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率先打响汽车行业价格战的特斯拉,即将进行涨价!

3月20日,记者从特斯拉中国内部获悉,特斯拉即将在4月1日官方涨价,ModelY车型售价调高5000元人民币。同时,现行的8000元官方现车保险补贴政策、最高10000元的车漆减免政策也将在3月31日到期。这意味着,本次调价实际涨价幅度最高达2.3万元。

今年以来,特斯拉曾“3个月降价3次”,而这也加速了汽车行业降价潮的到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仅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已经有超过14个品牌48款车型进行降价,降价幅度在1000元到6.5万元不等。本次特斯拉在价格战的背景下逆势涨价,是否意味着汽车行业价格战趋缓?

3个月“降价”3次后,特斯拉全球提价

4月份,特斯拉ModelY车型将迎来5000元涨价。而在本轮涨价之前,特斯拉曾在中国市场“价格三连降”,前3个月每个月均进行过汽车降价或优惠补贴活动。

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率先打响价格战。1月12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更新,对Model3/Y后轮驱动版及长续航版售价进行调整,下调幅度6500至15500元不等。调整后,Model3起售价为24.59万元,ModelY起售价25.89万元。

2月1日,在官宣降价不到一个月之后,特斯拉再次宣布提供限时优惠。据特斯拉官方微博,在3月底前下订Model3/Y/S/X任意车型并交付,年费率可低至2.5%起,下单ModelY指定版本现车立享8000元现金减免。

3月1日,特斯拉官宣三重优惠,购买Model3后轮驱动版和ModelY后轮驱动版现车,均可享受限时现车保险补贴8000元,同时还享有指定车漆优惠和金融低息优惠。以购买ModelY后轮驱动版现车为例,现车低息优惠最高能省下约1.66万元,指定车漆现车优惠最高省1万元,加上8000元保险补贴,总购车福利高达3.46万元。

不过从3月中旬以来,特斯拉在全球的价格政策有所改变。3月15日,特斯拉宣布,从4月1日起,在美国销售所有版本ModelY价格将上调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199元)。3月18日,特斯拉欧洲、中东区宣布,将于3月22日在多个欧洲国家提高ModelY的价格,涨幅约为2000欧元(约合人民币1.56万元)或等值当地货币。

从本轮涨价来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涨价幅度显著小于欧美市场,这背后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效率与自动化水平持续升级,与中国本土零部件厂商共同降低了汽车成本。

2023年11月底到12月初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中,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表示:“目前,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经超过95%,自动化率已达到95%以上。仅特斯拉签约的本土一级供应商已超过400家,其中超过60家供应商已经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链体系。”

同时,特斯拉在欧美地区涨价更激进,也受市场竞争格局影响。第一上海证券研报认为,除了中国以外的市场里面,特斯拉的主要电动车竞争对手如福特、通用、Lucid、Rivian,都在纷纷显示出败势,为特斯拉腾出更多市场空间。

价格政策4个月4次调整,也是特斯拉手握自主定价权的体现。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生产技术、销售服务、品牌影响等领域都堪称“标杆”的特斯拉,已经具备了行业定价的“话语权”。

汽车价格战趋势如何?

从整个汽车市场来看,目前价格战依然是主旋律。2月19日,比亚迪秦PLUS、驱逐舰05的荣耀版正式上市,以7.98万元的价格正式打响龙年汽车价格战。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就有比亚迪、特斯拉、吉利、理想、小鹏、哪吒、岚图等超14个品牌集中降价,覆盖至少47款车型,降价幅度最高达6.5万元。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目前的汽车价格战并未带来汽车销量的提升。3月12日,麦肯锡发布2024年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消费者表示价格战对自身购车决策未起到积极作用,尤其10万元以下的车型价格战甚至会带来得不偿失的效果。这部分购车人群多数认为价格战抑制了购车决策。

随着特斯拉进行涨价,2024年汽车行业价格战是否会趋缓?从成本角度来看,此前碳酸锂价格显著降低,叠加电池厂商产能供过于求,动力电池价格持续下滑,给车企降价提供了“充足弹药”。

但电池行业的价格战或接近尾声,车企的电池成本也难以像此前一样再经历大幅度降低。东吴证券研报表示,从3月国内报价来看,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芯价格为0.45元/Wh—0.55元/Wh(含税),降幅空间较为有限,而海外三元电池pack的价格仍在1元/Wh以上。分企业看,宁德时代预计仍盈利超0.08元/Wh,亿纬锂能预计盈利0.02元/Wh—0.03元/Wh,国轩高科预计基本盈亏平衡,电池价格下行空间有限。

除了成本因素之外,目前汽车行业价格战还受车企抢夺市场份额的动力驱动。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近期乘用车市场价格战的根本原因是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在建立市场新秩序过程中,新老厂商替代的竞争激烈,传统车产能过剩带来低价生存选择,预计这一过程会持续几年的时间,直到新的格局形成。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国区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管鸣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车市正在经历结构化转型阶段,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在三年时间猛增20%。在此期间,价格调整是每位市场参与者为获取市场份额所利用的重要手段。

海通国际证券研报认为,综合来看,2023年末新能源车企内卷的格局已形成。预计2024年汽车价格战将持续加码,盈利能力薄弱的车企将面临重大挑战。

责编:叶舒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