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內5只公募基金拉響退市警報。

據3月1日最新披露的公告,截至2月29日,國投瑞銀安泰混合、中銀證券成長領航混合、國泰合益混合這3只產品已連續45個工作日規模低於5000萬元,中銀證券專精特新則是連續30個工作日規模低於5000萬元。截至2月28日,易方達中證軟件服務ETF已連續30個工作日基金規模低於5000萬元。

根據公告,如果投資者所持有的基金資產規模連續低於5000萬元,未來可能會符合基金合同約定的清盤條件而走入清盤程序,當基金進入清算程序後將不再辦理申購、贖回等業務,因此投資者需要注意投資風險,妥善做好投資安排。

拉長時間來看,澎湃新聞記者據Wind基金公告統計得出,2024年以來,已有81只產品發佈基金規模低於5000萬元的提示性公告,共涉及27家基金管理人。

其中,易方達基金旗下發布相關公告的產品數量最多,達13只;南方基金、天弘基金、中銀證券、華泰柏瑞基金、國泰基金等5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發布相關公告的產品數量也達5只及以上。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基金規模已經連續低於5000萬元,但往往不一定就清盤,其中不排除會有資金前來“幫忙”,令基金暫時渡過難關。

例如易方達中證石化產業ETF,日前該基金公告,截至2024年1月24日,該基金已連續47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

實際上,該基金成立於2021年6月9日,自2021年11月至今,其“基金資產淨值連續低於5000萬元”的提示性公告已達到36份,幾乎平均每月一份。但至今仍然沒有清盤,顯然多次有資金入場“幫忙”。

此外,資金提供的“幫助”,還可能會出現在基金髮行的環節,當資金撤出後,基金資產規模就開始連續低於5000萬元。例如,易方達中證電信主題ETF於2023年7月5日成立,發行規模爲2.54億元,開放申購贖回之後,自2023年7月21日起,除三個交易日略超5000萬元外,該基金的資產規模便始終低於5000萬元。

這也就意味着,該基金開放申購贖回之後,立馬就遭遇上億元的資金贖回,令基金資產規模斷崖式下跌,而這筆資金很可能是基金成立時的“幫忙資金”。

此外,據澎湃新聞記者統計,81份預警公告中有38份來自ETF,佔比達46.91%。

對此,滬上一公募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2023年以來,“ETF熱”持續升溫,不少資金借道ETF產品持續積極入市,擴容速度加快。在此背景下,ETF產品同質化趨勢明顯,再加上ETF龍頭效應明顯,規模較小的同類產品只能陪跑,幾乎沒有趕超的希望,產品還需要花費資源維護,性價比較低。

“其次,小微產品的數據如果較多,會影響申報新產品。自2022年開始,監管就要求基金公司上報新產品時,需要提供公司迷你產品情況說明、解決方案等。”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在基金裏,缺乏長期業績和特色的產品被自然淘汰也是正常的。要克服這類問題,本質上還是要提高ETF產品的發行質量,以投資者利益爲出發點,挖掘獨特且有配置價值的指數,不要過於追逐市場熱點。”業內人士指出。

存量產品方面,澎湃新聞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2024年內以來,清盤的基金數量已達38只,其中包括25只混合型基金,7只股票型基金、5只債券型基金與1只FOF基金。整體來看,基金清盤數量較此前幾個月有所減少。

澎湃新聞記者在統計數據時發現,在38只清盤基金中,26只基金是因觸發了合同終止條款而被清盤,其餘12只基金的清盤原因是持有人表決大會通過。而這些清盤的基金則主要以主動權益類基金爲主(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

北京一位公募業內人士則表示,市場行情一般時,基民贖回比較多,所以導致部分基金規模或人數不達基金存續要求;也有可能是當下市場環境變化較快,部分基金運營難以爲繼,選擇清盤。同時,其也認爲,“基金清盤本身有對基民利益的保護機制,但清盤事件密集也容易挫傷市場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