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只能燒到2025年。

又一個“滴血驗癌”式的大敗局正在硅谷上演。

這幾天,硅谷曾經最耀眼的基因檢測創業公司23andMe迭遭重擊,股價面臨歸零的風險。短短兩年前,23andMe市值還高達60億美元,其創始人Anne Wojcicki也被稱作是“女版喬布斯”,據說要改變世界。

3月13日,美國科技網站Gizmodo曝光,23andMe用欺騙性的手段增加它的用戶數,具體來說就是在用戶已經關閉續費的情況下,23andMe又在後臺偷偷把自動續費開關給打開了。2023年以來,已經有130多位23andMe的用戶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發起投訴。

兩天之後,一場可能涉及23andMe半數用戶的集體訴訟被正式提交到了舊金山法院。2023年11月,23andMe被爆出重大數據泄露事件,有接近700萬名用戶的數據被黑客盜取,包括他們的基因數據。這些憤怒用戶希望獲得23andMe的賠償。

與此同時,WSJ也發了一篇報道,稱難以盈利的23andMe將在一年之內燒完所有現金。

上週一週之內,23andMe本就快歸零的股價又跌去了20%,截至3月15日收盤的股價是0.44美元。納斯達克有1美元的最低股價門檻,若股價持續低於1美元將遭到強制退市。

可以說,23andMe現在幾乎是面臨着絕境。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23andMe迫切需要融資輸血,但低迷的股價基本斷絕了這種可能性。它本就不高的收入和用戶數,現在看來也大有問題,更不要提未來可能面臨的天價賠償了。

這一切發生在23andMe身上着實令人唏噓。自2006年成立以來,它累計融資多達26輪,股東名單中有無數的名流大咖,僅美國紅杉資本一家就投了它1.45億美元。據美國紅杉資本合夥人(也是23andMe的董事)Roelof Botha向WSJ表示,紅杉在23andMe上市後尚未減持任何股份。按如今的股價,紅杉的持股大約價值1800萬美元。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又一個“女版喬布斯”

23andMe是那種一出世就站在山巔的創業公司。

在2006年,基因檢測還是一個科幻感很強的詞彙。人類基因組計劃在三年前才宣佈完成,它被稱作是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耗費了27億美元的鉅額資金。在這個時間點上,23andMe就提出要把基因檢測服務帶給普通消費者,立刻就成爲了新聞頭條。

當時看起來,如果說有哪一家公司能夠實現這一壯舉,那肯定是非23andMe莫屬了。

2007年23andMe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有恩頤投資,這是一家1978年就成立的美國老牌VC。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兩家。首先是基因泰克,這家公司在生命科學領域應該是無人不曉,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術公司,2009年羅氏收購它花費了468億美元。另外還有谷歌,2007年的谷歌正如日中天,幾乎就是科技的代名詞。

23andMe的創始人Anne Wojcicki則是畢業於耶魯大學生物學專業的學霸。而且她一大家子都是牛人,她的父親是斯坦福大學教授,曾任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主任;她的大姐Susan Wojcicki曾擔任過YouTube的CEO。

谷歌成爲23andMe的第一個投資人並非偶然。1998年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兩人創立谷歌的時候,第一間辦公室是一個車庫,而這個車庫就是租的Susan Wojcicki她家的。Anne Wojcicki跟谷歌的關係就更近了——她當時是布林的妻子。

23andMe提出的願景或許看起來有點過於顛覆性,但與23andMe的氣質卻很合拍。如此厲害的一羣人,還有難以想象頂級資源、雄厚財富,23andMe簡直是渾身上下都寫滿了“成功”二字。

創立23andMe後,Anne Wojcicki讓這家公司成了名流圈子的大明星。從達沃斯論壇到紐約時裝週,Anne Wojcicki到處收集名人們的唾液,這些新聞充斥了媒體版面。WSJ報道說,Anne Wojcicki還會組織“唾沫派對”,讓來賓們提供DNA樣本。Anne Wojcicki的名人營銷非常成功,幾乎讓基因檢測成了一種時尚。

雖然WSJ稱23andMe自成立以來從未盈利,但它也從沒有缺過錢,並且無名之輩還沒有投資23andMe的資格。

成立之後,23andMe基本上每年都有至少一輪融資。谷歌連投了三輪,恩頤投資更是連投了四輪。2012年的D輪融資,尤里·米爾納的DST入場擔任領投方。2015年E輪融資,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設備生產商Illumina,藥明康德,富達投資都來了。2017年F輪,美國紅杉資本入場。2018年,23andMe拿到了葛蘭素史克的戰略投資。根據CBINSIGHT的統計,23andMe一共進行了多達26輪融資,融資額達8.8億美元(不包括上市時的6億美元融資)。

努力18年,卻是“僞需求”?

但23andMe始終面臨着一個問題,那就是創立18年以來,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

最初,23andMe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就是向普通消費者提供測序服務,一次999美元。這個價格顯然太過昂貴,很難打開市場。2012年D輪融資後,23andMe把價格降到了99美元,依然不算便宜。

Anne Wojcicki在一次採訪中曾對媒體透露,23andMe創業前九年只獲得了100萬個客戶。此後情況有所好轉,接下來的三年間用戶增長到了800萬個。23andMe的財報顯示,截至目前23andMe已經有1400萬個用戶。

隨着基因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這些年的測序成本與23andMe成立之初相比已經有了數量級的下降。但面向普通消費者的基因檢測服務依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取得成功。相反,這已經越來越被證明只是一個“僞需求”。

23andMe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用戶只會消費一次,畢竟重複做基因檢測並沒有什麼意義。爲了創造持續性更強的收入來源,23andMe在2020年推出了訂閱制服務23andMe+,向用戶提供個性化健康報告、生活方式建議,初始費用229美元,每年續訂費用爲69美元。但這項服務並不成功,23andMe最後一次披露23andMe+的用戶數量還是一年前,當時僅僅只有64萬用戶。

另一個問題是,基因檢測並不像想象的那麼有價值。23andMe一直在宣傳,基因可能會對一個人的生活造成重大影響,比如某一個基因會讓你有更高的患乳腺癌的風險。但是實際上,23andMe的用戶花了錢,卻並沒有什麼“獲得感”。有投資人在試用了23andMe的服務後表示,檢測報告給出了一些關於祖先的信息,這可以作爲有趣的談資。但除此之外,它並沒有說患哪種罕見疾病的風險增加了。

這基本上是所有基因檢測服務的通病。在國內也有很多用戶吐槽,所謂基因檢測只是“圖一樂”,你要是拿給醫生看,醫生會覺得你是個傻子。或許一個人的基因的確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但科學家們現在對基因的瞭解還是太少,這些檢測報告並沒有什麼臨牀價值。

既然to C的模式走不通,23andMe不得不謀求轉型。這麼多年積累了上千萬份基因樣本(23andMe有用戶的授權,可以用於研究),使得23andMe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去做藥物開發。

2018年,23andMe與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達成爲期四年的獨家藥物發現和開發合作協議,葛蘭素史克向23andMe投了3億美元(後又追加5000萬美元,將合作期延長一年),雙方共同成立團隊開發新藥。

新藥研發週期很長、風險巨大,現在來看23andMe的新藥研發還遠遠沒到能出成果的時候。23andMe此前表示已經找到了50多種“候選藥物”,目前其中有兩個已經進入早期人體試驗,2024年之內可能會發布數據來顯示其中一項是否有效。當然,新藥研發有點“賭石”的意思,說不定23andMe能做出個神藥,再次一飛沖天。這也是23andMe所剩不多的底牌了。

虧損加劇,資金只能燒到2025年

2021年,23andMe通過與SPAC合併的方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爲上市公司。當時正是SPAC泡沫的高潮,23andMe在合併中的估值達35億美元,合併後市值一度上漲至60億美元。Anne Wojcicki個人身價則超過13億美元。

但23andMe上市後的業績卻是一年比一年難看。最新財報顯示,23andMe在2024財年(23andMe的財年截止於3月31日)前三財季累計收入1.5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24.87%。

與此同時,儘管23andMe試圖削減開支,在2023年23andMe進行了三輪裁員並出售了一家子公司,員工總數減少了四分之一,但是其虧損還是進一步加劇了。2024財年前三財季23andMe累計淨虧損4.58億美元,於上年同期相比擴大85%。分析師預計,23andMe在整個2024財年將虧損5.2億美元。

23andMe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研發,畢竟開發新藥非常燒錢。2024財年前三季度其研發開支爲1.59億美元,超過了總收入。

但與一般生科公司不同的是,23andMe虧損的原因又不僅僅是研發。實際上,就算23andMe把研發支出砍到零,公司依然會虧損。在2024財年前三季度,23andMe的毛利只有0.72億美元。但銷售和營銷、一般行政開支分別爲0.69億美元、1.07億美元。也就是說,23andMe毛利只能覆蓋銷售費用,其商業模式依然沒有跑通。

23andMe不會立刻破產。截至2023年末,23andMe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依然有2.4億美元。但按這個燒錢速度,23andMe離破產也不會太遠。WSJ預計,23andMe在2025年就會燒光所有現金,留給23andMe自救的時間已經不太多了。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