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日本大使吳江浩接受《財界》雜誌專訪

近日,駐日本大使吳江浩接受日本知名財經刊物《財界》雜誌專訪,重點介紹中國經濟形勢和光明前景,並就中日關係及有關問題闡明立場。專訪內容如下:

一、問:您擔任中國駐日本大使已超過10個月,請問您有何感想?認爲自己的使命是什麼?

吳江浩:這是我第三次來日本常駐,上一次是2003年到2008年。時隔10多年重返日本工作,深切感受到中日兩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更大的變化是我們所處的世界正在經歷劇烈動盪。中日之間利益融合,面臨重要合作機遇,同時受到國際形勢特別是外部因素干擾,各種新老問題交織凸顯。這是我們過去未曾遇到的局面,給雙方運籌中日關係帶來新困難、新挑戰。

我記得去年3月抵達日本履新時,日本媒體在機場問過我同樣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努力維護髮展健康穩定的中日關係,因爲這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一年來,我懷着這樣的信念和願望,同日本各界人士廣泛接觸,努力推進中日各領域交流合作。對於兩國之間存在的問題,我始終主張按照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原則妥善管控處理。這不僅是過去兩國關係重建發展的寶貴遵循,也是未來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

去年11月,習近平主席和岸田首相在舊金山舉行會晤,重新確認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爲兩國關係改善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雙方應共同努力,以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爲指引,推動中日關係沿着正確軌道持續改善發展,共同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

二、問: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有各種各樣的看法,擔憂房地產行業風險。日本曾經歷泡沫經濟破滅,有些人認爲中國可能成爲“第二個日本”。您怎麼看待目前中國的經濟狀況?

吳江浩:中國是一個超大經濟體,看中國經濟應着眼縱深視野、進行全景觀察,客觀整體把握當下之形與長遠之勢。幾十年來的實踐表明,用傳統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難以解釋中國的巨大發展。就當前和未來而言,盯着一些短期、微觀數據,繼續用西方經典模型分析判斷中國經濟,仍將是不準確的。2023年中國經濟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總體回升向好,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2%,依然是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正如習近平主席講到的,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儘管我們在經濟運行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內外挑戰,但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遠多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中國經濟的底氣來自於多個方面:

一是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既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爲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有超大規模市場,中國人口達14億,中等收入羣體超過4億人,未來十幾年將達到8億人,消費需求廣闊且增長潛力巨大。

三是有配套完整的產業體系,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22年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30%,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對中國經濟保持強勁內生動力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有大量高素質勞動力。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向“人才紅利”提升,人才資源總量、研發人員總數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每年1000多萬大學生走入社會,這些都是中國發展的獨特優勢。

五是綠色轉型卓有成效,中國過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經濟增長,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綠色經濟”已不是賠錢經濟,而已成爲新的增長源。

六是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新技術企業數增加至約40萬家,獨角獸企業數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發明專利授權量92.1萬件。綜合上述因素,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我注意到日本國內有觀點稱中國可能會重蹈日本當年“泡沫經濟”的覆轍,比較流行的是“資產負債表衰退論”,認爲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下跌,導致企業、家庭資產負債表迅速惡化,大量資金用於還債,抑制了需求增長。在資產負債表修復後,又因少子老齡化、產業外遷、投資不足、勞動生產率下降等因素導致日本經濟長期低迷。

中國跟日本的情況不同。當年日本降槓桿是被動和急速發生的,我們在多年前就主動採取降槓桿措施,防範化解房地產及與之密切關聯的各類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當前中國銀行系統是健康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下滑,但不是當年日本閃崩的情景。中國城鎮化率比發達國家低十幾個百分點,仍有大量新增購房和改善需求。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這些措施有助於穩定房地產企業信心和居民住房消費預期,實現房地產市場軟着陸。

2024年如何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總基調。穩是大局和基礎,就是要多出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進是方向和動力,就是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先立後破是對穩和進的統籌兼顧,關鍵是做好新舊模式、新舊動能之間的銜接和切換。我們正在根據上述方針出臺財政、金融、產業等一系列政策。我們將堅持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把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一步步變成現實。

三、問: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一,未來中國經濟值得關注的增長點是什麼?

吳江浩:我建議日本朋友們關注一個關鍵詞,叫“新質生產力”。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中國以科技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汽車行業是比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整體上看,日本在汽車行業具有很強競爭力。日本車企本土生產、對外出口的汽車數量和海外生產的汽車數量總和超過2000萬輛。中國依靠科技創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萬輛汽車中,新能源汽車177萬輛,同比增長67%。而在中國國內市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爲959萬輛和95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佔有率達到31.6%。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份額將達到1/3。中國企業在燃料電池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在自動駕駛、車機系統、智能座艙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

我們將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這些領域都具有高成長性和強賦能性,將培育打造一批萬億元級新支柱產業和產業集羣,成爲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這些領域同時也完全可以成爲中日經貿合作的新亮點和增長點。希望中日雙方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共同培育新質生產力,爲兩國各自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四、問:人員往來對中日經濟合作而言不可或缺。中國頒佈《反間諜法》後,一些日本商務人士在中國被拘押,引發日本國內擔憂,您對此怎麼看?

吳江浩:你所提到的相關人員是因爲在華搞間諜活動,違反中國法律而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需要強調的是,只要在中國從事正常商務和交流活動,不非法染指和獲取涉密信息,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一些媒體渲染在中國出去散個步、跟朋友喝個咖啡、旅行拍個照都會被拘押,這完全不符合事實。近年來,在華日本公民類似的案件屢有發生,其中不少人曾長期投身中日交流合作,並在兩國社會有一定影響力,我們不希望這些人被唆使在華從事違法活動,他們在自身領域可發揮的作用遠大於獲取所謂“情報”。總而言之,中方將繼續大力倡導和支持兩國民間交流與合作,這一點不會有任何變化。個別人的違法行爲與正常的交流合作完全是兩回事,不應混爲一談。針對在華間諜活動,中方將繼續依法嚴肅處理。

五、問:中美對立持續背景下,有觀點認爲全球包括日本企業都出現加速離開中國的傾向,您對此怎麼看?

吳江浩: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外資企業有進有出是正常現象。確實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國,但沒有出現所謂“逃離潮”。過去幾年,受新冠疫情、地緣政治、貿易保護主義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跨國投資出現普遍性下滑趨勢。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統計,2023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額減少18%,主要外資流入目的地都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減少47%,東盟減少16%。與之相比,外國投資者對華投資熱情並未減退,依然堅定看好中國發展前景。2023年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同比增長39.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339.1億元人民幣,引資規模僅次於2021年、2022年,處於歷史第三高。同時,中國引資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引資佔比達到37.4%。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本土企業快速崛起、市場競爭更趨充分的背景下,如果外資企業因爲自身競爭力不足而退出,是市場機制作用的結果。如果外資企業從市場規律出發調整在華業務佈局,也完全可以理解。事實上,中國企業也在向海外轉移部分產能。如果外資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有何意見,我們願意認真聽取並積極解決合理關切。

去年日本在華新設外資企業888家,同比增長7.3%,是中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國。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調查顯示,90%的日企希望擴大在華業務或維持現狀。中國日本商會對1700家會員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88%的日本企業仍將中國視爲重要市場。近五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而日本企業2022年這一數據達到18%。對日本企業而言,中國市場回報率遠高於其他市場。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將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中國式現代化爲世界提供更大機遇。不久前,李強總理在會見日本經濟界訪華團時談到,中國將以最大的誠意、最大的努力,爲日本企業在華經營提供公平、安全、穩定的環境。我們始終敞開懷抱,歡迎日本企業投資中國、投資未來。

六、問:世界經濟似乎也在逐步走向割裂,您對此怎麼看?今年的美國大選是否會讓局面更加複雜?

吳江浩:最大原因是美國內一些人不接受中國取得更大發展,這是問題根本所在。爲此美方大肆動員同盟國家,企圖把中美之間的問題變爲中國和世界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日本也被捲入其中。我們希望日方認清形勢,做出正確判斷。日美有同盟關係,中日也簽有和平友好條約。這是經過兩國立法機構批准的法律文件,雙方都有履行的義務。日本國內有美國大選會左右世界局勢的說法,但世界局勢本不該被任何一國內政左右,其他國家也不應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無論美國內政如何變化,爲了維護世界穩定與繁榮,中日關係都應堅持自己的獨特“基軸”,其基本依歸,就是我反覆提到的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原則和精神。希望日方同中方一道維護好兩國關係的“基軸”。

七、問:日本各界普遍關注臺海局勢,關心臺灣問題,您認爲應如何處理?

吳江浩:臺灣是中國的臺灣,內戰遺留問題終將解決,臺灣終將回到祖國懷抱,兩岸必將實現統一。這是14億中國人民的堅定意志,也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如何實現兩岸統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也最有利。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臺灣同胞。

眼下最大問題是臺灣少數人執意推動“臺獨”,這違背了島內維持現狀的主流民意和中華民族的身份認同。同時,一些外部勢力對其縱容甚至支持成爲最大不穩定因素,其本質是不願看到中國和平統一,企圖通過鼓勵“臺獨”牽制中國發展。

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將在臺灣問題上堅持中日聯合聲明立場,不會支持“臺獨”。《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把包括臺灣和澎湖列島在內的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載明《開羅宣言》必將實施。中日邦交正常化時簽署的中日聯合聲明明確規定,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關於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希望日方言而有信,以實際行動嚴守承諾,不要向“臺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不要讓“臺獨”分子誤以爲搞“臺獨”會得到日本支持。日本少數政客執意同民進黨當局勾連,言必稱日臺是所謂“有共同價值的親密夥伴”,要與臺灣共同守護“臺海和平穩定”,這構成對中國內政的嚴重干涉,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一旦觸及“臺獨”紅線,中方將採取有力措施,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八、問:您認爲今後應如何推進日中經濟交流與對話?

吳江浩:中日邦交正常化半個世紀以來,兩國經貿合作從量到質都有了飛躍發展,雙邊貿易額連續多年超過3000億美元,日企累計對華投資超過1300億美元,展現出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同時也要看到,中日經貿額和投資增速去年雙雙下滑,需要高度重視,及早加以扭轉。對於今後中日經濟領域對話合作,我想提三點建議:

首先要堅持夥伴定位。隨着中國不斷發展,中日在一些產業領域開始出現競爭,我們也感受到部分日本企業對此心存顧慮和防範。但毫無疑問的是,合作共贏仍是主流。這次兩國領導人舊金山會晤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重新確認了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定位。那麼體現在經濟領域,就是要堅持互爲合作伙伴屬性,繼續高舉合作共贏的旗幟,不能讓輸贏多寡的競爭邏輯主導和定義中日經貿關係,而是要在更廣闊的合作中相互促進、彼此成就。

二是要拓寬合作領域。中日經濟利益深度融合,產業鏈供應鏈密切相連,近年來雙方在節能環保、綠色低碳、醫療康養等領域開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創新、第三方市場合作等方面合作潛力巨大。着眼未來,中日兩國都面臨數字轉型、綠色轉型等共同挑戰,需要解決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帶來的共性問題。從大趨勢看,中日經貿合作將繼續從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變,雙方優勢互補將激發更大乘數效應。希望日方與時俱進,同中方共同創新、共同發展。

三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中日兩國取得今天的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體系功不可沒。中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堅持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持續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積極參與和引領區域一體化進程。希望中日兩國作爲主要經濟體,共同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打造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推動世界經濟進一步復甦發展。

爲推動全球供應鏈合作,中國推出了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這一重要平臺。這是全球第一個以供應鏈爲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去年首屆鏈博會吸引到515家參展商,覆蓋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佔境外參展商總數的20%。一大批世界頂尖企業將鏈博會作爲產品首發之地、創新之地、合作之地。與傳統展會不同的是,鏈博會不單單是企業與客戶之間洽談合作的平臺,同一產業鏈上的參展企業之間互動交流也非常踊躍,成爲各方歡迎的一大亮點。第二屆鏈博會將於2024年11月舉辦,與去年相比,已經有不少日本大企業表現出濃厚興趣,歡迎更多日本企業積極參展。

最後,我期待日本經濟界客觀準確看待中國發展前景,對中日經貿合作保持定力,增強信心,加大投入,相信你們會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更大成功!

責任編輯:陳建瑞 SN2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