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上海机场(600009.SH)交出漂亮成绩单。

近日,上海机场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其实现营业总收入110.46亿元,同比增长101.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9.46亿元,同比扭亏。

上海机场表示,报告期内,民航业持续复苏,公司盈利水平稳步提升,资产整合效应明显,经营情况整体好转。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上海机场积极布局“机场+免税”,增强抗风险能力。公司2023年收购免税资产,进一步拓展非航业务。当前,非航业务板块为其营收贡献主力,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占比超六成。

连续第3个季度实现盈利

上海机场迎来复苏曙光。

据上海机场最新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快报,预计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10.46亿元,同比增长101.55%;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46亿元、8.4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近三年,民航业各大航司与机场企业普遍受到挑战。上海机场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营业收入波动明显,分别为43.03亿元、81.55亿元、54.80亿元,同比变动-60.68%、89.49%、-32.79%;净利润则连亏3年,2020年首亏12.67亿元,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15.78亿元、29.95亿元,亏损金额逐年扩大,累计亏损58.4亿元。

2023年以来,上海机场的盈利逐季改善。第一、二、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54亿元、27.14亿元、30.52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9935万元、2.32亿元、3.64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2.08亿元、3.48亿元。

按照以上财务数据进行测算,2023年第四季度,上海机场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1.25亿元、4.50亿元、3.87亿元,同、环比均实现增长,这也是其疫情后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对于盈利水平大幅提升,上海机场在业绩快报中表示,主要是2023年上海航空枢纽实现恢复性增长,境内市场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出入境旅客量大幅增长,公司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所致。

据上海机场集团消息,2023年,上海浦东、虹桥机场航班起降量70万架次,日均航班1919架次,同比增长114%;旅客吞吐量9675万人次,日均27万人次,同比增长235%;货邮吞吐量380万吨,同比增长15%。进入2024年,航空客运市场持续稳定恢复。

收购整合总资产达694.92亿

上海机场的前身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有限公司,主体是当时上海唯一的虹桥机场,1998年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04年,上海机场以虹桥机场部分航空业务资产与机场集团拥有的浦东机场部分航空业务等资产进行置换。资产置换完成后,形成了上海市的两座主体客运业务民用机场由上市公司和机场集团分别经营的局面。

为挽救业绩颓势,上海机场在2022年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将曾经置出的虹桥机场等资产重新注入,带来了相对稳定的国内航线业务和货运业务,也解决了上市公司和机场集团同业竞争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公司统一管理上海两场,经营业务主要分为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上海机场积极布局免税业务提升非航竞争力,实现“机场+免税”的进一步融合。2023年1月,上海机场宣布与关联方上海机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6.98亿元成立合资公司,收购日上互联12.48%股权、境外公司Uni-Champion 32%已发行股份这两项免税业务资产,其中上海机场将出资约13.58亿元,出资额占比80%。

推进资产收购的同时,上海机场的资产规模不断壮大。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机场总资产为694.92亿元,较期初增加2.53%,较1998年底的35.13亿元,增长了约659.79亿元,25年时间增幅达到18.78倍。

与此同时,上海机场非航空性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2023年中报披露,公司非航空性业务收入29.6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到60.84%,非航收入占比处于行业领先。

值得注意的是,在免税板块,2023年12月,上海机场与中国中免重新签署免税分成协议。根据新协议,由于民航业快速复苏、客流量显著回升,上海机场重回优势地位,费用收取调整为疫情前的“下有保底,上不封底”模式,扣点由42.5%下降至18%—3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