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觀網財經

觀察者網根據港交所官網數據初步統計,截至2024年3月19日午時,港股今年新受理IPO企業共有49家,同比增長36.11%,其中3月15日當天就有3家。

而截至2024年3月19日午時,A股今年只有2家新受理的IPO企業,且均爲北交所。

赴港上市成爲了不少企業的選擇,但觀察者網也注意到,部分A+H上市公司近期選擇了港股私有化。

赴港上市同比增長36%

3月15日當天共有3家企業披露港股IPO申報稿,它們分別是泓盈城市運營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泓盈集團”)、邁富時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邁富時”)、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知聲”)。

申報稿顯示,泓盈集團是一家長沙市國資委旗下的國有城市服務及運營提供商,主要提供三類服務:物業管理服務、城市服務及商業運營服務。2021年至2023年,泓盈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爲4.32億元、5.29億元、6.52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040萬元、5309.5萬元、7017.8萬元。

邁富時則並非第一次港股IPO,港交所官網顯示,邁富時曾於2022年11月和2023年5月公佈過IPO申報稿,但均已失效。

邁富時此次IPO申報稿顯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2年收入計,邁富時是中國最大的營銷及銷售SaaS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份額爲2.6%。邁富時通過Marketingforce平臺提供營銷及銷售SaaS解決方案,爲各種規模具有不同需求的企業提供服務,從內容與體驗、廣告與促銷、社交與關係、銷售與愉悅、數據與分析到策略與管理。

資料顯示,SaaS是指軟件即服務,一種相關數據集中託管並基於訂閱的雲端軟件許可及交付模式。需要指出的是,該市場競爭較爲激烈,所以邁富時雖然爲2022年“中國最大”,但其市場份額也才2.6%,沒比第二名2.1%的市場份額高太多。

財務數據方面,邁富時2021年至2023年的營業收入雖然連續增長,分別爲8.77億元、11.43億元、12.32億元。但其均爲虧損,分別虧損2.73億元、2.16億元、1.69億元。從期間費用來看,銷售及分銷開支佔了“大頭”,分別爲2.84億元、3.15億元、3.27億元。

另外截至2023年12月31日,由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屬於負債,所以邁富時的淨資產爲-9.61億元,即資不抵債。剔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影響,邁富時的淨資產爲1.92億元。

申報稿顯示,若邁富時成功上市,則所有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將自動轉換爲普通股,之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將從負債轉爲權益。如果邁富時2025年6月30日之前未完成上市,優先股持有人有權於行使贖回權。

與邁富時同日公佈申報稿的雲知聲情況類似。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收入計,雲知聲是2022年中國第四大AI解決方案提供商。同年,按收入計,其在中國智慧生活及智慧醫院行業均排名第三。

不過,其市場份額僅爲0.6%,而前兩名分別爲15.5%和4.1%。另外,雲知聲雖然營業收入連續增長,分別爲4.56億元、6.01億元、7.27億元,但因爲融資成本較高等原因,其歸母淨利潤均爲虧損,分別虧損4.25億元、3.66億元、3.75億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雲知聲的淨資產爲-22.99億元。造成雲知聲資不抵債的主要原因與其天使輪、A輪、B輪、C輪、C+輪、D輪、D+輪、D1輪、D2輪及D3輪融資的若干投資者的贖回權有關。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雲知聲贖回負債爲30.39億元。

申報稿顯示,如果雲知聲成功上市,有關贖回權將終止。但如果雲知聲除客觀原因外,於知名證券交易所(包括但不限於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或其他境外交易所)申請被拒絕,則對賭方有權要求在2026年6月30日前贖回投資。簡單來說,對賭方還是要求雲知聲成功上市,否則可能贖回。

可以看出,若部分IPO企業不能成功上市,需要面臨不小的回購壓力。對賭協議或是推動一些企業IPO的動力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24年3月18日午時,A股今年只有2家新受理的IPO企業,且均爲北交所。關於A股IPO話題更是接連不斷。比如,2023年有市場傳聞稱,監管層將對覈准制下的主板申報進行行業限制,明確“紅燈行業”(包括食品、防疫、白酒等)不能申報IPO、“黃燈行業”(包括食品、電器等)頭部企業纔可申報。

又比如,證監會2023年8月公佈階段性收緊IPO節奏;2023年11月,證監會就《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強化“申報即擔責”;今年1月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有關人士再提嚴把IPO入口關,對IPO申報企業的股東覈查全覆蓋,嚴厲打擊違規代持、以異常價格突擊入股、利益輸送等行爲;今年3月6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記者會上表示,企業IPO上市絕不能以“圈錢”爲目的,更不允許造假、欺詐上市。

另外,證監會3月15日發佈多項規定。比如證監會對上市輔導規定進行修訂,包括明確輔導監管要關注首發企業及其“關鍵少數”的口碑聲譽,拓展發行監管信息源。口碑聲譽涉及違法違規情形、背信失信情況、潛在風險、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等。

觀察者網根據同花順數據初步統計,今年港股新增的49家IPO企業中,至少有8家企業曾有A股IPO折戟的經歷。比如,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聚地合(蘇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派格生物醫藥(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昊中天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

觀察者網初步統計,截至3月18日,今年以來共有67家公司IPO終止,相較去年同期增長55.81%。並且新上市公司數量去年同期的56家下降至24家,降幅爲57.14%,合計募資額縮水57.1%。

那麼,今年港股新增的49家IPO企業中,有多少家選擇港股IPO與A股IPO政策有關?

另外,香港特區也在發力。此前2023年,港交所IPO募資額全球排名降至第六名,印度則升至第五名,這也是2020年以來,印度首次超越香港。

今年1月30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正與內地監管機構討論加快審批企業來港上市進度。

今年2月28日,陳茂波表示,爲進一步提升市場效率和流動性,香港證監會及港交所正探討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上市機制、優化交易機制、改善對投資者服務、加強市場推廣等。

一位券商研發部高管對觀察者網表示,在港股上市可以幫助企業擴大國際影響力,促使公司管理、信息披露更加國際化。另外,國際投資者的進出更爲方便。

從行業分佈來看,同花順顯示,今年港股新增的49家IPO企業中除兩家未能導出數據外,按所屬GICS行業,多品類零售、信息科技諮詢與其它服務、製藥均有4家新增IPO企業。

有上市公司選擇港股私有化

不過,觀察者網也注意到,部分A+H上市公司近期選擇了港股私有化。比如,半掛車生產龍頭中集車輛3月11日晚間發佈公告稱,計劃以每股H股7.5港元要約回購已發行的H股,並欲從港交所退市。回購對象並不包括中集車輛控股股東中集集團及一致行動人。同時,中集車輛擬維持A股上市。

關於回購及自願港股退市的理由,中集車輛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有三點。一是H股的交易量較低且流動性有限,導致公司難以在香港聯交所有效地進行融資;二是H股回購要約如落實,將可能爲接納的H股股東帶來一次性投資收益;三是自願退市若落實,將令公司能夠節省與H股上市監管合規相關的成本及費用。

截至2024年3月18日,東方財富顯示,中集車輛在港股的市盈率(TTM)僅爲4.94倍,而在A股的市盈率爲7.44倍,明顯可以看出中集車輛在A股獲得的估值更高。

觀察者網根據同花順數據初步統計,除去市盈率(TTM)爲負數的企業外,剩餘125家A+H上市公司中,只有2家企業H股的市盈率高於A股的市盈率。而A股市盈率高於H股市盈率的比例達到了98.4%,即大多數企業在A股市盈率更高。

另外,港股破發率比A股要高。觀察者網根據同花順數據初步統計,截至2024年3月18日收盤,港股2023年起新上市公司處於破發的比例爲67.53%。而A股破發比例爲42.73%。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