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20個“千億縣”的GDP總量達到3.7萬億元,佔江蘇GDP的30.3%;浙江9個“千億縣”GDP達到1.4萬億元;山東5個“千億縣”GDP總量達到近6萬億元。

作爲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發揮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千億縣”,已佔全國經濟總量的7.1%。

賽迪顧問最新發布的中國“千億縣”發展全景報告(2023)(下稱《報告》)顯示,縣域經濟發展呈現新亮點,總數達到54個,GDP總量8.7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達7.2%;煤炭能源型“千億縣”持續領跑高增長,49個“千億縣”名義增速超全國GDP增速,“千億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值超百億元。

二產佔GDP比重高是“千億縣”重要特點。《報告》顯示, 2022年“千億縣”規上工業企業產值突破12萬億元;崑山市規上工業企業產值突破萬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產值超5000億元的“千億縣”達到5個;規上工業企業產值不足千億元的“千億縣”僅有10個。

經濟大省重要經濟單元

“千億縣”成爲江蘇、浙江、山東等經濟大省重要經濟單元。

2022年,我國縣域經濟發展迎來新進展,“千億縣”總數達到54個。其中,江蘇“千億縣”達到20個;浙江9個“千億縣”GDP達到1.4萬億元;山東5個“千億縣”GDP總量達到近6萬億元。

賽迪顧問總裁助理餘德彪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越來越多的縣域經濟總量超過千億,更多縣域經濟總量超過地級市將常態化。“未來可能出現更多5000億級縣市,甚至萬億級縣市。因此,制定發展目標時應遠中近期結合,適當提高發展目標。更多的縣市應該瞄準‘千億縣’發展目標。”

根據《報告》,從GDP總量看,江蘇“千億縣”的綜合實力最強。2022年,江蘇20個“千億縣”的GDP總量達到3.7萬億元,佔江蘇GDP的30.3%。江蘇“千億縣”的平均GDP達到1859.2億元,高於全國“千億縣”平均水平(1550.4億元)。另外,江蘇“千億縣”規上工業企業總數超過2.3萬家;其中,崑山市超過3500家,江陰市、張家港市、常熟市超過2000家。

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看,浙江“千億縣”的財政實力較爲突出。2022年,浙江“千億縣”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達到980.4億元,佔浙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0.1%,高於全國“千億縣”的平均水平(8.6%)。其中,慈溪市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04.7億元,是浙江省唯一一個超過200億元的縣域。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楊文學對第一財經表示,從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看,山東“千億縣”的企業實力有待增強。截至2022年,山東“千億縣”的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爲2200家,佔山東的5.6%。山東“千億縣”的平均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爲440家,低於全國“千億縣”的平均水平(492家)。其中,膠州市的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爲900家,是山東“千億縣”中最多的,但仍低於江蘇和浙江“千億縣”的平均水平。從山東“千億縣”看,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等領域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江蘇崑山的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拍攝的整合物流中心內景。攝於2023年9月19日。新華社圖

七大超強縣

《報告》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集聚區、城市羣爲基礎,將當前“千億縣”概括爲六大典型發展模式:

一是以崑山市、江陰市、慈溪市、義烏市等爲代表的長三角城市羣創新驅動主導模式;

二是以晉江市、南安市等爲代表的粵閩浙沿海城市羣產業集羣驅動主導模式;

三是以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爲代表的長株潭城市羣區域融合驅動主導模式;

四是以龍口市、膠州市爲代表的山東半島城市羣傳統產業升級驅動主導模式;

五是以神木市、準格爾旗爲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羣資源驅動主導模式;

六是以仁懷市爲典型的核心企業驅動主導模式。

根據綜合考慮經濟總量、人口基數、財政收入、人均收入、產業結構、創新能力、區域影響力等因素,“千億縣”中產生了崑山市(江蘇)、江陰市(江蘇)、張家港市(江蘇)、晉江市(福建)、慈溪市(浙江)、長沙縣(湖南)、義烏市(浙江)等七大超強縣,其發展形態與大城市接近。從七大超強縣省市分佈看,江蘇佔三席,浙江有兩個,福建和湖南各一個。

崑山市2022年GDP就已突破5000億元大關,成爲全國首個突破5000億元的縣域。若將崑山與地級以上市比較,崑山GDP總量超過了貴陽、蘭州等8個省會城市。截至2022年,崑山市以超220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縣域第一。

另一個江蘇的“千億縣”——江陰市GDP達4754.18億,培育了很多融資能力強的高質量企業主體。截至2022年,資本市場“江陰板塊”培育了55家上市企業,直接融資累計超過千億元,被譽爲“中國資本第一縣”。

楊文學認爲,崑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晉江市、慈溪市、義烏市等部分超強縣今年的工作和規劃重點,也對縣域經濟的發展有指導意義。

從公開報道看,超強縣今年將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打造高能級的科創平臺;堅持以實體經濟爲本,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做強做優主導優勢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構建優質高效的現代化服務業體系。超強縣還深化各領域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例如,崑山市提出了建設更高能級科創平臺的目標;江陰市聚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科創中心;張家港市以2026年“工業超萬億”爲牽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縣域經濟如何“不掉隊”

對於“千億縣”爲代表的縣域經濟發展趨勢,賽迪顧問副總裁馬承恩撰文表示,目前縣域經濟發展存在佔國家經濟總量比重持續降低、縣域經濟發展價值導向不確定、縣域發展水平加速分化等問題。

在國家經濟總量中,縣域經濟整體發展速度和質量相對於市轄區出現“掉隊”現象。2000、2010、2020年,縣域GDP佔全國比重分別爲46.4%、50.5%、38.7%。縣域GDP佔全國GDP比重在2010年前後達到頂峯。之後隨着城市羣、都市圈、強省會等區域發展導向逐漸明晰,中心城市和市轄區發展能級增強,城市經濟高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大部分縣域發展速度落後於市轄區,縣域經濟佔比快速下降。

此外,2010~2020年,爲撤縣設區設市的主要集中時期,大量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域完成撤縣設區,以市轄區爲核心的城市經濟持續做大做強。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質量較低是導致縣域經濟“掉隊”的重要原因。“2000~2010年,縣域發展過程中工業化佔主導;2010~2020年,服務業佔比快速提升並佔主導,縣域經濟過早過快脫實向虛。從縣域整體層面看,工業化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馬承恩說。

在他看來,接下來應該找準定位借勢發展,鼓勵縣域經濟持續壯大,因地制宜推進“實業興縣”“工業強縣”發展策略,產業引領縣域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保持縣域發展實體經濟定力,並警惕縣域經濟的“低端化”,謀劃好縣域經濟“引爆點”。

例如,具體實施過程中,不以土地、准入門檻、勞動力等基礎性要素優勢與城市經濟進行直接競爭,減少以犧牲發展質量爲代價的低成本競爭;發揮縣域數量多、區域分佈廣、特色資源富集等比較優勢,圍繞特色資源、優勢產業強化特色產業支撐,聚焦比較優勢領域發力。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