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投資人朋友對我說我的屬相今年犯太歲,建議帶點紅的。於是我帶了綠色的Apple watch錶帶和綠色的手機殼。天生一身反骨。”

過去一年,整個創投圈最大的心魔障礙就是悲觀、焦慮、害怕損失等負面情緒。從熱搜榜以及公開新聞我們看到:年輕人熱衷於寺廟拜佛、考公上岸,買彩票。職場上“四不青年”(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房、不生育)“孔乙己文學”“發瘋”等詞彙一度流行。這些情緒不僅影響了投資人的心態,也對他們的投資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

投資人的情緒主要體現在樂觀或悲觀情緒會影響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和投資決策,貪婪則可能導致過度追求高收益,從而承擔過高風險,而焦慮則會讓投資人在市場出現不確定性時,容易盲目跟風或失去信心從而導致投資失誤。因此,瞭解投資人的情緒狀態對於預測市場走勢和投資機會至關重要。

某大型國資背景投資人韓璃對自己今年所有的投資動作給出一個四字法則,即“和光同塵”。這一成語出自《莊子·逍遙遊》,“和其光,同其塵”,用來形容人要能夠順應環境,保持低調,與周圍的人和事物和諧相處,與世無爭,與世俗混同。延伸到創投圈,就是讓自己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被市場波動所左右,根據自己的判斷和分析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一個人的總價值=物質價值+情緒價值。於投資人而言,也不外如是。

開年以來,不少創投圈朋友開啓新一輪計劃。善待自己,尋找穩定的情緒價值。爲了實現這一目標,這些投資人決定要深入瞭解行業和項目,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關注市場情緒和輿論,並培養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通過這些方法,試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更好的投資回報。

01 “投資心態,決定了你能在一級市場走多遠”

從2015入行到今年,韓璃進入一級市場已經第九年。“算是大週期小週期都經歷過了。投資服務超過20家公司,有的估值在兩年內翻了幾十倍,再後來四五年都沒有融過錢,也有最初不被看好但後來估值從1000萬漲到十幾億。即使是在最差的年份依然退出成本並賺了錢。有位前輩投資人和我說過‘一個投資人至少要投出十五家公司才畢業。”

經過疫情三年,韓璃總結的一條最重要經驗就是和自己和解。“早期投資真挺難做的,賺錢就意味着要去承擔另一個人的壓力,比如創始人突發隱疾,去公安局撈人,甚至和創始人原配一起打官司,因爲創始人出軌小三把股權轉移了。什麼狗血都經歷過。合夥人撕逼都是稀鬆平常的事。賺的都是精神損失費。沒有點心胸和大心臟怎麼能做早期投資?”

所有投資者在進行投資行爲的時候,都會受到情緒支配,而這個情緒支配其實是很難被察覺的。有研究證明,那些專業機構投資者反而更容易受到“情緒”影響,從而做出非理性投資行爲。

投資人情緒(Investor Sentiment)是指投資者對市場或特定資產未來價格走勢或回報率的預期或信心。當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狀況或政策走向感到不確定或擔憂時,他們會傾向於減少風險敞口,增加流動性偏好,避免長期或高風險的投資,從而導致市場需求下降,資產價格下跌,市場波動加劇。比如在2021年新冠疫苗推出後,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大幅下降,投資者情緒指數大幅上升,全球股市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反彈。

中國資本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它不僅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政策因素的影響,還受到制度、文化、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像去年中基協發佈的《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是我國私募投資基金行業首部行政法規,也成爲私募行業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私募行業發展告別“草莽時代”,私募投資基金業務活動納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

政策對投資者心理和情緒的影響也是肯定的,尤其經濟本身不景氣的情況下,各種新規出現,給本就不富裕的投資人羣體更是雪上加霜。只不過結合一系列新政策,2024年新基金的設立會變慢,基金運行會更謹慎,效果卻不會立竿見影。

巴菲特說過:“投資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波動並不代表長期失敗。着眼長期,纔不會被短期漲跌影響情緒。投資,要有平常心。”

02 “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

站在2024年的起點,每一位投資人似乎都會再次回味巴菲特的這句名言。

投資人的心理像擺鐘一樣,很多時間都在走極端,不是過度樂觀就是過度悲觀,不是貪婪就是恐懼,不是信任就是懷疑。就像一輛狂奔的汽車,當前方突然出現一個人的時候,即便踩剎車很及時,也會繼續向前滑一段距離。這也可以稱之爲心理和情緒對市場產生的慣性。

恐懼和貪婪是投資中常見的情緒。要學會控制這些情緒,避免因恐懼而錯失機會,或因貪婪而冒險。保持理性和冷靜的思維,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理解風險與回報之間的平衡是投資成功的關鍵。不因追求高回報而忽視風險,也不因過於保守而放棄潛在的收益機會。要取得理想的投資回報,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時機,平衡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的點。

投資人阿K昨天和一個朋友喫飯,問他:最近忙麼?他說“忙倒是一點不忙,但是天天內耗,覺得一級市場沒盼頭了…現在最大的想法就是,放過自己…”

投資方面,五年前,市場上被投企業數量排在前三位的是移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生物技術;三年前,變成了智能製造、IT、醫療健康;兩年前開始吸金最多的是醫療健康,然後是半導體和電子設備;到了一年半以前,投錢最多的是半導體、電子設備,然後是醫療健康和IT。

“資金都在向科創領域匯聚,趨勢越來越明顯,創業門檻也越來越高。”阿K明顯感覺到最近三年,整個投資行業投科學家、投院士、投博士的比重在上升。“像做半導體的是電子工程的博士,從事醫療健康都是醫學專業的博士,做IT、人工智能方向也是博士和院士。”

人才流動在往硬科技走,原來做互聯網的獵頭開始朋友圈發汽車芯片類招聘,順着週期走。但是,看不懂,無疑是匆忙轉行的創投圈一線從業者面臨的最現實問題。

這也是爲什麼B站、小紅書甚至抖音都漸漸成爲一級市場投資人的“補課”聖地,尤其是生物醫藥等行業投資人就是在此處補習什麼是CDMO、mRNA和IVD,去到項目現場,跟創新藥的研發總監聊得有來有回,甚至還被誇過專業。令人哭笑不得。

長期來看,科技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和生物科技等領域都孕育着顛覆性的創新機遇和巨大的市場空間。所以,站在當下,關注科技正當其時。但科技投資的機會在短期邏輯和長期邏輯中是很難同頻共振的。

投資人能做的就只能是在投資中保持謹慎樂觀的心態,相信市場有機會帶來回報,同時不要被情緒所左右,避免衝動交易和頻繁調整投資組合。要有耐心等待機會,也要對風險保持警惕,並採取適當的風險管理措施,不斷的根據市場變化而做出調整,以提高投資決策的準確性和效果,以獲得優質投資的長期回報。

短期來看,由於市場情緒影響和宏觀經濟的波動,科技企業估值在過去一段時間經歷了較大幅度的回調。隨着市場情緒的逐步穩定和回升,科技企業一定值得期待。

03 一級市場,VC還愛嗎

一個學弟面試一家從TMT轉型硬科技的VC,合夥人面試問他某個半導體項目“體現出什麼模式上的創新”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路徑是否過分依賴了。如今,投資人已經從天天思考“最近有什麼新變化”變成了“有什麼暫時不變的。”

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科技驅動和創新浪潮後,2024年的創投市場呈現一種新的態勢。

全球範圍內,風險投資活動熱度依然不減,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願意爲具有潛力的初創公司提供資金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在科技、醫療健康、清潔能源等領域。

可是退出方面,很多機構去年就都在愁退出,而隨着時間推移,會越來越愁,因爲二級市場的大門短期看還是很緊,而基金週期又到更後期了。前陣子,有朋友說他們投的一些基金已經延期了,DPI連個影子都沒見到。但愁沒用,真賺不到錢也要如實跟投資人披露。但其實,歸根結底是投資時候要判斷準確,只有投到足夠多好標的,才能在後期進退自如。

前不久,有兩家新基金管理機構推進速度較快,主要是其人員招攬及投資人才儲備均是在一年前就已鋪開。從現有高管人選來看,多數來自於國內一線券商、銀行乃至外資機構的主力骨幹和投資精英。

有投資人告訴記者,隨着銀保監會、國家部委相繼出臺鼓勵金融機構入場股權領域的相關政策文件予以落實,未來會有更多創投機構獲得政策紅利。與此同時,在行業內依然要培育廣泛的募資朋友圈,共同提振股權投資行業的信心與士氣。

過去七年的創投週期經歷告訴我們,一時的風光無限很可能真的只是一時,一時的無人問津也可能是市場認知的錯配,投資人要做的就是蓄勢待發,等待屬於自己的時間再崛起。

穩定,平靜,蓄勢待發,不急於求成,低谷時不自怨自哀,纔是最好的。如果沒有拉長時間的眼光看待一切,永遠會在情緒過山車中游蕩。成爲一名真正合格的投資人,除了認知和運氣,最重要的還有情緒控制力和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能力。

村上春樹說過:“我動了離開你的念頭,不是因爲你不好,也不是因爲不愛了,只是你對我的態度,讓我覺得你的世界並不缺我。你有你的立場,我有我的底線,迷失自我去愛一個人挺沒意思的。”

當下,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於爲情緒價值買單。無論是剛剛過完的春節還是緊隨其後的情人節,都是圍繞着人的情感展開。缺乏存在感、認同感,所以才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情緒體驗。

於投資人而言,2024的一級市場,還值得愛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融中財經”(ID:thecapital),作者:顧白,編輯:吾人,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