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在國際消費者保護日來臨之際,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下稱上海三中院)通報了該院消費者權益保護情況。

上海三中院副院長俞秋瑋表示,上海三中院受理的涉食品安全案件中,進口食品案件佔總數近六成,涉及不老丸、美白丸等進口美容保健類產品,其餘爲酒類、飲品、火腿、蜂蜜、水果等。

2017年起,上海三中院集中管轄重大食品藥品安全的民商事案件,消費公益訴訟不斷發展,訴訟主體也有所擴展。

進口食品的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進口食品含有中國禁止添加的物質或成分;無檢驗檢疫證明、無中文標籤;自禁止進口的國家或地區進口食品等。

例如,在“韓某某訴孫某某信息網絡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涉案進口食品中含有NMN(β-煙酰胺單核苷酸)成分,該成分在中國未獲得許可,不能作爲食品添加劑進行生產和經營,法院遂判令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此外,減肥產品等領域犯罪多發,在產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質情況較爲突出,嚴重危害消費者生命健康。隨着網絡購物逐漸成爲消費者日常生活消費的重要方式,網絡購物安全問題突出,網購類案件佔案件總數七成以上。

以往公益訴訟案件均由檢察機關提起,去年,在新修訂的《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支持下,上海市消保委成功提起5件線上消費領域的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其要求相關企業停止侵權、公開道歉並支付賠償金的訴訟請求均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隨着電商經濟的迅猛發展,線上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面臨挑戰,出現了行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屬地監管不平衡、細分行業監督專業性要求高等問題。”上海市消保委副祕書長唐健盛表示。

來自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該局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22.41萬件,同比增幅15.48%,線上消費投訴佔投訴總量85%。

聚焦線上消費領域的隱性侵權行爲,上海市消保委及時啓動調查並提起訴訟。

例如,某科技公司在某平臺銷售某品牌電暖器,銷售網頁上使用“1度電全屋35℃”、“200m3全屋循環暖風”、“耗電量0.27千瓦/小時”、“1分鐘溫度從15℃以下升至35℃”等宣傳用語。上海市消保委委託第三方機構對涉案電暖器進行檢測,結果顯示產品的宣傳描述與實際檢測結果嚴重不符。

上海市消保委認爲上述虛假宣傳行爲導致不特定消費者接收到錯誤信息,侵害了不特定消費者的知情權等合法權益,亦對行業市場秩序造成負面影響,遂提起公益訴訟。

據介紹,上述案件是上海首例依法支持消保委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賠償請求的案件,法院否定了經營者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所謂“業內慣例”,判令經營者承擔賠償等民事責任

“事實證明,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在解決細分行業競爭失序問題方面,能夠發揮獨特優勢。”唐健盛指出,今年上海市消保委還將提起更多細分行業和領域的民事公益訴訟,抬高違法經營成本,保障消費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