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公衆號“市界”

作者 | 李逗 編輯 | 孫春芳

黃金大漲,家裏有金礦的“中國礦王”紫金礦業,成了贏家,股價直接衝出一個歷史新高。

3月14日收盤時,紫金礦業股價上漲至15.39元/股,總市值達4052億元,股價創了上市以來新高。

這一輪創歷史新高前,紫金礦業的股價已經低落了2年左右,股東戶數從2022年三季度的83萬戶,降到了2023年三季度的約38萬戶,就連曾經的明星基金經理鄧曉峯也減持了一點股份。

而在當前,各種宏觀事件和經濟因素的共振下,傳統能源行情復燃,黃金、銅、鋅等主要礦產的價格在短期內飆升。其中,於2月28日至3月5日,國際黃金期貨價格連續5日上漲,於第5個交易日創下收盤歷史新高,銅價更是自今年初以來就迎來了普遍上漲。

這讓提早就囤下了大批金山、銅山的紫金礦業,迎來了一次新的週期機遇,股價來了個一飛沖天。許多人這才關注到,雖然全球新能源浪潮洶湧,傳統行業的紫金礦業其實業績也不差。

儘管傳統能源不再備受矚目,但剛剛過去的一年,紫金礦業一把賺了212億元,併成爲中國唯一一家銅產能突破100萬噸的企業。截至2023年底,紫金礦業已經成爲中國最大的礦產銅、鋅、金生產商(含海外產量),一連坐上了多年的“中國礦王”寶座。

可“礦王”並不是沒有壓力。身處風險係數極高的礦產領域,紫金礦業雖說暫時賭贏了週期。可要在黃金和銅礦成功的基礎上,實現在新能源時代的超越,其董事長陳景河還得謀劃更大的發展。

中國礦王,全球掃貨

福建龍巖出過不少有名的大佬,但只把總部開在龍巖上杭縣,一心做強家門口生意的,則屬紫金礦業的創始人陳景河,一個從紫金山走出來的男人。

儘管早已成爲全球大型跨國礦業集團,但紫金礦業的總部,至今仍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21樓的總部會議室裏,處處亮着土豪金色,那是66歲的陳景河時常開會的地方。

身爲董事長的陳景河,最早是技術背景出身。1982年,年僅25歲的陳景河,從福州大學地質專業畢業後就駐紮在了紫金山,每天上山背乾糧、下山背礦石做研究,一干就幹了整整10年。

直到1992年,福建上杭縣決定開發這個礦山,但當時的專家一致認爲,紫金山金礦儲量只有5.43噸,每噸礦僅含1克黃金,礦的品質太低,開採成本太大。

但陳景河卻不這麼想,他堅信紫金山是一座真正的金山,只要開採技術夠硬,貧礦也能變金礦,並大膽採用了業內不看好的堆浸技術,將開發紫金山的投資額從2900萬元一下子減少到了700萬元。

陳景河賭對了。通過這項新技術的應用,大量廢礦變成了可以榨取的金礦。而隨着後來的技術改造升級,1997年,紫金山成了真正的金山,被譽爲“中國第一大金礦”,麻雀真的變成了鳳凰。

這次成功經驗,讓陳景河領悟到了技術的重要性。此後,敢於開採低品質的礦山,成爲紫金行走礦業江湖的一個特色。其他企業看不上的貧礦,紫金能憑藉金礦開採技術,將開採成本打到地板價。

然而,沒多久後,光是一座紫金山已經不夠陳景河挖了。陳景河的目標是走出福建龍巖,站上世界舞臺。而礦業又是一個重資源的傳統行業,遵循“得資源者得天下”的樸素法則,陳景河把它運用到了極致。

2000年,利潤總額不到八千萬元的紫金礦業,喊出了“十年再造十個紫金”的口號,業務也從黃金逐漸延伸到了銅、鋅、鐵、鉬、錫領域。然而,國內的礦產市場中,礦種的自給率很低,50%以上的礦產資源依賴於海外。

思來想去,陳景河只剩下一條路可走:海外收併購。2005年,買夠了國內礦企的紫金礦業,把眼光瞄向了空間更大的海外市場。在陳景河主導下,紫金礦業在全球積極買礦山。

尤其在礦業行業低迷的2020年至2022年,陳景河大舉實施“逆週期”併購。僅2022年一年,紫金礦業就花了350億元,四處大手筆買礦。它收併購的礦企對象,大多集中在南非、中南亞等欠發達地區。

一頓操作下來,紫金礦業海外買礦的成本,低得讓不少同行豔羨。以銅礦爲例,東方證券測算,其收購科盧韋齊銅礦、波爾銅礦單噸儲量成本分別爲611元/噸、370元/噸,比雲南銅業收購迪慶有色時的928元/噸成本要低得多。

可有低成本優勢的同時,紫金在海外礦廠的資產安全性和經營穩定性,也越來越受投資者擔憂。典型如,2020年,紫金曾併購的世界級金礦——波格拉金礦項目就碰了壁,開工沒多久就被突然暫停,最終博弈了3年多後,才於去年底正式復產。

但相比這些不確定性的風險,“資源爲王”帶來的誘惑要更有吸引力。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09年以來,紫金礦業相繼發動了20多次併購,交易金額超過540億元。

經過多年的礦產併購後,紫金礦業的礦產儲量相當驚人。公開資料表明,2023年,紫金礦業銅、金、鋅產量分別居全球第5、第8和第4位。

手裏有礦,自然出產就高。2023年1-9月,紫金礦業礦產金產量同比增加22%,礦產銅產量同比增加13%,礦產鋅產量同比增加5%。

曾掀起多輪造富熱潮

中國礦王的超級成長週期中,許多人都見證過紫金礦業的上市盛宴。很多老股民印象深刻的是,紫金礦業A股上市後的首次原始股解禁,造就了福建省上杭縣批量生產富豪的上市奇觀。

2008年紫金礦業在A股上市,到了2009年4月27日,紫金礦業49.25億股首批限售股正式解禁,有近200名個人股東的賬面資產,直接兌換成了賬面財富。而那一年,紫金礦業也成了2009年度遭大股東減持次數最多的A股公司,高達16次。

而在近200名解禁股東名單中,誕生了不少億萬富翁。彼時,作爲紫金礦業原第二大股東的陳發樹,解禁兩個月內就套現了27個億,退出前十大股東名單,並以超200億元身家一舉當上了福建首富。

後來,陳發樹拿着這些錢盯上了青島啤酒雲南白藥,藉着這筆錢入駐雲南白藥,一路開展了對雲南白藥的不懈“追求”,直到當了雲南白藥董事長。

這場由原始股引發的解禁潮,讓A股市場上演了一場造富神話。但這只是它資本故事的一個開始。過去多年來,每一輪以銅、金爲代表的大宗金屬品的加速上漲,紫金都能迎來一陣投資熱潮。

後來,伴隨着每一次貴金屬價格上漲,不少多位原始股東逐步套現離場,機構資金則陸續亮相登場,成爲前十大流通股裏的主要身影。紫金礦業也引得大佬們競相折腰,背後雲集了一批明星基金管理人。

其中,私募頂流高毅資產的鄧曉峯、睿郡資產管理合夥人董承非、周蔚文等基金經理均被吸引,並多次進行增持,在紫金礦業上都下了重注。

而鄧曉峯、董承非、周蔚文三位大佬,雖說投資風格各異,但都是著名的長跑型選手,且同時在2019年下半年大手筆買入紫金礦業。

買入幾年後,紫金礦業就在2021年2月創下了14.28元的股價新高。在2021年的礦業黃金期,紫金礦業市值一度逼近3700億元,股東戶數一度達到了83萬股東。

拉長時間看,紫金礦業的確讓投資者享受到了不錯的收益。從2014年6月底部算起至2023年,紫金礦業的股價累計上漲將近600%,年複合回報率超20%。

對於當下新一輪的礦業黃金期,最敏銳的機構投資也沒有錯過。在黃金迎來追捧以及國際銅價大漲的刺激下,許多機構已經用行動投出了支持票。

‘市界’注意到,紫金礦業受到了不少外資的看好,許多外資基金敢於進行大筆下注。2023年三季度末,前十大股東中,高盛國際持有0.99%,阿布扎比投資局持有0.58%,高瓴旗下的HHLR也持有0.54%。

其中,高瓴旗下的基金早在去年第二季度就大舉加倉,並進入紫金礦業前十大股東之列。截至2023年三季度其持倉1.42億股,位列第十大股東。而機構們願意加倉的原因,無外乎它們對貴金屬價格的長期看好。

有色金屬行業研究人士楊晨對‘市界’分析稱,“從供需判斷,銅價短期仍具有周期性,長期來看銅價和金價均有望上漲。而紫金礦業的銅和金規模巨大,公司成長的確定性還是比較強的”。

不過,並不是所有股東都會對紫金礦業投出認同票。去年二季度,知名私募基金高毅資產對紫金礦業就選擇了減持,旗下高毅-曉峯1號睿遠基金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東榜單。至去年三季度,高毅-曉峯2號睿遠基金也進一步減持至4.108億股。

“礦業屬於一門週期性極強的生意,許多巨頭都在這裏有暴虧的經歷。假如未來宏觀經濟復甦不及預期,銅出現了供應過剩,國際銅價高位回落,也會影響公司業績預期。”楊晨表示。

挺進新能源市場

在紫金礦業最新的5年規劃中,陳景河曾提出:“5年再造一個紫金礦業,到2030年,紫金礦業主要經營指標要進入全球前3-5位”。但一擲千金背後,紫金依然面臨資金和運營方面的雙重考驗。

過去幾年,紫金礦業一路“買買買”下來,不管是儲量、還是產能,都是奔着全球前三的目標往前衝。然而,一輪狂熱的併購熱潮後,陳景河想要再造一個紫金礦業,挑戰要比之前大得多。

1月30日,紫金礦業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約211億元,繼續創造了利潤新高。但在業績增速上,雖然同比去年增加了5.28%,但和去年同期淨利潤增速27.88%仍然有不小距離。

而與此同時,上游礦資源也逃脫不了重資產行業的宿命:早期投資巨大,但回報見效卻要熬上許多年。紫金積極收併購資產、風光無兩的同時,資產負債率已從2008年時最低的26.85%上升至2022年的59.33%。

2023年,陳景河也開始有意識地降低收併購力度,但能源市場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內憂外患的焦慮,朝着“礦王”步步逼近。新能源浪潮席捲下,傳統能源市場正在越來越飽和。

去年10月,陳景河就曾對外稱,“中國正步入工業化後期與後工業化過渡期,房地產爆雷,傳統能源和基本金屬需求基本見頂,將對全球礦產供需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傳統礦業面臨壓力與挑戰。”

因此,從2022年起,紫金礦業就開始積極培育以“鋰”爲代表的新戰略增長點。陳景河野心不小,他指出,“要努力成爲全球鋰產業的重要企業” 。

當慣了行業大哥的紫金礦業,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一杯羹。很快,陳景河快速併購了湖南道縣湘源硬巖鋰礦、西藏拉果錯鹽湖鋰礦等,邁入了鋰業全球前十和國內前三行列,國內對手中僅次於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

而在楊晨看來,目前紫金礦業在新能源業務上更大的想象空間,關鍵還是在於銅儲量豐富,“紫金礦業主要看的是金和銅,尤其是銅的儲量,不管是在光伏、風電還是在電動車的一些用途裏,相對於過去有更多的增量用途。”

在新能源時代裏,銅被賦予了更大的價值空間。當前,銅在需求上的最大增量來自“特斯拉們”——電氣化程度更高的新能源車,單車銅的用量可達傳統燃油車的4倍。

而紫金礦業也緊隨這一趨勢,進行大手筆佈局。1月9日,紫金礦業發佈的產量預告,2023年,公司礦產銅產量達到101萬噸,產量相當於2022年中國礦產銅產量187萬噸的54%。

隨着銅價的快速上漲,銅儲備量達到國內總量50%的紫金礦業,無疑將成爲其中的受益者。但在新能源扶搖直上的時代裏,“中國礦王”躋身國際前三的夢想,還能實現麼?

(文中楊晨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