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雪

近期,大部分地區完成城鄉居民醫保費用集中徵繳工作,參保羣衆已經享受到了醫療保障服務。3月25日,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國基本醫保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參保質量持續提升,20年來醫保服務水平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具體來看,醫保制度對羣衆的保障範圍顯著拓展。據介紹,目前我國醫保藥品目錄內包含藥品達3088種,覆蓋了公立醫療機構用藥金額90%以上的品種,包含74種腫瘤靶向藥、80餘種罕見病用藥。不少新藥好藥在國內上市後不久就可以按規定納入醫保目錄,以治療白血病的藥品“伊馬替尼”爲例,該藥集採並經醫保報銷後,已從剛在國內上市時患者年自付近30萬元降至6000元左右。

醫保政策令各類現代醫學檢查診療技術更加可及。患者享受到的醫學檢查、診療手段朝着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方向大幅邁進,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新設備迅速普及,無痛手術、微創手術等高端診療技術日益普及並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醫保羣衆的就醫報銷比例顯著提高。”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居民醫保的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維持在70%左右,羣衆的就醫負擔明顯減輕。同時,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羣衆醫療需求提升、醫療消費水平提高,也需要加強醫保基金籌集,爲羣衆提供穩定可持續的保障。

醫保制度對羣衆的服務能力水平跨越式提升。目前,居民醫保參保羣衆不僅可以在本縣(區)、本市(州)、本省份享受就醫報銷,還可以在全國近10萬家定點醫療機構享受跨省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服務。此外,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從無到有,幫助約1.8億城鄉居民“兩病”患者減輕用藥負擔799億元;“三重保障制度”僅2023年一年就惠及農村低收入人口就醫超1.8億人次,幫助減輕醫療費用負擔超1800億元。

在不斷完善的醫保制度有力支持下,全國居民就醫需求快速釋放,健康水平顯著提升。據統計,2003年至2022年,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數從20.96億人次增長至84.2億人次;全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從2005年的72.95歲增長到2020年的77.93歲;個人衛生支出佔全國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從2003年的55.8%下降至2022年的27.0%。

“近14億醫保參保人享受更高水平的醫療條件、更大範圍的醫療保障、更高比例的醫保報銷、更爲便利的醫保服務的背後,是醫保制度爲人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上述負責人表示。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總額3497億元,財政爲居民繳費補助6977.59億元,居民醫保基金支出約1.04萬億元。居民醫保基金全年支出總額是居民個人繳費總金額的2.98倍。

“參加醫保就是‘患病時有保障,無病時利他人’,應該是每個羣衆面對疾病風險不確定性時的理性選擇。”上述負責人表示,保險的實質是匯聚各方力量後,幫助患重病的個人和家庭抵禦大額醫療支出的風險。據測算,居民住一次院後醫保報銷的金額,就遠超將連續20年個人總保費進行儲蓄的收益。

據悉,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繼續發揮我國基本醫保制度的確定性來應對疾病風險的不確定性,盡力而爲、量力而行,着力緩解羣衆看病就醫的費用負擔,爲廣大羣衆提供更加優質的醫保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