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胡金華

今年2月5日,中國平安旗下健康業務板塊子公司平安健康(01833.HK)法人代表由方蔚豪變更爲李鬥,宣告李鬥正式接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3月22日,李鬥正式現身公司2023年業績發佈會現場,向外界闡釋其“盈利上岸”的目標。

“報告期內,公司全年營收錄得46.7億元,淨虧損同比大幅收窄47.6%至3.3億元;同時,隨着公司業務結構實現持續優化,推動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至32.3%,盈利有望加速實現。平安健康將深化管理式醫療模式,深耕‘家庭醫生’‘養老管家’兩大核心樞紐建設。”李鬥在發佈會上指出。

平安健康首席財務官藏珞琦在當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在2023年基本調整完業務結構後,其B端戰略業務同比增長81.2%,F端戰略業務同比增長14.8%,高毛利率醫療服務收入從2021年的31%提升至去年的44%,總體達成醫療和健康業務的平衡發展,使得公司整體毛利率在兩年間提升了9個百分點。銷售費用則從2021年17.6億元下降到2023年的8.4億元,今年有信心加速實現“盈利上岸”目標。

同比減虧近半背後

李鬥上任後,對平安健康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最直接的效果體現在財報中虧損同比大減,大減的背後則是控費與戰略業務的增長。

年報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6.11億元相比再次下降47.6%至3.35億元,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淨虧損收窄到9000萬元,調整後的淨虧損收窄至6580萬元,銷售費用則直接減少了9.2億元;而在業務層面,隨着李鬥推行的強力聚焦 FBC(金融、企業、個人)三類支付客戶羣體,保險及金融客戶端的醫健養服務收入22億元,同比增長14.8%,企業端的企業員工健康管理服務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達到81.2%。

“中國醫療健康市場的規模是很龐大的,已經有接近10萬億元的規模。我們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超過15萬億元的規模,其中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發展呈加速度態勢,我們預計滲透率有望超過25%。去年國家有關部委也先後在醫療養老、商保發展和企業健管建設方面給予了政策支持、激勵和倡導,尤其是把養老金融和養老產業的發展納入國家重要工作,平安集團一直持續深化綜合金融+醫療養老,平安健康作爲集團醫療養老生態的旗艦,一方面我們與各保險公司、金融機構、兄弟公司密切合作,面向保險及金融的2.3億龐大個人用戶市場以及5.5萬優質的大中型企業客戶資源進行服務;同時我們藉助集團強大的科技能力和數據庫資源,以及北大醫療集團的專業能力,不斷提升我們的服務專業品質和服務效率。”李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集團爲平安健康的主營發展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其年報數據也顯示,2023年平安集團爲集團旗下壽險、產險、健康險、銀行等綜合金融業務的用戶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7*24小時、主動式醫療健康管理服務,一年中付費人數增至約2630萬,同比增長6.7%,單客價值(ARPU)同比增速7.5%。

而企業健康管理賽道作爲平安健康戰略2.0深化的重要戰略佈局,過去12個月內企業端服務付費用戶數超510萬人,同比增長75%,累計服務企業客戶1508家,較去年同期增長530家,單客價值(ARPU)同比增長3.6%。

“以華潤雪花啤酒合作爲例,由於該公司員工人數多、工作地域分佈廣,且涉及川藏等偏遠地區,每年的員工體檢工作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平安健康爲其提供覆蓋全國的強大醫療服務資源,滿足不同地區的個性化需求。未來,公司資源投入將進一步聚焦管理式醫療模式下的戰略業務發展,持續提升資源配置及使用效率。”李鬥表示。

而對於平安健康是否過度依賴於集團的資源客戶轉化的焦點,公司管理層也在發佈會上做出了回應。

“市場一直很關心平安健康與平安集團的密切協同,實際上這種協同是一種雙向賦能,公司作爲平安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的核心旗艦,踐行管理式醫療模式,通過雙向賦能實現雙向的穩健增長,不是單純的單向輸血。具體來講平安健康通過與壽險、產險、健康險、銀行等開展產品融合、權益採購、增值服務等創新業務模式,可獲得來自B端、F端大量的客戶推薦,同時平安健康向這些用戶提供專業、優質、高品質、一站式的醫療健康養老服務,可進一步提高用戶黏性和認可度,從而增加復購,將金融的低頻變爲醫療健康的高頻服務。”平安健康總裁吳軍受訪時表示。

吳軍進一步指出,平安健康對於集團客戶資源的滲透率還很低,依然有很大的拓客空間。公司累計的企業客戶數在平安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的滲透率只有2.7%,而在平安集團2.3億個人金融用戶中平安健康目前的滲透率只有11%。

“未來公司將採取雙輪驅動,一方面持續擴大新增付費用戶數的規模;另一方面還將快速建立以用戶爲中心的會員運營體系,通過核心樞紐平安家醫,爲存量會員客戶提供定製化、一站式優質的‘三到’服務,提升他們的使用習慣和頻次,持續增強復購率、推薦率以及ARPU值。應該說我們和集團的協同是這樣來實現的。”吳軍表示。

長期前景未能體現公司估值

即將擺脫虧損“包袱”的平安健康,其股價至今仍在歷史低位徘徊,截至3月22日收盤,平安健康港股報收12.3港元/股,微漲0.99%。作爲曾經市值達到千億港元的健康醫療科技龍頭,平安健康目前市值不足150億港元。

“對於平安健康市值表現以及資本市場的一些舉措的關注,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目前平安健康的市值處於歷史的最低位,股價是被嚴重低估的。我們相信目前市場的估值並不能夠真正反映企業的長期價值,也不能夠反映公司的一個商業前景。”藏珞琦受訪時稱。

藏珞琦透露,目前平安健康有非常充足的現金流,來支持未來業務的投入以及行業資源進一步整合的需求。2023年公司經營現金流淨流出2.8億元,比2022年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8.1億元減少了65%。

“隨着公司業務模式逐漸跑通,商業模式也在被驗證,我們相信市場的估值將匹配到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真正的企業價值。平安健康是整個平安集團醫養生態圈的旗艦,也是線上的唯一入口,與平安集團的協同我們有非常強大的客戶基礎,這些客戶的醫療、養老、健康的需求都是十分確定的,所以平安健康的增長未來也是十分的可期,長期的估值有強有力的一些支撐。我們相信公司會進一步把握市場機遇,夯實公司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不斷開拓自己的戰略業務。我們比較有信心股價會回升,市場看到我們戰略落地的成果之後會給予更好、更合理的估值水平,信心也會不斷提振。”藏珞琦指出。

而對於未來的資本市場的舉措,藏珞琦回應表示,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4月之間曾經實施過回購計劃,合計使用回購資金約7.3億港幣,回購股份超過了2800萬股。“根據經驗我們認爲回購對於提振市場情緒,短期對於提振股價有一定的作用,中長期來看股價和公司整體發展和市場整體情況相關性會更大。我們將綜合考慮公司業務發展、資本市場的形勢、資金的使用效率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適時地去考慮回購或者在市場投資等一些舉措。”藏珞琦透露。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