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雪

近期,大部分地区完成城乡居民医保费用集中征缴工作,参保群众已经享受到了医疗保障服务。3月25日,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参保质量持续提升,20年来医保服务水平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具体来看,医保制度对群众的保障范围显著拓展。据介绍,目前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内包含药品达3088种,覆盖了公立医疗机构用药金额90%以上的品种,包含74种肿瘤靶向药、80余种罕见病用药。不少新药好药在国内上市后不久就可以按规定纳入医保目录,以治疗白血病的药品“伊马替尼”为例,该药集采并经医保报销后,已从刚在国内上市时患者年自付近30万元降至6000元左右。

医保政策令各类现代医学检查诊疗技术更加可及。患者享受到的医学检查、诊疗手段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大幅迈进,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新设备迅速普及,无痛手术、微创手术等高端诊疗技术日益普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医保群众的就医报销比例显著提高。”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居民医保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维持在70%左右,群众的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群众医疗需求提升、医疗消费水平提高,也需要加强医保基金筹集,为群众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保障。

医保制度对群众的服务能力水平跨越式提升。目前,居民医保参保群众不仅可以在本县(区)、本市(州)、本省份享受就医报销,还可以在全国近1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享受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此外,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从无到有,帮助约1.8亿城乡居民“两病”患者减轻用药负担799亿元;“三重保障制度”仅2023年一年就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超1.8亿人次,帮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1800亿元。

在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有力支持下,全国居民就医需求快速释放,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据统计,2003年至2022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从20.96亿人次增长至84.2亿人次;全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2005年的72.95岁增长到2020年的77.93岁;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03年的55.8%下降至2022年的27.0%。

“近14亿医保参保人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条件、更大范围的医疗保障、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更为便利的医保服务的背后,是医保制度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上述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总额3497亿元,财政为居民缴费补助6977.59亿元,居民医保基金支出约1.04万亿元。居民医保基金全年支出总额是居民个人缴费总金额的2.98倍。

“参加医保就是‘患病时有保障,无病时利他人’,应该是每个群众面对疾病风险不确定性时的理性选择。”上述负责人表示,保险的实质是汇聚各方力量后,帮助患重病的个人和家庭抵御大额医疗支出的风险。据测算,居民住一次院后医保报销的金额,就远超将连续20年个人总保费进行储蓄的收益。

据悉,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发挥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保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