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更新教材,备课下足功夫

南邮教师屡获国家级教学大赛一等奖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通讯员毕莹莹)3月20日,记者从南京邮电大学获悉,该校陈燕俐老师接连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正高组一等奖和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两项教学荣誉。作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的一员,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陈燕俐所在团队多年的教学积淀。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南京邮电大学理工科专业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需要用心‘经营’,授课内容最终体现在教材上,所以教材要不断更新,团队也是随着授课内容的更新而发展。”自1997年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教学要求的革新,陈燕俐所在的课程团队相继编写了《微型计算机系统与接口技术》等教材,曾获省级精品教材、省级重点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奖项。

一学年共有3000多名学生的上课量,如何上好这么多学生的课?老师们在备课上下足了功夫。备课时,陈燕俐还会到图书馆翻阅《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所有不同版本的教材,及时补充新内容。备“知识”,更要备“方式”。“听相关课程时,更多的是学习教学方式和对待学生的态度,这个是特别有帮助的。”陈燕俐说。

除了个人备课,教学研讨、教学沙龙等集体备课是“家常便饭”,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老师们共同研讨、互通有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撰写教学研究论文,进行课件的调整和完善。通过一堂课来了解年轻老师对课程的熟悉度和对知识点的把握度,是团队“传帮带”机制的一个缩影。团队实行老教师“传帮带”梯队建设制度,对每个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进行培养,在每学期的教学测评中,课程组的教师都名列前茅。

陈燕俐表示,在未来,他们会进一步加强课程的多样性,以适应各学科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课程建设和团队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数字化改革,推动人工智能和课程有机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