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些社交平臺上,一則惠州四室兩廳海景房25萬元成交的消息,再次引發網友熱議。

154平方米的四室兩廳海景房僅售25萬元,單價僅每平方米1623元,這些數字的確非常吸引眼球。記者聯繫多位該小區的樓盤中介經理,有中介經理告訴記者,網傳信息並不是真實的。“那套房子其實是雙拼,房主把兩套房子打通一起賣,所以有兩個房產證和成交合同,1623元是由其中一套房子的成交價折算雙拼房總面積得來。”還有中介經理表示,“雙拼房的單價可能會低一些,但單價也不至於低至一千多元。”

記者查詢發現,以上述房源所在的碧桂園十里銀灘海悅灣爲例,目前在售房源業主的平均掛牌價多在每平方米4800元至6500元左右,僅在一個房產平臺上的公開掛牌房源就多達155套。“惠州的海景房也分看海和看山朝向。”有當地房產中介表示,“以海悅灣爲例,當時開盤價都要每平方米七八千元。”深圳一位熟悉惠州市場的資深中介人士告訴記者,“六七年前,惠州海景房售賣單價普遍過萬元,但現在每平方米低於五六千元的房源比比皆是。”

其實,“超低價海景房”早已不是第一次被市場炒作。過去,開發商蜂擁扎進各個城市的海岸線,用“海景”吸引着外地購房者。但如今,因行業調整疊加產品屬性問題,一些城市出現大量的低價海景二手房待售。

類似的情況還在其他海濱城市出現。在一些社交媒體上,被網友熱議的“白菜價”房源地,一個是鶴崗,一個就是威海乳山,後者的標籤便是“海景房”。記者在某房產平臺看到,在威海乳山的一套面積63平方米的房源,售價僅10.3萬元,摺合每平方米1635元,該房源去年年底掛牌,即便價格已經如此之低,掛牌後還是5次下調價格,該房源頁面的主打信息就是“一線海景”。

“市場冷淡導致一些海景房二手市場供應量增加,低價房源出現。”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朱麗平表示,這些低價房源有的是業主急需資金,或對海景房市場前景持悲觀態度。旅遊火熱之際,一些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短期租賃度假,而不是購買房產。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着各地旅遊市場的發展,海景房其實也有其存在的意義,但許多城市出現大量海景房待售,這與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和曾經的過量供應不無關係,而且相鄰項目之間都存在同質化競爭。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此前表示,一些城市海景房的供應規模大,同時投資投機的屬性比較強,導致房源去庫存壓力大、物業管理不到位、房屋管理和住戶管理混亂等問題。這些問題也影響了城市的投資形象和海景資源。涉及此類問題的城市其實很多,包括營口、海陽、乳山、惠州、北海等。嚴躍進表示,部分海景房由於長期無人居住,商業缺乏基本支撐,再加之海邊腐蝕性強、物業維修成本高,使得整個以海景房爲主的資源型房產銷售以及轉賣面臨壓力。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