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藥品專利包括物質成分專利、晶體專利、劑型專利等,澤布替尼物質成分的專利保護期到2034年。但是針對澤布替尼這個藥物,百濟神州(688235.SH/06160.HK/BGNE.US)還有其他專利佈局,可以保護澤布替尼在2034年之後的一段時間也免受仿製藥競爭。”3月下旬,接近百濟神州專利訴訟事件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網。

公佈2023年財報後,百濟神州宣佈在美國新澤西州聯邦法院分別對山德士以及MSN Pharmaceuticals(以下簡稱“MSN”)提起專利侵權訴訟,以應對兩家公司要遞交澤布替尼仿製藥上市申請的情況。

澤布替尼是百濟神州的核心產品之一,2023年收入近13億美元,佔總營收50%以上。

“這在藥品行業是很常見的事情。”前述人士表示,特殊之處在於,以往這種針對仿製藥的專利訴訟,起訴方往往是國外的藥企,而這次,起訴方是中國藥企,並且針對的還是美國及其他國外市場。

澤布替尼此前也被指控侵犯專利。去年6月,美國藥企艾伯維旗下公司Pharmacyclics指控澤布替尼侵犯其伊布替尼專利,並已在美國地方法院提起訴訟。

作爲擁有國內第一個“十億美元分子”的藥企,百濟神州無論是發起專利訴訟,還是應訴專利侵權指控,都是成長路上必須面對的功課。

起訴與被起訴

山德士和MSN都是美國的仿製藥企業。更早之前,這兩家公司向百濟神州發出其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仿製藥上市申請(也稱簡略新藥申請,ANDA)的通知,百濟神州用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回應了通知。

兩家公司向FDA尋求批准銷售澤布替尼的仿製藥,並通過第IV段聲明挑戰澤布替尼部分橙皮書專利無效/不可執行/不侵權。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公司均未挑戰澤布替尼的物質成分專利。

橙皮書專利是美國藥品專利鏈接制度的載體,根據相關法案規定,新藥申請人需要披露專利信息,向FDA提交專利信息和專利證書,登記在橙皮書中,仿製藥廠商參照橙皮書專利信息可以及早進行專利迴避設計,或進行專利挑戰。FDA規定可以列入橙皮書的專利包括:活性化合物、配方、組合物、藥品用途。

換句話說,橙皮書專利是用來審評審批仿製藥的。

根據美國藥品專利鏈接制度,仿製藥申請人提交第IV段聲明,表明原研藥的專利是無效的、不可執行的,或者仿製藥不侵犯原研藥的專利。提交第IV段聲明的仿製藥申請人必須在提交ANDA後的20天內通知原研藥的專利持有者。原研藥的專利持有者則需要在45天內決定是否起訴。

百濟神州認爲,山德士和MSN提交ANDA侵犯了橙皮書專利,並尋求永久禁令,以阻止兩家公司商業化澤布替尼的仿製藥。

“ANDA訴訟在美國製藥行業很常見。我們可能會收到其他仿製藥公司的額外通知,並可能在未來提起更多的ANDA訴訟。”百濟神州在公告中稱。

前述接近事件人士表示,如果百濟神州勝訴,澤布替尼的專利保護期會比2034年更長。

澤布替尼頭頂衆多光環,它是第一款在美國獲批的中國國產創新藥。2019年11月其在美獲批成人套細胞淋巴瘤適應症,此後陸續在美獲批多個適應症。

這款藥是一款BTK抑制劑(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其同類首創(First-in-class)藥物是艾伯維的伊布替尼。儘管是後來者,澤布替尼作爲同類最優(Best-in-class)藥物,已經極大影響了伊布替尼的市場。

去年6月艾伯維發出專利訴訟後,百濟神州A+H股價雙雙遭遇重挫,醫藥領域也激烈討論,一方觀點認爲,侵權指控只是跨國巨頭們慣常的專利“伎倆”,兩款藥的分子結構完全不一樣,專利侵權無從說起。但也有人認爲,艾伯維擅於打專利糾紛,這次從專利申請到指控都是有備而來,澤布替尼落在對方新專利範圍內,百濟神州挑戰專利會比較麻煩。

2023年11月,百濟神州向美國專利局PTAB遞交了資料,向艾伯維所訴專利發起無效挑戰。百濟神州從充分描述、可實施性、新穎性和創造性四個方面陳述了發起專利無效挑戰的理由。

一位專注知識產權方向的律師告訴經濟觀察網,在美國,專利侵權和專利無效可以一起審,所以經常有企業提起專利侵權,被訴企業又提起反訴,認爲專利無效。不過專利訴訟相關的事件進展都特別慢,一年半載都屬於快的,因此百濟神州關於澤布替尼的起訴和應訴或許都要一段時間纔會有進展。

新的一課

2月底,百濟神州公佈了2023年全年業績,最大的單品貢獻來自澤布替尼,這款藥全年銷售約13億美元,成爲國內首個“重磅炸彈” 藥物(blockbuster drug),因此這款藥的訴訟糾紛也引來了更多關注。

對中國藥企來說,在ANDA訴訟中,以往的角色更多是發起專利無效挑戰。

2022年10月,美國法院宣判,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首仿的多發性硬化症藥物芬戈莫德膠囊正式獲批在美國上市銷售。由此,東陽光及其芬戈莫德仿製藥分別成爲首家在美國挑戰原創藥專利並挑戰成功的中國本土企業和國產藥品。事件中的原研企業爲諾華。

但這一次,百濟神州的角色是發起訴訟方。相比應訴,起訴是更重要的一課。除了在研發上“打鐵還須自身硬”,要進入國際市場、比肩強悍的巨頭們,發起、接受並妥善處理對手們早已駕輕就熟的遊戲規則,同樣很重要。

“國內大一點規模的藥企,都有海外訴訟經驗,這跟有沒有出海需求相關。在國內,真正的專利訴訟案件是少的,藥監部門有上市審批。行政審批在前,如果過不了這一關,產品也不可能上市,所以國內製藥界的訴訟更多集中在專利挑戰和後續的行政訴訟上。”上述專注知識產權方向的律師認爲,跟通信、人工智能等領域相比,製藥領域的專利訴訟事件比較少,一旦發生,往往比較重大。

這位律師還表示,總體而言,國內大規模的藥企都有比較強大的自有法務團隊,越來越注重專利佈局水平。

藥品的製造壁壘並不高,因此,專利作爲一款創新藥的核心組成元素之一,是其能夠商業化高定價的先決條件。

挑戰專利並不是一件低成本的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即使中國的創新藥層出不窮,但沒有達到10億美元規模的產品,如今中國創新藥產品的商業化價值正在一步步兌現,也讓國外的仿製藥企業看到了仿製的價值。

無論是艾伯維,還是山德士和MSN,這些企業都是訴訟老手。而中國創新藥企,卻是第一次正面迎接來自全球範圍內的專利挑戰,百濟神州這一次的專利訴訟也給國內深耕創新藥領域的製藥公司一個警醒。畢竟,一個更廣闊、機會更多的市場裏,來自全球多維度、全方位的挑戰也更多。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經濟觀察報”(ID:eeo-com-cn),作者:瞿依賢,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