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經初步覈算,2023年海洋生產總值達99097億元,較上年增長6.0%。據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曉健透露,去年海洋對外貿易量穩質升。其中,“隨着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大幅增長,汽車運輸船新接訂單量佔到全球總量的82.7%”。

據船舶經紀公司克拉克森(Clarksons)研報,2023年,汽車運輸船訂單繼續刷新歷史記錄,全年訂單共80艘合68萬CEU。不僅如此,近年來,中國船廠接單份額穩步提升。2023年,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造船交付量/在手訂單量分別佔全球 67.2%/52.1%/51.4%,均位居世界第一。

汽車運輸船訂單大漲

自然資源部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經初步覈算,2023年海洋生產總值達99097億元,較上年增長6.0%,比國民經濟增速高0.8個百分點,呈現強勁復甦態勢。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9%,較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曉健分析指出,海洋領域消費持續恢復向好、海洋領域消費持續恢復向好及海洋對外貿易量穩質升這三大需求拉動了海洋經濟量質齊升。

其中,在海洋對外貿易方面,2023年,我國海洋船舶工業的海船完工量、新接海船訂單量、手持海船訂單量三大指標全球領先,船舶出口到191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金額同比增長35.4%。其中,隨着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大幅增長,汽車運輸船新接訂單量佔到全球總量的82.7%。

《華夏時報》記者看到,克拉克森研報顯示,2023年,汽車運輸船訂單繼續刷新歷史記錄,全年訂單共80艘合68萬CEU(標準車位),其中以CEU計73%採用替代燃料方案,如果包括替代燃料預留方案,這一比例將上升至98%。

公開資料顯示,隨着中國汽車出口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選擇做“船東”,而中國船企也成爲推動汽車運輸船市場繁榮的重要力量。

2023年1月23日,廣船國際宣佈成功生效2艘比亞迪雙燃料汽車運輸船訂單。今年1月16日,比亞迪首艘汽車滾裝船“EXPLORER NO.1(開拓者1號)”首航從深汕小漠國際物流港碼頭出發,裝載5449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啓程前往歐洲;

其後一天(1月17日),由上汽集團委託中國船舶集團建造的首艘遠洋汽車運輸船——上汽安吉申誠號開始首航。該艘滾裝船擁有7600車位,且設有新能源汽車封閉專區。據悉,截至目前,上汽旗下安吉物流已建成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自營船隊,擁有各類汽車船31艘,並開通東南亞、墨西哥、南美、歐洲等7條國際自營航線。

3月中旬,中國船舶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爲中信金融租賃公司建造的8600車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汽車運輸船(PCTC)分段正式開建,這是外高橋造船建造的PCTC首船首個分段。截至目前,外高橋造船手持8600車、9000車和10800車3型PCTC訂單達16艘,形成了批量化建造格局。

3月25日,廈船重工建造的一艘75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滾裝船在廈門下水出塢。這是中遠海運旗下廣州遠海汽車船運輸有限公司24艘新造船訂單中的首制船,預計今年7月交付使用。廣州遠海汽車船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桂華介紹,預計到2026年底,該公司將形成30艘專業汽車運輸船隊規模,實現每年70萬輛的運輸能力等。

船舶行業景氣上行

拿下全球8成以上汽車運輸船新接訂單的中國船企,其國際競爭力與日俱增。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2023年,全國造船完工量423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新接訂單量7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6.4%。2023年12月底,手持訂單量1393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2.0%。截至目前,中國造船業國際市場份額已連續14年居世界第一。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從船型上看,2023 年中國在高附加值船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中國交付20艘全球最大24000箱超大集裝箱船、6艘LNG運輸船,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交付運營等。廣船國際辦公室高級業務經理彭永桂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中國船舶工業在近年來高質量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供應鏈產業鏈日益完善,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自主突破,所建造的船舶成本更加自主可控,船舶質量和建造週期都能夠得到保證。

從單個船企來看,據克拉克森統計,2023年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共有17家造船廠,在手訂單630艘船,共計2223.3萬CGT(船舶修正總噸),位列全球第一;揚子江船業集團旗下有4家造船廠,在手訂單193艘船,共計629.1萬CGT,排名第五。此外,還有中遠海運重工、招商局工業集團、新世紀造船等共5家造船企業進入全球在手訂單量前10強。

近期,已有多家房企公佈了2023年業績預告或年度業績報告。

其中,2023年,揚子江集團總收入同比增長16.5%至241億元人民幣,毛利同比增長69.2%達到54億元,淨利潤亦上升57%至41億元人民幣;新接訂單方面,2023年揚子江集團全年新接訂單共97艘,價值70.5億美元;中國船舶更是迎來爆發式增長。該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預計在2023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7億—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71%—1762%。

記者看到,對於2024年中國船企在國際市場的表現,業內保持了頗爲樂觀的看法。克拉克森研究預測,2024年,新造船市場全年訂單量或將保持2023年的相同水平。新簽訂單中,燃料轉換型訂單也將保持強勁趨勢,新訂單將更多轉向油輪與散貨船;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則表示,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放緩,將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世界航運和新造船市場可能有所回落。不過,“中國船企手持訂單充足,產能利用情況良好,綜合來看,2024年CCI(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監測指數)將保持在較高水平波動。”

各地也對船舶工業的發展也頗爲重視。截至2024年3月19日,中國8個省份公佈了2024年重點項目名單,其中包括25個船舶行業相關項目。例如,江蘇與浙江省分別發佈7個與6個項目,注重船舶設計、製造及技術創新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船舶業的高速發展也引起了部分國家的警惕。例如,今年3月初,5家美國工會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遞交請願書,要求對中國涉嫌在海事物流和造船行業的“不公平”政策和做法展開調查。請願書敦促拜登政府對中國建造的船舶徵收港口費,並利用徵收的費用設立基金來振興美國造船業。業內認爲,如果美國對中國建造船舶增收港口費,將直接拉高船東公司的相關成本,這將影響船東在中國船廠的造船意願,進而推高全球造船成本與航運成本,損害全球貿易。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