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股五大上市險企披露最新保費數據。2024年前2月,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太保(601601.SH)、中國人保(601319.SH)、新華保險(601336.SH)累計原保費收入7472.1億元,同比下降1.38%。整體來看,五大上市險企前2月保費收入呈現“兩升三降”格局,僅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實現保費正增長。

受銀保新單和整體續期保費的拖累,壽險公司前2月保費出現負增長,具體到公司層面,保費增速“一增四降”,但降幅較1月份有所收窄。其中,新華保險、人保壽險保費仍爲兩位數降幅,同比下降14.59%、16.8%;太保壽險、平安人壽保費同比下降9.3%、1.1%;僅中國人壽實現同比2.8%的保費正增長。

財險公司表現相對穩健,“老三家”保費收入持續增長,若從單月份來看,財險公司2月保費增速較1月也有所放緩。

壽險保費跌勢主要系銀保渠道新單承壓所致

5家壽險公司中,僅中國人壽實現了前2月的保費收入同比正增長,其餘4家較2023年同期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平安人壽、太保壽險降幅控制在個位數,兩家公司前兩月分別實現保費收入爲1338.44億元、632.74億元,同比下降1.1%、9.3%。新華保險和人保壽險延續了1月保費兩位數的降幅,前2月分別實現保費收入395.91億元、412.83億元,同比下降14.49%、16.8%。

在公告中,新華保險稱,保費收入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銀保渠道躉交保費收入下降,但個險渠道業務達成和增長良好,價值較好,結構優化。

對於新華保險、人保壽險仍同比雙位數的負增長,信達證券分析師王舫朝指出,“主要系公司主動壓降銀保渠道長險躉交產品,不再一味以躉交等低價值產品擴大規模,或體現出在報行合一和預定利率下調的背景下主動壓降躉交產品,隨着個險、經代渠道‘報行合一’有望持續跟進,保費預計將持續維持波動,但業務結構有望持續優化,並帶動NBV提升表現。”

此外,人保健康保費收入增長由負轉正,前2月實現保費收入173.23億元,同比增長2.4%。平安健康前2月實現保費收入規模爲38.44億元,同比增長5.7%。平安養老保費收入規模爲46.43億元,同比增長39.2%。

事實上,今年以來,壽險保費增速低迷主要源於兩方面,一是銀保渠道“報行合一”推進下的網點重新簽約與產品定價重新釐定,銷售節奏整體放緩,使得開門紅階段以銀保爲主的產品銷售力度減弱;二是監管對於嚴禁大幅提前收取保費的約束也打亂了業務節奏,進而影響實際到賬率。

東吳證券非銀團隊認爲,壽險的跌勢主要系銀保渠道新單承壓所致。從銀保供給端來看,低利率環境下,利差損隱憂再度顯現,上市險企銀保策略主動選擇調整,全年計劃相對平穩,相較於2023年年初高舉高打策略明顯不同。

客觀來看,由於2023年同期因“炒停”新單和價值基數較高,預計新單和價值同比增速會略有波動,但不改全年壽險業務疫後持續復甦的格局。

財險“老三家”保費增速放緩

財險“老三家”延續增長態勢,不過相較於1月的保費收入增速,前2月的增速有所放緩。

具體來看,前2月,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保財險的保費均有所增長,分別實現保費收入規模爲1012.43億元、504.87億元和389.77億元,增速分別爲1%、1%、6.2%。

王舫朝認爲,財險節奏的放緩,主要系調整業務結構及積極性因素影響。另外,1月份實現乘用車零售開門紅後,2月銷量受春節假期、前期部分透支需求等影響同比和環比均有所下滑,影響財險保費收入。3月起乘用車零售有望持續回升並帶動車險保費回暖。

從人保財險細分險種保費來看,在非車險業務中,2月農險和責任險保費同比有較大幅度下降,責任險降幅爲16.2%,農險下降幅度達到20.2%,其中農險預計與季節因素有關。

車險業務方面,前2月,人保財險實現車險保費收入447.61億元,同比增長1.3%,單月表現分化,2月單月人保車險原保費收入同比下降1.3%,較1月2.9%的增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華西證券分析師羅惠洲提到,人保財險車險原保費收入的大幅下滑,主要系2月新車銷量回落。根據乘聯會數據,2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下降20.4%,而1月同比增加57.4%,預計主要系春節假期錯位影響。展望後續,車險和非車險業務保費收入都有望得到提升。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峯預測,“3月國務院印發的‘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有望提振汽車行業整體需求,疊加地方消費補貼及車企優惠不斷,汽車銷量回升有望推動車險保費增速持續向好;非車險業務也有望在政策推動及經濟逐步修復下恢復較好增長水平。同時隨着各險企持續壓降車險費用成本、出清非車險高風險存量業務,一季度COR有望維持良好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