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宋輝

從年初以來密集調研上市公司,到3月初首隻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改革試點基金完成設立,再到近期9億元配置首批中證A50ETF……今年以來,保險資金加碼權益市場動作頻頻。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在這些動作背後,保險資金權益投資呈現新圖譜。

業內專家表示,當前,保險公司負債端成本較高,保險資金面臨較大的投資收益提高壓力。權益投資是保險資金獲取超額收益的主要途徑,所以保險機構權益投資部門今年面臨更大的壓力,正在通過配置ETF、加大調研等方式尋找更多元的投資機會。

9億元配置首批中證A50ETF

近日,保險資金耗資9億元購入首批中證A50ETF,引發市場關注。

繼3月12日兩隻中證A50ETF率先上市後,3月18日又有8只中證A50ETF上市,至此,首批獲准發行的10只中證A50ETF全部上市。從披露的上市交易公告書來看,保險資金是認購這批中證A50ETF的主力軍,並且是其中6只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

具體來看,平安中證A50ETF、摩根中證A50ETF、華寶中證A50ETF最受保險資金歡迎,分別被險資認購了約5.83億元、1.54億元和1.31億元。此外,易方達中證A50ETF、銀華中證A50ETF、大成中證A5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也有險資身影。

從參與險資來看,中國平安、太保人壽是認購的主力軍,中國平安通過旗下壽險公司、財險公司、健康險公司合計持有平安中證A50ETF 5.73億元,太保人壽則認購了華寶中證A50ETF、摩根中證A50ETF兩隻基金,分別認購1.3億元、0.97億元。此外,首批10只中證A5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還包含人保資產、中韓人壽、國華人壽、中再壽險、安聯人壽、都邦財險等6家險資。

談及險資緣何青睞這批中證A50ETF,一位險資權益投資負責人告訴記者,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一般保險資金會有配置盤,通過認購ETF來控制調整倉位比較快捷,所以這批A50ETF發行後,多數險資都有參與;二是這幾年股票市場波動較大,許多險資投資經理希望通過配置ETF來降低投資波動性;三是投資者可以在ETF發行過程中,將不想繼續持有的A50成分股換成ETF份額,實現股票風險分散或者流動性兌換。

150家保險機構調研716家上市公司

直接投資二級市場股票依然是險資權益資產配置的重要路徑。近期市場已有所回暖,險資均表示看好今年的權益市場機會。

投資決策,調研先行。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保險機構加大了對上市公司的調研力度。截至3月21日,共有117家保險公司、33家保險資管公司合計150家保險機構調研716家上市公司3400多次。

具體來看,工業機械、半導體產品、電子元件是保險資金最關注的行業。從調研主體來看,今年調研次數達到100家的保險機構有泰康資產等9家,其中泰康資產、人保資產、大家資產分別調研上市公司195家、140家和127家。

國泰君安非銀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表示,爲緩解新會計準則下資本市場波動對利潤表的影響,保險公司普遍調整了股票資產配置策略,增加配置高股息資產並計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科目,以獲取分紅爲主要目標。招商證券預計,今後3年險資增配高股息資產規模有望達近7000億元。

從數據來看,當前險資還有很大的入市空間。金融監管總局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28.16萬億元,其中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合計佔比12.59%。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比例距離險資權益投資比例30%(符合條件的企業最高可至45%)的上限還有很大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