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光大银行将发布2023年财报。

回顾这一年的跌跌撞撞,光大银行光是高层变动就有如走马灯一般。至于业绩,新任掌舵人王志恒没能逆势翻盘,前三季度光大银行营收下降,仅以降低拨备的方式艰难实现归母净利润3%的小幅增长。

至于未来发展的重心,光大银行表示:将通过强化数字技术保障、强化数据资产管理、强化数字基础服务能力、强化数字风险管理、培育数字创新文化等一系列举措,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底座”。

不过,鉴于光大银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频发的内控问题,导致外界对该行推行的相关创新业务,其评估风险性的能力存疑。此时推进数据信贷业务,难免被指过于激进。

谁更激进

近年来,受资产端减费让利、负债端成本刚性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进入持续下行期,业绩压力不断增大。

2024年2月2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最新监管指标显示,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系近年来首次低于1.7%。

净息差下滑,意味着银行从传统业务获取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需要通过业务创新寻找新增量。这导致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进行一系列新的尝试。

与此同时,政策端正在引导商业银行进行新模式的探索。2024年1月1日起,财政部制定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满足条件的数据资源可以计入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或存货,数据资产化进一步推进。

随后,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加大对数据资产开发利用、数据资产管理运营的基础设施、试点试验区等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向数据资产领域。

过去较难在贷款中获得认可的数据资产,在近期已有融资案例陆续落地,预示着企业的数据未来有望像房产、设备一样,在申请贷款过程中被银行重视。

尤其是科创型企业,常因缺少固定资产而借钱难,是困扰业界多年的大难题,尤其在资金链紧张时,前者往往被迫在早期就稀释了大量创业团队的股权。随着“数据也能贷款”的口子放开,这方面难题有望缓解。

以厦门首笔数据信贷为例,万家汽配产业上中下游的生产商、流通商和维修厂,是国内注册用户规模数量领先的汽配产业数智化协同平台。经营数据已经成为较大的无形数据资产。

数据信贷,是指银行等金融结构参考授信企业数据资产评估情况并结合企业经营情况而提供的贷款产品。

随着市场渠道的拓展,这家处于成长期的科创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和支付运营成本。过去,这种企业尽管坐拥海量数据,但缺乏银行更喜爱的房产、土地、设备等资产,申请贷款依然十分困难。

建行厦门市分行了解到这家平台情况后,向其推荐了“数信贷”,为企业申请到厦门首笔数据资产贷款350万元。“数信贷”是建行参考授信企业数据资产评估情况并结合企业经营情况而提供的一款贷款产品,于2024年2月刚推出。

不过从相关媒体的统计盘点来看,类似建行这样的传统四大银行还是相对保守。参与数据资产融资的银行大多以当地银行为主,如贵阳银行、齐鲁银行、泰安泰山农村商业银行、苏州银行等,最为激进的是光大银行,该行通过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参与了前述媒体统计的数据资产融资31个案例中的7例,占比近四分之一。

去年12月,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基于香港企业HARBOURHILL LIMITED的数据服务,向其提供300万元跨境贷款支持,成为国内有公开报道的跨境企业数据资产融资业务“第一单”。

据公开披露的信息,光大银行旗下分行正是在与深圳、贵阳、湖南等地数据交易所的联手下,完成数据资产融资链路中的最后一环。

激进的背后

光大银行以相对激进的态度在进行业务创新的同时,相关内控问题频发,银行内部治理问题令人堪忧。

去年10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公布四张罚单,指向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及其相关负责人,其中光大银行深圳分行被罚没138.5万元。

去年9月,光大银行大连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虚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信用卡业务管理不到位等三项违法违规行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被罚款90万元,处罚时间为2023年9月13日。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光大银行见诸媒体的处罚信息就有40多条;2022年,光大银行至少收到60多张罚单,罚款金额超3000万元。

来到2024年,仅是1月份,光大银行各地分支机构及相关负责人合计收到逾20张罚单,累计被处罚金额超过600万元。

至于银行高层方面,光大银行内部也是屡屡出现贪腐现象,其两任董事长因贪腐被查,时间跨度长达15年。

1月15日,最高检官网发布消息,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涉嫌贪污、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贪污罪、受贿罪对唐双宁作出逮捕决定。

2023年7月15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3年4月,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同样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同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李晓鹏作出逮捕决定。

倘若光大银行继续采取旧模式和旧思维,不大踏步地推进类似数据贷这样的创新业务,那么相关的内控问题还不足以引发外界重视,毕竟旧模式的套路相对固定,其中的风险也容易被业内人士所预见。

但数据贷带来新增量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点,这需要光大银行不能只顾着眼前的业绩去狂奔。

好在进入到2024年之后,全国多地已有数据资产贷款落地的新进展,其中的经验或许能帮助光大银行成为数据信贷中的最大赢家。

3月5日,山西省首笔数据资产无质押增信贷款签约仪式在山西数据流量谷举行,数据流量谷数据服务商鹏景科技获得了深圳数据交易所数商认证授牌,并与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签约获得900万元数据资产无质押增信贷款额度。

3月11日,江西首笔全链路公证模式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暨数字金融创新成果报告会在南昌市召开,会上宣布江西首笔企业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正式落地,由上饶银行向企业数据资产权利人江西盈石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授信500万元额度质押融资。

数据资产的风险

在商业银行加快业务创新之际,相关风险也开始引起重视。

以数据信贷为例,国家引导银行资金通过创新的方式进入缺少固定资产的科创企业,本意当然是好的。

不过,数据可以“买”也可以“注水”,导致数据资产的评估价值极易虚高,即使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机构,但近年这些评估机构的翻车案例同样数不胜数,由此衍生的银行坏账风险并不少。

有资深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认为,当前数据资产融资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对企业数据资产进行合理估值存在挑战。

依据恒丰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估值研究与入表探索》白皮书对数字资产估值提出了五方面新思路,估值设计上,首次将数据资产价值划分为“投入价值”和“业务价值”进行评估;评估方法上,将订单管理模式创新应用于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公式优化上,对传统成本法进行了分解;参数计量上,系统地构建了公允、可落地的估值参数体系;数据表构建上,基于数据资产估值研究,开创性构建了与估值体系相承接的“数据资产表”。

“目前落地的案例贷款金额不算大,而且还要辅以其他的增信措施,说明商业银行对这个业务还比较谨慎。数据资产融资和知识产权融资相似,面临一定估值难题,能否放款还要参考企业的主体信用情况。”有业内人士称。

另有银行人士指出,从银行微观层面看,出于目标考核的原因,目前出现了扎堆做科技贷款的现象,导致有的头部科技企业手里拿着许多银行授信批复,而企业钱多了容易乱花,对银行也有风险。“这跟前两年普惠、绿色贷款考核下的银行行为是一个道理”。

光大银行的风险指标并不乐观:去年三季度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508.33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61.59亿元;不良贷款率 1.35%,比上年末增加 0.10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5.65%,比上年末减少12.28百分点。

对于不良贷款率抬头,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回应称,从资产质量结构上看,不良资产的生成主要集中在信用卡、消费信贷以及房产领域,这与当前市场的整体状况是相一致的。

杨兵兵指出,在信用卡和消费信贷方面,主要是因当前国内需求仍然不足,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居民收入有所下降,所以信用卡及消费信贷业务的资产质量还处在压力区间。预计随着经济复苏,相关行业的风险水平将有所降低,光大银行也将加强风险管理,一是优化客户结构,二是强化授信准入,三是对存量进行主动管理,来提升上述领域的资产质量。

在经济下行阶段,银行作为经济关键调节器,能否通过业务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和提振自身业绩十分重要。

不过,银行又是经济运作中最不能出错的一环,创新又意味着新的监管灰色带和新的风险,如何有效管理银行创新与风控,对银行业和中国经济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资料

财新《商业银行“试水”数据资产贷款 如何评估价值仍存挑战》

中国经营报《住房租赁“金融17条”落地 银行创新再提速》

中国证券报《定期给付型品种面市 银行理财创新大有可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角财经”(ID:F-Jinjiao),作者:塞尔达,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