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如今的“60后”们,被称为新老人。相对于上一代,他们的经济基础、文化水平都有提升,他们主动改写传统养老模式,他们旺盛的消费需求也正在被“看见”。

“新老人”改写中国式养老

当直升机的舱门打开,一股强风冲了进来,66岁的严伟在海南岛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跳伞。

在这次跳伞之前,严伟已经摩旅了十几年。退休之前,他曾是江苏南京一家国营器材厂的员工。退休后,他经常孤身一人前往边远的地方,骑行终点遍布全国的东南西北。严伟身上,有着“新老人”的缩影。对“新老人”们来说,青壮年时赶上改革开放,踏上高考制度恢复的快车,中年经历经济快速发展,晚年迎来互联网时代。进入老年期,他们开始从“为别人而活”转向尝试“为自己而活”,尽情发展兴趣爱好,享受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老年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随着“新老人”逐渐登场,多元化社交需求带动了乐器、摄影、文旅、演出票务等消费增长。“不舍得花钱”,正渐渐成为老年人消费的过去式。如今,他们的消费结构从基本需求向健康、兴趣、体验等方向转移,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认为,老年人消费结构日益从生活必需品向健康、智能产品升级,从产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消费结构从最基本的日常生存型需求,转向了更加发展的,甚至带有一些享受层次的变化。

声音:顺应需求完善体系

无疑,“新老人”更加注重养老品质、享受生活乐趣,也拥有更好的健康条件、更强的消费能力。近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民建北京市委提交了《关于顺应“新老人”消费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案》。提案指出,“新老人”群体用品市场的消费需求旺盛,但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消费产品、文娱服务、健康管理、金融服务,还存在结构性的供需不匹配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消费持续发展迭代的需要。

提案建议,整合现有老年消费资源,搭建老年消费服务平台;推动社区养老驿站的功能和模式“PLUS”(加),支持合理增加老年人旅游咨询、健身、餐饮等营业内容。同时,鼓励养老驿站与社区幼儿园、社区物业等合作,提供短期的托老、托幼服务,解决“新老人”赡养和照顾“老老人”的后顾之忧,释放旅游、文娱等消费潜能。

邹东锋(摘自《快乐老人报》)

相关文章