蓉園小區商店,陳之常發現消防通道不暢、消防設施損壞、防火門未關閉等隱患。

陳之常表示,要全面梳理風險隱患清單,從快整改、逐項銷號;要系統研究,細化明確小區內電動車停放及充電的管理標準和管理要求。

政知君注意到,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同志分別深入保障房片區、高層住宅小區、老舊小區等明查暗訪,檢查消防安全隱患整改整治情況。

“當頭棒喝”

2月25日下午,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聽取和研究雨花臺區“2·23”火災善後和全市消防隱患整治工作。

資料圖

會議指出,“這起事故令我們十分痛心、給我們當頭棒喝,暴露出思想、工作、作風上的問題和短板,暴露出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不嚴不實、保障房片區和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漏洞,教訓極其深刻。”

“吸取教訓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必須痛定思痛、痛下決心,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務實踏實的作風,切實抓好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整治,堅決維護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同時,會議部署,在全市開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堅大整治行動和保障房片區消防隱患專項整治。

要深入剖析高層住宅火災事故成因和此次事故暴露的問題,迅速行動起來,全面加強住宅小區電動車規範管理,把情理和法理結合起來,依法依規整治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和充電現象,整治私搭亂建、堆放雜物堵塞疏散通道等問題,廣泛發動羣衆,清理樓道、陽臺(採光井、防盜窗)等部位可燃雜物,切實消除火災隱患;

要抓好保障房片區消防隱患專項治理,在摸清底數的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小區制定科學的整改方案,着力補齊安全和管理欠賬;

聚焦老舊小區、城中村、高層建築、商場市場、“九小場所”、學校、醫院、養老機構等重點場所,深入細緻檢查消防安全措施和要求落實情況;

要以身邊慘痛的案例爲鏡鑑,深化警示教育和問題曝光,引導居民遵法理、講道理,自覺支持配合消防隱患整治,主動防範火災隱患和不安全行爲,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質和自救能力。

資料| 新華社 新華日報 南京日報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