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美聯儲研究人員最新表示,美國國債基差交易的規模可能只有市場此前普遍認爲的三分之一。美聯儲研究人員使用了新方法來估計與基差交易相關的規模,得出的結論與傳統估算中依賴於美國CFTC數據的截然不同。

美聯儲研究人員最新表示,美國國債基差交易的規模可能只有市場此前普遍認爲的三分之一。

美聯儲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來估計與基差交易相關的證券規模。新方法使用兩種指標,一是對沖基金監管申報數據,二是現貨美國國債交易TRACE數據庫。對沖基金的監管申報數據顯示了淨回購敞口,這可以用來估算基差交易的頭寸規模。TRACE數據庫則包含交易級別的詳細信息,例如是否涉及期貨合約。對沖基金的淨回購敞口被視爲基差交易規模的上限,TRACE數據庫被視爲下限。

與之相對比,傳統上對基差交易規模的估計,依賴於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通過槓桿資金持有的美國國債期貨空頭頭寸進行估計。

在新方法下,基差交易在今年1月中旬的估計規模下限爲3170億美元,低於去年11月的峯值3520億美元。而傳統方法下,基差交易的規模可達到超過9900億美元。今年1月,曾任Elliott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和瑞銀債券策略師的Meyrick Chapman發文稱,估計基差交易的美債持倉規模可能已超過1萬億美元。

美聯儲研究人員們在報告中說,之前很難清楚地看到基差交易的規模。新的衡量標準表明,雖然基差交易最近有所回升,但其規模可能遠低於通過“槓桿資金持有的美國國債期貨頭寸”方法得出的估計規模。不過研究人員們承認,基差交易的槓桿性質可能會增加美國國債市場的脆弱性。

美債基差交易是利用美國國債期貨和現貨市場之間的價差獲利的交易策略。這種策略在維持期貨價格接近相關證券價格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但通常涉及大量借貸,這使得交易員在不利情況時容易迅速退出。當退出大規模發生時,就會擾亂市場,最著名的例子是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時,資金瘋狂湧入現金。

美債基差交易此前已經引起美國監管的高度重視、甚至讓他們“夜不能寐”。更有市場人士警告說,基差交易或許會在今年成爲美國金融體系“流動性風險”的導火索。

此前華爾街見聞網站分析文章提到,在美聯儲持續縮表、美債供過於求的情況下,當前市場中並沒有哪個投資人能夠平穩吸納對沖基金規模龐大的持倉量。一旦基差交易的美債現貨多頭拋售美債,將嚴重消耗市場做市商(主要爲紐約聯儲一級交易商)的流動性儲備。交易商居於美元流動性供給的核心,同時牽動多個市場(包括美國國債、回購、機構MBS、企業債、地方政府債券等等)。

美國監管機構已經採取措施,要求到2026年年中,回購融資的美國國債交易需要遷移至中央交易對手方清算所。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降低相關交易給金融系統帶來的潛在威脅。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