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付樂 冉學東 北京報道

3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聚焦銀行卡受理、現金使用、移動支付等重點領域,不斷提升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羣體支付的便利性。

支付寶、財付通、網聯清算公司等機構第一時間響應。針對老年人和外籍來華人員持續優化支付服務,支付寶已完成提升和優化外國人交易限額,財付通以微信“關懷模式”等措施提升支付體驗,網聯清算公司也從境外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等方面優化來華人員支付服務水平。

“《意見》的推出象徵着支付行業,特別是移動支付行業的社會價值和功能在不斷提高。”3月8日,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意見》出臺後,必將促進支付行業更加全面、健康、高質量的發展,提升支付包容性,爲擴大對外開放形成有力支撐的同時,帶動中國支付產業進一步和國際接軌,提高對外參與程度,也能夠爲中國支付機構進一步走出國門打下良好基礎。

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務體系

談及《意見》的出臺背景,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意見》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近年來,我國移動支付快速發展、普及,深度融入交通、餐飲、購物、醫療、教育等各個民生領域,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進金融普惠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對銀行卡、現金等傳統支付方式形成替代,支付服務包容性有待提升。

整體來看,《意見》着重涉及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三種支付方式,針對不同羣體的支付習慣,力求統籌力量打通支付服務存在的堵點,彌合數字鴻溝,着力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務體系。

《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包括,切實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持續優化現金使用環境,進一步提升移動支付便利性,更好保障消費者支付選擇權,提升賬戶服務水平,持續加強支付服務宣傳推廣。

針對境外銀行卡便捷使用的問題,《意見》提出,各地方政府要聚焦“食、住、行、遊、購、娛、醫”等場景,確定大型商圈、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文博場館、文娛場所、酒店、交通樞紐站點、醫院等重點場所及重點商戶名錄,推動受理境外銀行卡。銀行、支付機構要按照重點商戶名錄,加快推進境外銀行卡受理設備軟硬件改造,統籌考慮推動非接觸式支付發展。督促指導銀行卡清算機構等加快與國際支付平臺互聯互通。

“外籍來華人員在國內支付不便的第一個難點是境外銀行卡刷卡費率遠高於國內支付費率,第二個難點是現在受理境外銀行卡的商戶數量較少,第三個難點是商戶有時候沒有零錢去找零。”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此前介紹。

在持續優化現金使用環境方面,《意見》提出,堅持現金兜底定位,督促經營主體依法依規保障現金支付,引導經營主體特別是交通、購物、餐飲、文娛、旅遊、住宿等民生、涉外領域主體,公開承諾可收取現金,做好零錢備付,滿足現金使用需求,提升日常消費領域現金收付能力。銀行要主動推出標準化、多樣化的人民幣現金“零錢包”產品。銀行網點不得隨意停辦現金業務、降低服務質量。持續開展ATM銀行卡受理改造,支持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羣體使用境內外銀行卡支取人民幣現金。

在進一步提升移動支付便利性方面,《意見》提出,銀行、支付機構和清算機構要加強合作,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持續完善移動支付服務,優化業務流程,豐富產品功能,擴大受理範圍,充分考慮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羣體需求,做好適老化、國際化等服務安排,提升移動支付各環節的友好度和便利性。

機構紛紛響應

《意見》發佈後,主要支付機構、銀行卡清算機構紛紛發聲。

針對老年人和外籍來華人員持續優化支付服務,支付寶已完成提升和優化外國人交易限額,單筆交易限額從1000美元最高提到5000美元,年度交易限額從10000美元最高提高到50000美元,多語言翻譯、境外錢包乘車碼“一碼通”等新服務將陸續上線。

爲不斷完善適老化應用程序和輔助功能,支付寶爲“銀髮一族”在生活保障、醫療養老等方面提供了服務,推出“長輩模式”“醫保親情賬戶”等。在服務境外來華人員方面,支付寶推出了外卡內綁和外包內用的移動支付方案,助力入境人士在中國有更好的商旅體驗。

財付通則圍繞“適老化升級”落實多項舉措,以微信“關懷模式”、微信支付小程序點單“大字大圖關懷模式”提升支付體驗,用戶還可以開通“親屬卡”綁定子女的賬戶便捷扣款消費,不擅長使用智能設備的用戶也可選擇通過“銀齡守護卡”智能小手機便捷支付。

在便利外籍來華人員支付措施上,通過簡化註冊流程、綁卡支付與充值支付,微信支付外卡支付體驗持續提升,微信外卡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年交易限額也已完成額度提升。

對於偏好使用銀行卡支付的來華人員,網聯清算公司推出“外卡內綁”業務;對於偏好使用本土電子錢包進行二維碼支付的來華人員,合作推出“外包內用”業務。下一步,網聯清算公司將支持更多境內主流錢包上線“外卡內綁”,持續擴大“外包內用”的國家和地區覆蓋面,開展同境外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探索開展與國際銀行卡組織的網絡對接,並打造頭部支付機構、主流收單銀行兩條境外錢包受理主渠道,推動行業各方共享受理標識、共建重點商圈。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