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馮舉)家電要修,衣服要補,鑰匙要配……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需要一定手藝才能解決的小麻煩怎麼辦?對於濱西社區的居民來說,那一定是找濱小洲手藝坊。

濱小洲手藝坊(匠心驛站)位於濱西社區濱西綠洲小區3棟,於2021年5月正式揭牌運營。作爲濱西社區打造的自家社區匠人品牌,手藝坊的設立旨在傳承工匠精神的同時,補充居民“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配套服務,從而提高居民生活舒適度,促進鄰里融合。但在此後的運作及可持續性上,手藝坊存在公益性服務空間作用弱化等問題。

2023年4月,濱西社區利用社區保障資金引進和悅社會服務中心,通過挖掘、賦能社區能人,協助引導社區能人積極參與社區治理,並帶動多元主體參與空間運營,最終探索出了一套手藝坊可持續運營的機制。

深挖資源,多方動員

社區治理關鍵在人,社區建設與發展離不開社區居民、自組織、能人等多方力量的支持。而社區公共空間(驛站)對居民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它們既是展現居住環境的“櫥窗”,也是展現社區成員才能的“舞臺”。

項目初期,和悅社會服務中心通過線上線下的項目宣傳活動,吸引了一批志願者、自組織團隊、居民骨幹等多元力量加入到項目的策劃與執行中,更激發了他們的熱情和創造力,爲社區治理提供了許多寶貴的“點子”。同時,開展匠人故事“匯”活動,深入挖掘出4名居民身邊有手藝有才能的“能工巧匠”,爲項目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並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創意,爲手藝坊的發展出謀劃策。

此外,在項目活動不斷開展的過程中,和悅社工中心着力整合社區資源,發動了小家電維修、花遇花店、二月畫室等愛心商家加入其中,持續豐富手藝坊功能,不斷提升手藝坊影響力。

賦能培育,儲備人才

在初步人員招募完成後,和悅社工中心組織居民開展了一系列手藝傳承學習、手藝興趣小組等活動,以手藝坊爲依託,邀請文化匠人、傳統匠人、手工藝匠人等,鼓勵、引導轄區興趣愛好者學習傳統技藝、傳承傳統匠人文化,爲手藝坊的後續運行儲備匠人人才。同時,以興趣愛好和情趣共鳴,鼓勵和引導轄區居民,並以開放式興趣小組活動形式,組建手藝興趣小組,建立展示自我、相互交往、學習的平臺,幫助更多人瞭解、學習、欣賞手藝,積極推動創意和手藝融合,加強居民與空間的互動性、鄰里情感維繫,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增強社區歸屬感。

匠心傳承,共治共建

經過十餘場活動長達數月的培育賦能,居民和能工巧匠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顯提升,如何將這些成效運用到服務社區和手藝坊的可持續運營中呢?和悅社工中心以居民共同關注的手藝坊營造爲切入點,居民感興趣的活動方式爲活動切入點,引導居民、志願者及轄區其他居民共同開展公共空間微營造活動。

在社工的引導下,居民充分運用前期培育中學到的技能,通過4場商討會、10場氛圍營造活動和11場特色營造活動,完成了從方案設計到材料收集再到動手打造的全過程,手藝坊內外環境煥然一新。不僅如此,居民的公共意識和社區歸屬感也在活動的推進中持續提升。

2023年11月15日,“濱小洲的手藝坊”濱西社區營造項目——濱小洲公益集啓動儀式在濱西社區匠心驛站小廣場開展。濱小洲公益集堅持“居民主體、專業支持、多元參與”的原則調動社區居民、“能工巧匠”愛心商家等力量,以貼近居民生活爲出發點,涵蓋義診、理髮、小家電維修、花店、中國畫、鉤針編織、非遺竹編、社區手繪包義賣等多種公益項目和志願服務項目,爲社區居民提供便利、貼心的服務。同時,公益市集部分收益捐贈社區微基金,籌集的資金將全部用於社區扶貧濟困、弘揚慈善文化、支持公益項目開展。如今,每個週三,濱小洲公益集都會如期舉行。

據瞭解,項目結束後,手藝坊仍將持續運營,繼續開展系列公益服務,爲轄區居民提供便民服務,同時在社區居民之間搭建溝通橋樑,緊貼羣衆所需,推動充分發揮能人力量,培育社區發展治理後備力量,激發治理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