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才說過:終於不都是壞消息了。這個週末北京週日市場和天氣一樣,有了一點熱度,春節後第一次單日實際二手房成交突破了1000套。這意味着,一直怕沒有小陽春的,大概率小陽春還是來了。

這個週末3月2-3日,合計市場真實成交二手房大約在1700套,相比上一個週末的1100套是明顯上漲了,1700套的量不算低了,雖然遠不如2023年元宵節後第一個週末的2500套,但對比春節前基本上週末水平多了200-300套。

今天大會對於房地產可以說又有了很多好消息,起碼不提很多人害怕的:“房住不炒”了。而且明確了繼續滿足所有房企合理融資。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優化房地產政策、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風險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持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維護經濟金融大局穩定。優化房地產政策,對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要一視同仁給予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錢”掛鉤政策,讓有意願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 “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

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防止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併舉動,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通過增加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等辦法,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今年的報告對於市場來說:

過去在市場長期過熱階段陸續出臺的政策存在邊際優化空間。很快會落地。政策繼續全面寬鬆

1:優化房地產政策,對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要一視同仁給予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相關房地產的內容很多,但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資成爲了報告內容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自1月份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部署以來,各地和相關金融機構迅速行動,建機制、提名單、抓落實,工作取得良好開局。截至2月28日,全國31個省份276個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資協調機制,共提出房地產項目約6000個,商業銀行快速進行項目篩選,審批通過貸款超2000億元。

如果資金是有限的,顯然救企業產生的受惠面就會少,救項目的話受惠面就會多。而且這次救助對象明確排除了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爲、逃廢金融債務等問題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項目的救助。這無疑是向此類企業的最終命運定下了基調。

救房企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未來救助對象以房地產項目爲單位,而非以房企爲單位,主要目的是保交樓、保民生,而非給出險房企託底;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針對房地產市場繼續發佈穩定政策。

過去幾年,房地產行業的規模快速擴張主要靠的是快週轉戰略+高槓杆。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良性循環應該是繼續降低企業的槓桿。

住房城鄉建設部、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關於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要求各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更加精準支持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1月2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部署會,指出抓緊提出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在加快建立和落實,更加精準支持房地產融資,本月底第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陸續落地,有利於融資支持政策加快落地見效。

相比之前政策,新的針對項目的融資寬鬆政策更加可落地執行,也有望快速影響市場。中央部委繼續加強對房企融資的政策發佈,明確“各金融機構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目前各地都在加快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建立和落實.

2: 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2022-2023年連續房地產市場低迷,整體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回歸到十年前,成交量萎縮超過25%在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下,房地產全面呈現出市場銷售回落、多家民企債務違約、土地市場流標持續等特點,標杆房企銷售全面萎縮。

在此背景下,各種寬鬆政策優化貫穿全年,中央及地方“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金融 16 條政策出臺,支持房企融資“三箭齊發”,房地產寬鬆政策越來越多,但目前看,雖然政策寬鬆出現,市場依然低迷。購房者入市謹慎。

熱點城市開啓限購鬆綁政策,住建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部署會,要求堅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充分賦予城市房地產調控自主權,各城市可因地制宜調整房地產政策。北京和深圳也加入到限購微調行列,一線城市寬鬆限購,二線以下城市取消限購已經成爲2024年的政策趨勢。

公積金政策依然多發,是各地發佈樓市政策裏的重點。全國2024年2月依然有多地區調整公積金政策,主要涵蓋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支持公積金支付首付等相關舉措。執行公積金“認房不認貸”已經成爲市場趨勢。

整體看,未來房地產市場走勢依然看政策,目前的政策力度對於市場來說作用相對減弱。市場都期待2024年3月繼續出臺積極政策,市場需要政策拉動才能出現小陽春。

3: 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我國城鎮化還有很大發展提升空間,要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錢’掛鉤政策,讓有意願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目前房地產行業面對的並非簡單的資金問題,拿地、銷售、客源、貸款乃至同質化產品競爭都存在壓力。從當前監測的數據來看,多個城市利率均出現了輕微的變化。但當前購房是收入穩定問題,疊加人口結構問題,依然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穩定。

房地產市場在歷經十幾年快速發展後,與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疊加”相對應,特別是疫情下,購房者信心不足,很多房企暴雷影響了購房者的安全感,所以使得很多寬鬆政策對於市場的作用低於預期。

整體看,當下房地產市場需要購房者恢復信心,部分三四線城市依然處於調整中。未來房地產市場依然期待更多的有利政策出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