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市場,當下仍處在寒冬中。

都在說併購退出的熱潮要來,從已發生的併購案例上來,這股風首先刮在了Biotech這個領域。尤其是3月25日那一天,竟同時發生了3筆收購案,其中兩筆是海外公司併購案:

• 諾和諾德宣佈將以10.25億歐元的價格收購Cardior Pharmaceuticals,以加強其心血管領域佈局;

• 艾伯維宣佈將以2.125億美元總價收購Landos Biopharma。前者將支付1.375億美元現金,以及7500萬美元或有價值權(CRV)。

本文想着重提一提的則是第三筆案件,一家中國Biotech公司被美國上市的生物製藥公司收購的故事。

這筆case很有象徵性,一是指出了投資人可以通過併購來退出的一種渠道;二是賣給海外(上市)公司,對尤其是以醫藥科技爲長的創業公司來說,不可謂是一條雙贏、甚至三贏的結果,而併購在海外早已是很成熟的資本運作模式了。

這是一筆全股票交易

美國時間3月25日,美國上市的生物製藥企業Nuvation Bio宣佈將收購中國Biotech葆元醫藥(AnHeart Therapeutics),交易預計在2024年第二季度完成。

根據官網公開資料,Nuvation Bio將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來收購葆元醫藥,將向葆元醫藥的股權持有人發行Nuvation Bio的約4359.02萬股A類普通股、85.12萬股A類無投票權的可轉換優先股和可行使289.37萬股A類普通股購買權的認股權證(行權價格爲每股11.50美元)。

該筆收購交易完成後,葆元醫藥股東將持有Nuvation Bio約33%的股份。Nuvation生物的現任股東將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持有Nuvatation Bio約67%的股份。

Nuvation Bio將繼續由其現有管理團隊領導,包括其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總裁David Hung,預計葆元醫藥在中國和美國的員工將加入Nuvation Bio團隊。

收購完成後,葆元醫藥投資者德誠資本創始及管理合夥人崔相民博士和葆元醫藥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EO)王鈞源博士將加入Nuvation Bio董事會。

Nuvation Bio在新聞稿中指出,雙方打算將此次收購視爲免稅重組。收購後,作爲葆元醫藥的母公司,Nuvation Bio將擁有葆元醫藥的所有資產。

關於收購一家中國公司的原因,Nuvation Bio在公關稿裏也直述了原因,“AnHeart的主要資產taletrectinib將在完成兩項關鍵研究後成爲我們的主要資產,它是一種差異化的下一代ROS1抑制劑,具有潛在的同類最佳特性,可以克服現有療法的重大侷限。”

而在收購完成後,Nuvation Bio也將轉變爲擁有多個臨牀後期階段項目的腫瘤創新藥公司,並有可能在2025年底前實現產品商業化。

還有一個關於非得收購一家中國公司的小八卦和不可考證的原因:Nuvation Bio的創始人David Hung是一名華裔。這位David Hung是連續創業者,曾在2003年創立生物製藥公司Medivation,2016年被輝瑞以143億美元高價收購。

如果僅從收購方來看這筆交易的話,Nuvation Bio應該是物超所值的。從資本市場的情況來看,這家公司自2021年通過與SPAC公司Panacea Acquisition Corp合併在紐交所上市後,其股價就一直下跌,高峯期股價可以達到15美元/股,在合併消息之前,公司股價跌至2美元/股左右。因爲這兩年生物醫藥市場普遍比較低迷,Nuvation Bio的發展也並不如意,2022年還裁員35%,斷尾求生謀得更多的流動資金。

合併消息發出後,公司股價倒是有所增長,截至發稿前將近4美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公關稿裏尤其強調了公司現金充足的事兒,“Nuvation Bio資本充足,這項全股票交易保持了我們強勁的現金餘額,並消除了開發新資產和現有管道的任何短期融資需求。”

以股票交易,而非現金收購,在當下仍處寒冬的生物科技市場中,實屬精明。

三位博士聯合創業

對葆元醫藥醫藥而言,選擇被收購,或許已是當下最佳。

根據官方資料,葆元醫藥2018年11月成立於杭州,在北京、上海和紐約分別設有辦公室,是一家開發新型腫瘤療法的臨牀階段生物製藥公司。公司主要研發藥物他雷替尼是新一代同類中最優的ROS1 抑制劑,目前正處於關鍵性 2 期試驗,用於治療ROS1 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既往未經ROS1 TKI治療患者和已接受ROS1 TKI 治療的患者。他雷替尼已被美國FDA和中國NMPA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品種名單,有望2024年在中國上市。

公司的另一研發產品是safusidenib,一種處於2期試驗的 mIDH1抑制劑,可用於治療具有mIDH1突變的神經膠質瘤。

和很多醫藥企業一樣,葆元醫藥的創始團隊CEO王鈞源、首席醫學官顏冰、首席商務官鄭利華都是博士畢業。

王鈞源曾在中國及美國就職於默克、百時美施貴寶、輝瑞、默沙東等國際製藥巨頭企業,並擔任重要管理職務。2014年,王鈞源回到中國杭州,逐漸有了創業的想法。

顏冰曾是一名醫生,之後轉行去企業方做臨牀研究,曾擔任輝瑞醫藥全球臨牀開發副總裁,主管中國臨牀研究部以及亞太區疫苗研發部。

鄭利華則擁有法律和生物醫學博士學位,在華爾街國際律所工作近8年,於2015年至2018主導創立專長於風險投融資和知識產權交易的紐約律所。

曾計劃兩年內上市

追溯葆元醫藥的融資史,這家公司一共完成過3輪融資,累計融資額差不多1億美元,最新的一輪還是在2021年底,是一筆6100萬美元的B輪融資。葆元背後的投資人涵蓋了招商資本、祥峯投資、Octagon Capital,信達生物、Sage Partners、Laurion Capital等知名機構和公司。

在2022年之前,葆元醫藥也是一個資本寵兒,在2020年中短短2個月時間就完成了2筆融資,根據媒體報道,這兩筆融資額大約有7000萬美元。

也是在這個時間,葆元醫藥對自己的發展保持了很樂觀的態度。創始人王鈞源在2020年底對媒體表達了希望公司能上市的想法,“也許一年半我們就可以到IPO階段,三年左右是最長的了。現在我們的目標是爭取兩年左右,也就是到2022年底左右可以IPO上市。”

2年之後的葆元醫藥當然是沒有上市成功,而是在2024年選擇棲身美國製藥公司。

葆元醫藥的交易案揭示了中國Biotech市場的困境和解決方案。其實不光是葆元醫藥,在2023年底和2024年的1月,就有兩家中國Biotech公司被海外製藥企業收購:

• 2023年12月,阿斯利康宣佈將以總價12億美元收購亙喜生物,是首個MNC收購國內Biotech的事件;

• 2024年1月諾華製藥宣佈收購信瑞諾醫藥。

中國Biotech公司被海外企業收購也許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常態,在融資難和退出難的情況下,能夠有一條渠道帶來退出和更好的發展,中國的Biotech賽道也許打了一個很好的樣。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